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14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526篇
农作物   5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6篇
  1952年   5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51.
石丹丹  张帅  梁沛 《植物保护》2023,49(5):270-278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是农业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化学杀虫剂一直以来都是棉蚜综合防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化学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棉蚜对多种杀虫剂均产生了高水平抗性。现有研究表明, 靶标位点突变、解毒酶基因的过表达以及某些肠道共生菌丰度的变化是导致棉蚜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针对棉蚜抗性发展现状及其抗药性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抗性治理策略, 是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势、实现棉蚜可持续治理的关键。本文主要从棉蚜的抗药性现状、抗性机制和抗性治理策略3个方面对近10多年的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 旨在为棉蚜抗药性长效治理和科学施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2.
为了深入了解棉蚜中氨基酸组成,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对不同翅型不同发育时期的棉蚜进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翅型棉蚜中均检测到相同的21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10种,非必需氨基酸11种。在若虫时期,有翅蚜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无翅蚜无显著差异;在成虫时期,与无翅蚜相比,有翅蚜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了1.5倍,脯氨酸、甲硫氨酸等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在2个发育时期,有翅蚜的亮氨酸和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无翅蚜,而有翅蚜的精氨酸含量显著低于无翅蚜;有翅成蚜的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无翅成蚜显著上升0.65倍。推测有翅成蚜脯氨酸与甲硫氨酸含量较无翅成蚜的增加与有翅蚜抗逆性增强有关,而有翅棉蚜体内精氨酸含量较无翅棉蚜低可能与其繁殖力低有关。这些结果可为棉蚜翅型分化分子机理研究及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3.
为明确氟啶虫胺腈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亚致死效应,利用生命表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亚致死浓度氟啶虫胺腈处理后父代(F0)及其F1和F2子代棉蚜的生物学参数及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氟啶虫胺腈对成蚜的LC10和LC30分别为0.48μg/m L和1.53μg/m L。LC10和LC30氟啶虫胺腈处理后F0棉蚜成蚜寿命分别为12.62 d和13.19 d,显著高于对照(10.03 d),LC10处理后F0代产蚜量为27.84头,显著高于对照(23.13头),而LC30处理后F0代产蚜量为21.18头,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LC10和LC30处理后F1代的若蚜发育历期和总寿命显著延长,产蚜前期显著缩短;LC10  相似文献   
854.
采用生命表分析法对比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棉蚜和棉长管蚜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LC20(1.02μg/mL)处理棉蚜后G0代种群表现出种群净增值率(R0)降低,平均世代历期(T)缩短和种群加倍时间(DT)延长,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G1代种群的R0和rm较对照分别降低1.94和0.01。而氟啶虫胺腈LC20(0.13 mg/L)处理棉长管蚜后,G0代种群的R0、rm和λ较对照分别降低3.44、0.07、0.14,而平均世代历期显著延长0.3 d。且氟啶虫胺腈可显著增加棉长管蚜G1代种群的适合度代价,其成虫产仔前期(APOP)和总产仔前期(TPOP)明显延长,R0、rm和λ较对照分别降低8.77、0.10、0.13,平均世代时间(T)和种群加倍时间(DT)提高3.84、0.76 d。氟啶...  相似文献   
855.
研究了喷施"新壮态"叶面肥原液及其配方对棉蚜侵害后棉花叶片保护酶活性以及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7(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分别喷施"新壮态"叶面肥配方1、配方2和配方3)在提高棉花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净光合速率方面效果最好;与处理1(清水对照)相比,喷施"新壮态"叶面肥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叶片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气孔导度;棉蚜的发生数量与气温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6.
【目的】研究铷元素标记技术分析多异瓢虫在甘草带与邻近棉田间的迁移范围,丰富铷(Rb)元素标记技术在昆虫迁移扩散的作用。【方法】在室内利用铷元素标记技术检测多异瓢虫体内的铷元素滞留期;在田间利用铷元素标记技术,研究多异瓢虫从甘草带向棉田的迁移范围。【结果】铷元素在多异瓢虫成虫体内滞留期为15 d左右;多异瓢虫成虫和幼虫从甘草向棉田的转移范围有所不同;成虫的铷元素检出率0~15 m> 30~50 m> 15~30 m> 50~100 m。【结论】铷元素标记技术可以在田间有效的跟踪多异瓢虫成虫和幼虫的迁移范围。  相似文献   
857.
为探究枸杞棉蚜经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处理后的取食行为差异,本试验利用浸渍法对棉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利用刺吸电位图谱技术对棉蚜在枸杞植株上的取食行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棉蚜的死亡率随着制剂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处理后棉蚜的死亡率逐渐增加,第2天2种制剂最高浓度的校正死亡率达到40%以上。5 d后2种制剂的致死作用达到最强,其最高浓度处理下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6.97%和95.97%。2种蜡蚧轮枝菌可分散油悬浮剂3个浓度处理的棉蚜在总记录时间为8 h内均产生7种波形,分别是非刺探波np波、路径波C波、电位下降波pd波、韧皮部分泌唾液波E1波、韧皮部被动取食波E2波、机械阻碍波F波、木质部主动取食波G波。1#制剂np波和C波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余波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2#制剂np波和C波随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其余波随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棉蚜成虫拒食时间由长至短依次为2#制剂1×106 cfu/mL浓度、1#制剂4×106 cfu/mL、2#制剂4×106 cfu/mL、1#制剂1×106<...  相似文献   
858.
为探究快速获取棉蚜信息的方法,在人工计量棉田棉蚜发生量的基础上,采用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测定棉花植株叶绿素含量,GreenSeeker手持式高光谱仪同步测定棉花冠层光谱(NDVI、VI_2、REDrefc、NIRrefc),最后分析棉蚜发生量和棉花冠层光谱信息与棉花叶片SPAD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NDVI和NIRrefc均与棉蚜发生量呈极显著负相关,VI_2与棉蚜发生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VI_2值和有翅蚜的三次函数拟合效果最好(P=0.923 73)。(2)SPAD值与棉蚜发生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SPAD值和无翅蚜的对数函数拟合效果最好(P=0.854 79)。模型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为棉蚜的间接、无损和快速监测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