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7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林业   227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358篇
  519篇
综合类   1166篇
农作物   83篇
水产渔业   195篇
畜牧兽医   933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以贵州省云台山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保证采样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采集混合样和土壤剖面(0~60 cm)样品,并对样品土壤性状特征及颗粒态有机碳和黑碳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地和草地土壤具有较高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自然林地土壤的平均非毛管孔隙度最大;土壤毛管持水量变化为自然林地>草地>次生林地>耕地.土壤有机质表现为自然林地>耕地>草地>次生林地;不同林下土壤平均碱解氮含量表现为耕地>自然林地>草地>次生林地;速效磷的含量表现为耕地>草地>次生林地>自然林地.土壤中颗粒态有机碳含量及其占总有机碳的比值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颗粒态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耕地土壤明显低于林地土壤.  相似文献   
162.
杆状病毒被视为安全和可供选择的生物杀虫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多类害虫。限制杆状病毒使用的主要因素包括杀虫谱狭窄,杀虫速度缓慢,在试验商品生产中存在技术和经济困难,频繁监测其应用效果比较耗时,气候变化导致其田间药效变化不定等。科学家针对杆状病毒的缺点,尤其是其缓慢的作用速度,正在研究一系列策略,包括增加化学或生物物质的表达量及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表达其毒素或荷尔蒙。此类策略能提高病毒的活动量和增加其作用速度,并且能够减少幼虫的进食量和进食速度。杆状病毒用于控制鳞翅目昆虫的功效正在接受检验。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研究尿毒清抑制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制备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10周龄SPF级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Sham,n=20)、模型组(UUO,n=20)和尿毒清治疗组(UNQ,n=20);UNQ组于于术前1天给予尿毒清2 g/(kg·d)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天处死5只大鼠,取梗阻侧肾脏进行组织学检查,对肾间质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情况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免疫组化、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分析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粘连蛋白(FN)表达。结果 与Sham相比,UUO大鼠各时间点的病理损害进行性加重,肾小管间质中TGF-β1、FN表达均增高(P<0.05)。与UUO相比,尿毒清治疗后3 d,可观察到大鼠的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P<0.05)明显减轻,同时肾组织中TGF-β1表达减少(P<0.05);治疗后7 d,上述治疗作用持续存在,同时进一步使UUO大鼠肾间质的FN表达下降(P<0.05);治疗14 d后,肾间质细胞浸润情况评分(CIS)和慢性病变(包括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评分(AFS)较UUO组分别下降22.2%和19.1%(P<0.05),TGF-β1、FN的表达则较UUO组分别减轻30.8%和30%(P<0.05)。结论 尿毒清的保护作用表现在肾损伤的开始就通过减少TGF-β1表达从而使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受到抑制,同时还能减少病变肾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4.
李红芳  韩继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883+5894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颈复康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无水甲醇-水-磷酸(20∶80∶0.2,V/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阴性对照无干扰;计算回归方程为Y=4 233 801X-34 587,R为0.999 9(n=6)。结果表明,在0.063~1.254μg/ml浓度范围内,葛根素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101.8%,RSD为1.09%(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颈复康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5.
