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4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篇 |
农学 | 19篇 |
基础科学 | 21篇 |
73篇 | |
综合类 | 122篇 |
农作物 | 7篇 |
畜牧兽医 | 7篇 |
园艺 | 32篇 |
植物保护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为了解延安地区人工林地土壤根区和非根区有机质和p H的差异性,在延安市宝塔区文汇山上采集了侧柏、杨树、核桃树、地棠、铺地柏及酸枣根区及非根区土壤进行测定和分析。每个采样区分0~20cm、20~40cm、40~60cm3个层次。结果表明:所有土样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2.27g/kg,根区有机质含量13.05g/kg高于非根区11.49g/kg。在土壤深度为0~20cm、20~40cm、40~60cm时,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4.45g/kg、12.07g/kg、10.31g/kg。可见土壤深度越深有机质含量越低。所有土样p H平均为8.18,根区p H为8.16,较非根区8.21偏酸性。在土壤深度为0~20cm、20~40cm、40~60cm时,p H分别为8.14、8.18、8.24,可见土壤深度越深越偏碱性。对于不同植物,有机质含量大小依次为酸枣地棠杨树侧柏铺地柏核桃,灌木类乔木类;p H含量大小依次为核桃杨树侧柏铺地柏酸枣地棠,乔木类灌木类。 相似文献
302.
根区施肥是高效施肥的关键措施,确定根区施肥的最佳位置,需要了解肥料施用后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来研究尿素、聚磷酸铵和氯化钾复合肥穴施条件下,土壤水分、培养时间对两种土壤中氮磷钾养分迁移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由30%增加到42%,氮磷钾在土壤中的迁移距离都会显著增加,培养15d的姜堰和广德两种土壤中,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迁移距离分别由9-11cm、4cm和9-10cm增加到12-14cm、5-6cm和11cm。土壤含水量增加使氮磷养分的迁移距离平均增加了约三分之一。随培养时间从15天延长到30天,30%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两种土壤中速效磷迁移距离无显著变化,而速效钾的迁移距离显著增加,铵态氮迁移距离在硝化作用弱些的广德水稻土中增加显著,而在硝化作用较强的姜堰水稻土中增加幅度较小。肥料穴施条件下铵态氮的硝化作用除受土壤水分、pH和时间因素影响外,还受肥际高浓度养分的强烈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延缓了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是根区一次施肥技术中氮肥持续高效供应的重要原因。总体而言,氮磷钾养分迁移距离表现为:硝态氮>铵态氮>钾>磷,肥料氮的迁移受硝化作用影响大,肥料磷的迁移受土壤水分影响较大,而肥料钾与铵态氮的迁移规律较为类似,都因土壤水分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03.
番茄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室内试验及节水机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开展了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番茄试验研究,设中等水分处理和低水分处理的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中等水分处理的表面滴灌3个处理。结果表明: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可以在作物上下根区层形成干湿交替的区域,在适宜水分条件下能够大大降低耗水强度,使耗水过程趋于平缓,有利于控制植株长势、壮大径杆直径,以及增加下层根系的比重与根冠比,番茄产量在无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可实现节水46.5%。在较高的土壤水分下限条件下适时进行番茄垂向分根区交替控制滴灌能够有效降低设施农业的运行管理费用、增加番茄商品率及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4.
深刻认识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土壤属性特征对优化桉树营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桉树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冬季和夏季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0~20 cm和20~40 cm深度土壤理化性质、C∶N∶P化学计量比和细菌数量,探讨桉树人工幼龄林根区和非根区土壤理化属性和细菌丰度特征。结果表明,非根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显著大于根区土壤,非根区0~20 cm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全磷(TP)含量显著大于根区土壤。夏季根区、非根区土壤含水量、DON、SOC和非根区DOC含量显著大于冬季;夏季桉树根区和非根区0~20 cm土壤TN、TP、土壤全钾含量显著低于冬季。参照全国土壤分级标准,冬季根区土壤SOC和夏季根区土壤TN含量为四级较缺乏水平。与全球森林土壤C∶N∶P平均值相比,桉树幼龄林根区土壤C∶N夏季高、冬季低,且根区土壤N∶P和C∶P均低于平均水平,推断桉树人工幼龄林冬季根区土壤存在C限制,夏季根区土壤存在N限制。桉树非根区0~20 cm土壤细菌丰度显著大于根区0~20 cm和非根区20~40 cm土壤。夏季土壤细菌丰度较冬季显著... 相似文献
305.
