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92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40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6篇 |
农学 | 481篇 |
基础科学 | 123篇 |
130篇 | |
综合类 | 1915篇 |
农作物 | 262篇 |
水产渔业 | 52篇 |
畜牧兽医 | 340篇 |
园艺 | 213篇 |
植物保护 | 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89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205篇 |
2013年 | 211篇 |
2012年 | 315篇 |
2011年 | 253篇 |
2010年 | 248篇 |
2009年 | 247篇 |
2008年 | 258篇 |
2007年 | 213篇 |
2006年 | 182篇 |
2005年 | 185篇 |
2004年 | 123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3年 | 2篇 |
1952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73.
磷素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淀粉粒微观特性的影响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磷是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小麦淀粉粒表面存在微孔和微通道结构,对淀粉的生物合成和理化特性有重要影响。探索磷素对淀粉粒微观特性的影响及其形成机理,可为研究不同磷素条件下小麦淀粉的生物合成及品质变化机理提供新途径。【方法】采用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新冬23号为参试材料,设置3种施磷水平,不施磷(CK:P_2O_5 0 kg·hm~(-2))、常规施磷(CP:P_2O_5 105 kg·hm~(-2))和高量施磷(HP:P_2O_5 210 kg·hm~(-2)),所用肥料为重过磷酸钙,于小麦播种后160 d(大约5%的植株已返青)开沟条施,并于花后7、14、21、28和35 d取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不同磷素水平成熟期淀粉粒微观结构以及淀粉粒在内源(种子萌发)和外源淀粉酶(淀粉葡萄糖苷酶)酶解条件下的形态变化,同时测定淀粉粒经淀粉葡萄糖苷酶水解后产生的还原糖浓度;通过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淀粉粒微通道结构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酶与降解酶基因表达量,并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对淀粉降解酶关键基因进行定位。【结果】不同磷素条件下小麦胚乳淀粉粒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但CP处理条件下更容易观察到淀粉粒的微孔结构,且其内部显示出较多荧光;另外,籽粒发芽6 d时,CP处理条件下淀粉粒表面的孔洞最多。经外源淀粉葡萄糖苷酶处理后,HP和CP处理条件下更容易观察到被水解成两半的A型淀粉粒,同时其产生的还原糖浓度也显著提高,这说明不同磷素条件下淀粉粒表面和高部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常规施磷条件下,小麦胚乳淀粉合成与降解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不施磷和高量施磷。施磷条件下胚乳外缘amy4、bam1和bam5转录水平提高,且常规施磷条件下转录水平更高。【结论】常规施磷条件下胚乳边缘淀粉酶基因转录水平的提高可能影响了淀粉合成酶和降解酶之间的平衡,进而影响淀粉粒的合成和微观特性变化。 相似文献
74.
75.
以郑单958玉米为材料,连续2年比较了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对夏玉米碳氮代谢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提高叶片与茎鞘总糖含量,12叶展前以普通尿素处理效果较好,吐丝后以包膜尿素处理效果较好;施氮显著提高叶片与茎鞘全氮含量,以包膜尿素处理效果较好;施氮降低茎鞘C/N,降幅以包膜尿素处理较大;施氮使氮收获指数下降,包膜尿素处理降幅较普通尿素处理大;叶片与茎鞘碳转运发生于乳熟至成熟期,而叶片与茎鞘氮转运分别主要发生于乳熟至成熟期和吐丝至乳熟期,碳、氮转运量一般以包膜尿素处理较大,包膜尿素能改善夏玉米碳氮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76.
为给黄淮南片冬麦区小麦育种提供信息,对25份澳大利亚小麦种质于2016-2018年度在新乡进行了部分农艺性状调查,对其品质性状及优质亚基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5份澳大利亚小麦种质多表现为春性,综合农艺性状较差;千粒重低于黄淮麦区高产对照品种周麦18,变化范围为31.4 g~43.1 g;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稳定时间、弱化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8.0%~39.1%、55.2%~96.5%、4.0 min~25.0 min、5%~100%。从澳大利亚小麦种质中,筛选出了具有湿面筋含量高、面筋指数高、稳定时间长、面粉粉色白等优良品质特性的材料,鉴定出了含5+10亚基、7+8~*亚基(7超量表达亚基)、17+18亚基、13+16亚基、低PPO活性基因及 Wx-B1基因缺失等优异品质材料,筛选出了含有 Rht-D1b矮秆基因以及 Lr34和 Lr46抗叶锈基因的材料。利用澳大利亚小麦种质为改良亲本,与黄淮麦区表现突出的小麦品种配制三交或四交组合,按常规系谱方法对优良性状进行定向选择,培育出了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好、品质表现突出的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77.
78.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鉴定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324份普通菜豆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632,高于国外材料(1.227)40.5%。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代表了普通菜豆形态多样性的44%。基于形态性状,把我国280份普通菜豆种质聚类并划分为三大组群:第一组群,生育期较短、植株较矮、籽粒较大、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较少,生长习性以直立为主,主要来自东北和华北地区;第三组群,表现为生育期较长、植株较高、籽粒偏小、单株荚数和单荚粒数较多,生长习性主要以蔓生为主,主要来自于西南地区;第二组群普通菜豆的特征特性介于第一和第三组群之间,分布较广。 相似文献
79.
小麦种质N9659抗白粉病基因SSR标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SR技术对含有野生二粒小麦AS846抗白粉病基因的N9659进行了分子标记研究。用高感小麦白粉病的普通小麦品种陕160与N9659杂交,F1表现高抗,F2苗期抗病和感病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1,表明N9659苗期白粉病抗性由1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采用208对小麦SSR引物对"陕160×N9659"F2抗感池分析,筛选出3个在抗感池间存在多态性引物WMS67,WMS408和WMS604;经分离群体验证,该抗病基因与小麦染色体5B上的微卫星位点Xgwm67,Xgwm408和Xgwm604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6.7,9.0和17.3 cM,该抗病基因可能来源于母本即野生二粒AS846,此基因不同于已有抗白粉病基因,可能为新基因。 相似文献
80.
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构成及其对小麦烘烤品质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Glu-1位点等位基因编码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Glu-3位点等位基因编码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因素.用澳大利亚优质面包小麦Sunstate的两个杂交组合,即Sunstate/ 鲁麦21和Sunstate/ 济南16 F2代,研究了Glu-1和Glu-3位点等位变异对小麦烘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材料为非1BL/ 1RS易位系,位点对小麦烘烤品质的贡献大小为,Glu-D1>Glu-B1 =Glu-A3>Glu-B3;当材料为1BL/ 1RS易位系,位点对小麦烘烤品质的贡献大小为,Glu-B3>Glu-B1>Glu-D1> Glu-A3.1BL/ 1RS易位对小麦烘烤品质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就单个亚基而言,在Glu-B1位点17+18>7+8,在Glu-D1位点5+10>2+12和4+12,在Glu-A3位点GluA3b>GluA3a,在Glu-B3位点GluB3d>GluB3h>GluB3j.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