本实验利用改装UASB( MUASB)装置在不同启动方式下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对高浓度废水处理效果进行监测.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实验1中投加活性炭后采用分层曝气,实现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培养出的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大,活性强,水质处理效果较好.实验1中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粒径最大为1.5~2.5 mm,MLSS最高为15290 g/L.对COD负荷≥8000 mL/g的污水处理效率保持在90%以上,对NH4+ -N的处理效率稳定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探究分月扇舟蛾的生物控制途径。[方法]测定了1%苦皮藤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苏芸金杆菌(Bt)和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对分月扇舟蛾幼虫的毒力及林间防治效果。[结果]1%苦皮藤素乳油1 000倍液、1.26×107芽孢/ml Bt悬液和1.36×108颗粒体/ml颗粒体病毒悬液对分月扇舟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2.17%、92.53%和91.07%。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苦皮藤素乳油1 000倍液和1.26×107芽孢/ml Bt悬液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3.53%~86.59%和84.05%~86.13%,1.52×108颗粒体/ml颗粒体病毒的校正死亡率达89%以上。[结论]为分月扇舟蛾种群数量的生物调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7.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的农田水样中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的检测方法。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种(Au nanoparticles,Au NPs),通过媒介增长法制备了刺状金纳米颗粒(Spiny gold nanoparticles,SGNPs),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ltraviolet visible,UV-vis)、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和探针分子(对巯基苯甲酸,4-mercaptobenzoic acid,4-MBA)对SGNPs进行了表征及鉴定。研究以三角状金纳米颗粒作为基底,选择MC-LR在1 007 cm~(-1)和1 309 cm~(-1)处的特征峰作为定量峰,激光器激发波长为785 nm,积分时间20 s,建立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在1.0~100 000μg·L~(-1)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LOD)和回收率分别为1.0μg·L~(-1)和80%~102%,使用本方法对镇江市内运粮河及古运河的灌溉水样进行检测,MC-LR的检出率为40%,含量最高达1.81μg·L~(-1),检测结果与LC-MS/MS比对,相关系数为0.84。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前处理简单,能满足农田水样中MC-LR的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8.
海南岛北部玄武岩发育而成的土壤粘土矿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岛北部玄武岩上发育的成土年代系列土壤的研究表明,土壤中高岭石含量随风化成土年代的增加而逐渐增高,至富铁土时含量已达最高,之后含量下降。三水铝石含量逐渐增加。赤铁矿含量和结晶程度也随风化成土年代增加而增高。磁赤铁矿也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9.
本试验对湖北省六种土壤五个粒级(>1,1-0.5,0.5-0.25,0.25-0.15.0.15-0.1mm)的磁化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红壤、棕红壤、潮土和黄棕壤表土层磁化率大于母质层磁化率,而紫色土和黄褐土表土层磁化率小于下部土层的磁化率。棕红壤表土层磁化率小于淀积层磁化率。红壤、棕红壤、黄棕壤和黄褐土母质层磁化率随颗粒变细而明显增加,但这一现象在潮土、紫色土的母质层确不明显。0.25-0.15mm粒级是黄棕壤、红壤、棕红壤、潮土、紫色土磁化率随颗料大小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0.
以一体化土壤采集器为试材,采用植丛内外差值百分比法,以围封退化短花针茅草地为研究对象,临近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CK),对比研究了荒漠草原短花针茅植丛对土壤颗粒组成和SOC和TN的富集效应在空间上的变化,以期探讨植丛对土壤富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富集率"E"值而言,粘粒(<2μm)和砂粒(50~2 000μm)的富集格局大致趋势相反,生境和土层深度对粉粒(2~500μm)的富集均无显著影响(P>0.05)。SOC在6~8 cm土层放牧区显著高于围封区,12~14 cm土层围封区显著高于放牧区;TN则在4~6 cm土层围封区显著高于放牧区,12~14 cm土层放牧区显著高于围封区(P<0.05)。沿土层深度垂直变化,颗粒组成仅放牧区砂粒在12~14 cm土层"E"值显著增高(P>0.05);SOC围封区0~2 cm土层"E"值显著高于其它土层(P<0.05),TN放牧区呈先减少后增高"V"型变化,4~8 cm土层"E"值显著降低(P<0.05),放牧区的SOC和围封区的TN都无显著变化(P>0.05)。粘粒与砂粒的"E"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粉粒与粘粒、粉粒与砂粒的"E"值相关关系逆转;颗粒组成与SOC、TN的"E"值相关性都不显著(P>0.05)。总之,围封并未使短花针茅植丛对土壤粘粒的整体富集率增大,反而有所降低;但围封确推动了土壤粘粒和SOC表聚型富集;土壤SOC和TN的富集是2个独立的过程,围封都有利于任意土层TN的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