为对比不同类型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垄的温热性能,设置处理1为梯形土垄(T1),底宽40cm,高15cm;处理2为栽培槽(基质)宽度减小一半SSC垄(T2),底宽为35cm;处理3为槽体全嵌入(15cm)地平表面的SSC垄(T3),高度为0cm;处理4为半嵌入(5cm)地平表面的SSC垄(T4),高度为10cm;处理5为外侧无土包被的单一裸槽垄(T5),宽度为10cm;处理6为标准SSC垄(T6),规格与土垄一致。分别探究了宽度差异(T1、T2、T5和T6)和嵌入深度差异(T3、T4、T5和T6)栽培垄的根区温热变化特征及其甜椒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宽度差异的栽培垄中,T6根区抵御环境低温的能力最强,最低温度分别比T1、T2和T5高0.55、1.27和1.33℃。T6的侧面和垂直方向上的热量传递较为缓慢和持久,能够蓄积更多的热量。嵌入深度和土壤包被差异的栽培垄中,T5抗低温能力最弱,T6抗低温能力最强,最低温度分别比T3、T4和T5高0.44、0.84和1.55℃。T3根区温度的稳定性较强。相对的,T3侧面和垂直方向上的根区热量传递缓慢,T5热量传导最为剧烈,T6在2个方向上的吸热时间较长。此外,宽度差异栽培垄中,T2、T5和T6甜椒幼苗生长优于T1,且T6最优;嵌入深度和土壤包被差异栽培垄中,T5甜椒幼苗的生长比其他处理差,T3和T6甜椒的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但T6更有优势。总之,T6抗低温的能力比其他处理强,能够有效蓄积热量并且减缓热量散失,为冬季日光温室甜椒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根区温度条件,促进甜椒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306.
滴灌条件下不同根区交替湿润对葡萄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在干旱缺水的甘肃河西荒漠绿洲区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根区湿润方式对葡萄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传统的滴灌方式适当改进可以实现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当灌水量减半时,尽管葡萄的生长状况受到了抑制,但交替滴灌处理葡萄生长状况优于固定一侧滴灌,控制供水条件下葡萄叶片气孔导度下降,光合作用降低不明显,而蒸腾速率大大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在控制局部根区交替供水条件下,葡萄累积茎液流量比常规双侧滴灌处理下降了25%。表明在葡萄上应用根系分区交替滴灌可以达到调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减少生长冗余,大量节水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7.
局部供应水氮条件下玉米不同根区的耗水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分根装置,采用传统均匀灌水、根系分区交替灌水2种方式和作物根区均匀施氮、固定部分根区施氮和根系分区交替施氮3种方式,对零、低、中、高4个施氮水平下玉米根系不同区域的耗水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替灌水与均匀灌水均表现为,在均匀施氮时玉米两个根区的耗水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大一致减小;固定施氮时,随施氮水平的增大,施氮区的耗水量呈明显的减小趋势,从而使两个根区耗水量间的差距增大;交替施氮时的耗水量变化与之相同。而且,两种局部施氮方式下,低氮水平时,玉米两根区间耗水量无显著差异;高氮水平时,未(后)施氮区的耗水量较之先施氮区显著增大,其中尤以固定施氮的增幅更大。与均匀灌水所不同的是,交替灌水缩小了局部施氮条件下不同根区耗水量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308.
针对目前我国设施蔬菜实际生产过程中水肥调控不合理及水肥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本文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了分根区交替滴灌施肥(ADF)条件下,不同施肥频率对土壤水分养分运移及番茄产量的影响,为番茄高效水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ADF下设3个滴灌施肥频率处理F3(3 d)、F6(6 d)、F12(12 d)和1个常规滴灌施肥处理作为对照(CK,频率为6 d)。结果表明,在0~40 cm土层,高频滴灌施肥处理(F3)相比于低频处理(F12)生育期内两年平均土壤含水量和无机氮含量分别增加了7.9%和28.3%;在40~60cm土层,F3和F6相比于F12处理,两年平均无机氮累积量分别降低了37.8%和23.0%。与F12处理相比,F6处理两年平均番茄生物量、吸氮量和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6.9%、15.2%和22.6%,而F3和F6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相同施肥量和滴灌施肥频率条件下,F6处理在减少40%灌水量的同时能够保持与CK相当产量。因此,适当提高滴灌施肥频率能够促进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形成,ADF较常规滴灌施肥具有较大的节水稳产效果。本研究推荐ADF条件下6d一次的滴灌施肥频率可作为温室番茄生产中较... 相似文献
309.
为明确不同空气温度协同根区高温胁迫对葡萄叶片PSⅡ活性及其恢复的影响,以胁迫处理前生长环境30/25℃气温/根区温度为对照(CK),设置30/35℃(T1)、35/35℃(T2)、40/35℃(T3)气温/根区温度3个处理,处理完成后在30/35℃的环境中进行3 h的暗恢复。结果表明,相较于CK 3个处理叶片PSⅡ的活性均显著下降,气温越高PSⅡ受到的损伤越严重,其中以T3处理最为明显。经过3 h暗恢复后T1、T2处理PSⅡ活性恢复明显;暗恢复后T3处理F_(v)/F_(m)、RC/CS_(m)、W_(k)、ABS/CS_(m)、TR_(o)/CS_(m)均有明显的回升,另外Y(NO)值相较于恢复前显著下降,而Y(NPQ)值较恢复前上升,表明T3处理PSⅡ活性也有一定的恢复,但φ_(Eo)、V_(j)、ET_(o)/CS_(m)无明显的回升趋势。综上,T1、T2、T3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葡萄叶片PSⅡ的活性,在适宜气温下经过3 h的暗恢复后,T1、T2处理PSⅡ活性能较快恢复,而T3处理PSⅡ受体侧受到的损伤在短时间内不能够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