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4篇
  免费   387篇
  国内免费   780篇
林业   1002篇
农学   1033篇
基础科学   355篇
  1321篇
综合类   5431篇
农作物   744篇
水产渔业   52篇
畜牧兽医   758篇
园艺   1195篇
植物保护   580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39篇
  2022年   446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418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347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429篇
  2014年   623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888篇
  2011年   818篇
  2010年   676篇
  2009年   726篇
  2008年   786篇
  2007年   692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579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0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2002年,为提升动物外来病入侵和生物恐怖袭击的应对能力,美国以联邦、州立和大学动物卫生诊断实验室为基础,组建了国家动物卫生实验室网络(NAHLN)。十多年来,NAHLN几乎覆盖了美国所有公立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网络体系趋于完善;通过联邦和各州持续投资,NAHLN实验室强化了生物安全设施、标准化快检技术、质量体系、电子报告系统、人员素质和应急监测预案等6方面建设,能力大幅提升;按照早发现、快反应、有序恢复(无疫)的理念,设置了风险监测、应急监测、无疫监测3种模式,对10余种优先防范和控制病种实施分类监测,在发现疫情和证实无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HANLN的名字由此得到了美国政府、国会和行业的认可。同时,HANLN也面临着经费支持不足、被动监测组织性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82.
甘肃再次发现入侵有害植物刺苍耳,描述其生物学特征,在天水的分布特点,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3.
以热带柱花草和黑籽雀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磷水平对其根际酸性磷酸酶、微生物数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牧草根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着磷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低磷(P0)处理时达最高,柱花草的ACP活性为603.24 mg/(kg·h),黑籽雀稗为367.21 mg/(kg·h)。当高磷浓度处理时,柱花草根际ACP活性较黑籽雀稗低。各处理中,柱花草的根际微生物总量较黑籽雀稗高,柱花草根际真菌的数量随磷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低磷处理时土壤真菌数量较多,这有利于根瘤菌的形成。2种牧草的根系活力随着施磷浓度的增加而递减。黑籽雀稗根系活力P0处理极显著高于P3和P4处理,显著高于P2处理。黑籽雀稗根系活力受供磷水平的影响大于柱花草。  相似文献   
84.
水稻早衰是水稻生育后期(抽穗至成熟)根、茎、叶功能过早衰退的一种"未老先衰"现象。其主要表现和为害是:后期叶片功能不同程度地提早衰退,绿叶面积减少,叶片光合能力和光合效率降低,导致植株体内营养物质的制造、运输和积累受阻;根系生长衰弱,软绵无力,在土壤通透性差、还原性强的稻田,还有少量黑根发生;早衰植株由于后期光合产物减少,所以秕粒率高,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5.
水稻(Oryza sativa L.)根系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水稻根系育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水稻根系育种对提高产量、改变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重要性,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6.
一、选地、施肥1.选地。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也强,它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但是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它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一般我们都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  相似文献   
87.
采用6种基质配比和4种穴盘规格进行黄山花楸的差异栽培,对幼苗生长、生物量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旨在寻求黄山花楸幼苗生长适宜的基质和穴盘类型.结果如下:基质对幼苗生长影响显著,V(泥炭土):V(蛭石)=2:1的M4基质幼苗质量指标显著高于其他,为最优组合;穴盘规格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因苗龄而异,苗龄60天,穴盘空间未对幼苗根系及地上部分生长产生限制,可选用根域体积最小的T1穴盘进行栽培;90天,苗高、地径、生物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均随穴盘高度增加而递增,宜选用各项指标均为最高的T4穴盘,为节约资源亦可选用与T4多项质量指标差异不显著的T2穴盘.  相似文献   
88.
通过温室控制试验,探讨生境变化对豚草生长的影响,以及与豚草入侵能力的关系;使用智能光照培养箱模拟不同海拔梯度的温度条件,探讨低温对豚草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人工去叶的方式模拟天敌昆虫采食对豚草的生物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豚草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增强了其适应不同土壤环境的能力。丛枝菌根真菌通过增加豚草的比叶面积,提高了豚草的资源获取能力,此作用在土壤有效氮含量低时更加明显,丛枝菌根真菌对豚草适应低氮生境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海拔升高导致环境温度降低,豚草幼苗的株高显著减少(P0.01),生物量在22.5~15.1℃差异显著(P0.01),15.1~9.4℃差异不显著,低温导致豚草幼苗生长缓慢,可能是限制豚草向北京周边高海拔地区扩散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去叶处理对豚草的分枝数没有显著影响。去叶显著降低了豚草的生物量(P0.05),而在对照和碳素添加(1650 g·m-2)处理中对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去叶后,剩余叶片的叶绿素测定值升高,豚草通过补偿生长增加了剩余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以维持必需的光合作用。据此推测,由于豚草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8月份之前如果天敌采食没有达到一定强度,则不会形成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9.
(1)小苗定植盆苗要求:小苗高度一般不超过8cm。小苗洗根:将小苗从盘中直接取出,根系在水中清洗一下,注意不可伤根。  相似文献   
90.
正机插育秧烂秧,是秧田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机插育秧虽下摆秧盘、上盖地膜及遮阳网,但在育秧过程中会因秧田选择不科学、整地不标准、播后管理操作不当等造成烂秧。笔者从2012年开始作了一系列的观察试验,摸清了机插育秧烂秧原因,探索了防治对策。1烂秧原因观察(1)秧田选择不当。要育好机插秧,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科学选择好秧田。调研中发现,近几年来有些种粮大户选择了上年施用过大量农家肥或稻草还田过多、蓄水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