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4篇
  3篇
综合类   49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地震是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的灾害,建筑物在地震的作用下,顷刻间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减少地震作用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而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53.
本文主要回顾了“自动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理论研究成果的简要介绍,掌握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系统理论知识理论框架,进而加深对“自动化控制理论”认知。  相似文献   
54.
根据高层钢框架结构的实际变形情况,以带刚性节点的十字型梁柱组合单元为计算模型,推导了钢框架结构构件内力与层间位移之间的关系式,并采用sap2000程序和有关试验结果验证了公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结果表明,框架钢结构的层间位移主要由梁的转动产生的变形和在考虑P-Δ效应下的柱的变形2部分组成,其中梁的转动产生的变形约70%~75%,而考虑P-Δ效应下产生的柱变形约25%~30%.本文中推导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采用带有刚性节点的十字梁柱单元来计算钢框架的侧移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5.
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架构与设计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贵良 《灌溉排水》2001,20(4):32-36
水资源信息化是我国水利“十五”计划中,调整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建立实施的五大水利信息系统重点之一。根据水资源信息采集的特殊性、管理需求的实用性、资源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性与水资源需求的可持续性,论述了水资源MIS的可行性框架结构、支撑平台和工具技术等设计要素。可供水资源MIS管理信息系统方案规划和实现参考。  相似文献   
56.
本文引进传递矩阵方法求解高层剪切式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其优点是可以在小型计算机上计算比较大的结构,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需要集成总刚,而只用低阶矩阵进行运算,因而可以大大节省计算机内存,简单题目也可以用手算。  相似文献   
57.
该文详细阐述了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主要工艺的特点、内容翔实准确,可供工程结构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8.
异形柱框架结构是建筑设计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其在民用住宅设计的应用中收到了较好效果。建筑行业的发展很快,建筑设计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也说明我国的建筑设计师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居住环境也越来越舒适。人们的物质生活在得到极大满足后,对住宅的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设计师也需要不断的改进设计技术,应用新型的框架结构,提高建筑的稳定性,满足用户对建筑的各项要求。本文针对异形柱结构的特点,分析了这种结构应用在民用住宅设计中的相关情况,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希望给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9.
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是保证结构稳定的必要条件,其局部不均匀沉降将可能造成建筑物结构变化、局部应力集中等问题.为了保证建筑物能够正常使用,在建筑物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有必要对其结构稳定及地基变化进行必要地变形监测.本文结合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框架结构电信生产楼的沉降监测实践,为探讨同类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提供相应的布设方案及沉降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为制定广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地调研考察和问卷调查的疗法调查广西农业科技创新的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采用研讨法邀请专家召开专家座谈会,研讨、论证广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框架结构与重点任务。【结果】广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由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成。重点任务是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向基层转移聚集。【结论】总结提出的广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框架与重点任务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可为广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