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61.
袁春令  李超 《国土绿化》2012,(10):39-39
山东省郯城县是银杏的故乡。在郯城,银杏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孑遗植物,如同清朝诗人张敬葳描述的那样,出门无所见,满目白果园。屈指难尽数,何止株万千。郯城银杏古梅园内有棵银杏,树高47米,胸径2.3米,胸围7.1米。  相似文献   
62.
青梅园的建立及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为青梅主产区之一,但仍沿用粗放的传统栽培方法,产量低,通过园地选择、品种搭配、合理密植、整形修剪、科学施肥、改良土壤及喷施生长调节剂等可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3.
通过总结无锡梅园的建设历史和文化,展现荣家在百年梅园建设中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无锡梅园开启了无锡近现代旅游事业发展的先河,继承荣德生先生的建园宗旨,以梅作主题,依山设景,文化造园,将私家园林建设成公园和社会教育的基地。  相似文献   
64.
李正  忻一平 《国土绿化》2012,(11):10-11
造园艺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某地某时某人所造的园子,必蕴涵其特定的功能需求。造园脱离功能,便难有佳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园子的内外条件又会随着社会生活、服务对象及功能需求的更替演变而发生种种变化。即使园子本身,随着自然力  相似文献   
65.
中国传统园林精妙绝伦的造景手法及所蕴含的崇尚自然的精神为世人所称道,但在当代景观设计潮流中却充满盲目照搬西方园林的各种案例。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的分析,并结合具体实践案例的应用,对如何将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结合现代景观设计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6.
针对栽种青梅早期效益较低等问题,开展了青梅早期套种茶叶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套种模式每667m^2增产值可达600-800元,同时减少了山地果园水土流失,改善了果园生态环境。通过生产实践,摸索了一套青梅套种茶叶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7.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柏斌)云南省富民县杨梅自上周陆续成熟以来,全县杨梅园纷纷开园迎接八方游客。据介绍,该县于1992年引种大树杨梅并获成功,1998年开始大规模进行产业化种植。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上海世纪公园梅园的规划设计情况和梅展的举办情况进行研究,探讨了梅园建设与梅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分析总结了城市公园依园办展、以展养园的展园结合管理之新路。为城市公园在当前社会背景和市场环境下,去探索如何将建造精品园林与塑造品牌花展相结合,以此提升园林景观的品牌和内涵,并依托展会的收益反哺园林景观的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69.
吴秀芳 《浙江柑橘》1999,16(2):33-34
富阳市常绿镇黄弹村的4hm2青梅园位于山区,种植地坡度较大,土壤呈微酸性,立地条件较好,树体长势旺盛,但历年来产量不高。近三年来,有三户农户由于采用了“三改三注重”技术,收到平均株产35kg,667m2产量达1400kg,产值近五千元,取得了较高的经...  相似文献   
70.
山地青梅园以茶树护坡的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以来 ,我县在红壤山地青梅园开发中采用以茶树护坡的栽培模式 ,收到了良好效果。1 试验概况 在长兴县泗安镇师菇岗村选 13 3hm2 ,高潮村选 10hm2 ,皆为低丘红壤山地。师菇岗村试验园坡度 15°~ 2 0° ,高潮村试验园坡度 5°~10°。按红壤开发要求 ,山地开发必须以等高为原则 ,坡度大于 8°的修筑梯地 ,小于 8°的可不修梯地 ,但必须等高种植 ,同时要在梯田外侧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 ,以保护水土及梯壁 ,减少水土流失。以往推荐的多年生护坡作物为香根草。香根草虽为良好的护坡作物 ,但没有经济效益。我们结合我县特点及农民的栽培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