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0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762篇
林业   1260篇
农学   345篇
基础科学   447篇
  2166篇
综合类   4629篇
农作物   119篇
水产渔业   315篇
畜牧兽医   666篇
园艺   189篇
植物保护   921篇
  2024年   246篇
  2023年   675篇
  2022年   813篇
  2021年   697篇
  2020年   546篇
  2019年   545篇
  2018年   344篇
  2017年   469篇
  2016年   542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555篇
  2012年   572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东洞庭湖是国际上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的背景下,研究湿地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具有重大意义.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2015—2020年遥感影像获取6期东洞庭湖湿地景观覆盖类型数据,应用景观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和景观稳定性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洞庭湖"专项整治行动"前后东洞庭湖湿地的景观动态特征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通过解译1986、1996和2001年遥感图像,获得了黄河三角洲海岸带土地覆被数据。将该地区土地覆被分为9种类型:水域、芦苇、林地、耕地、柽柳、柽柳芦苇、翅碱蓬獐茅、滩涂、建设用地,并将3 km宽的海岸带分为6个缓冲带,每个带宽0.5 km。运用ARC/INFO软件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渤海海岸线缓冲带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主要结果如下:在空间上,1986年和2001年各缓冲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随着距海岸线距离的增大而升高,两者呈直线关系;但在1996年,两者之间未呈现直线关系。在时间上,各缓冲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逐年增加;除了优势度外,所研究的其他景观格局指标与距海岸线的距离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53.
广州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23  
以广州地区为研究区,在遥感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分析斑块和景观两个层次的格局指数变化,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广州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结合马尔科夫过程与元胞自动机模型对广州地区201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预测分析。20世纪90年代广州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趋势是建设用地增加,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减少,水域和果园基本保持稳定;土地利用斑块数目增加,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下降;景观破碎度和多样性指数上升。21世纪头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基本保持20世纪90年代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利用格局呈破碎化趋势,斑块形状趋于简单,耕地减少没有明显减缓迹象。因此,迫切需要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控制作用,加强耕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4.
本文选取汉中市为研究对象,以汉中市三生空间的分类理论为依据,从国土空间数量、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动态分析汉中市国土空间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在2000—2018年期间汉中市三生空间面积中,农业生产用地、草地生态用地和林地生态用地面积占比皆超过了90%,但是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0—2018年汉中市18a国土空间转移特征来看,农业生产空间的变化比较明显;生活空间主要是转入面积比较多,转出面积很少;林地生态空间是草地生态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增加的主要来源。因此,在汉中市经济发展的快速阶段,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持续改善,从而实现汉中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5.
促进城乡耦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2大战略,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基于西北5省份2010—2020年城乡发展指标数据,运用耦合测度模型和空间马尔可夫链理论,对西北5省份的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程度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演化特征进行探究。结果发现,近10a来西北5省份乡村和城镇发展态势良好,协调发展的耦合程度也在稳步提升;耦合协调程度在时间上的动态演进呈现维持原有状态稳定性的特征,实现大跨度的跃迁可能性较小;在空间上,耦合协调等级对邻近地区有溢出效应,且不同等级的协调度表现出的溢出效应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6.
绿色基础设施(GI)的网络化构建,是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生态斑块破碎化的重要举措。文章以长沙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识别现状绿色基础设施要素,依据景观连通性对GI网络中心分级;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评价现状GI网络格局,结合自然、人类活动因素构建生态阻力面;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与重力模型构建连接廊道,并提取生态节点。结果表明:一级网络中心分布于长沙市的西南部、北部;中部生态阻力较大,不利于网络中心的连接,通过多级连接廊道的构建有效地连接GI网络中心;生态节点可提高较长廊道、阻力值较大区域的连通性,从而构建起多层级的GI网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在城市化对民族村落生态和文化不断侵蚀破坏的大背景下,文章以四川省马尔康市松岗片区为研究对象,使用GIS和空间叠加等方法,按照用地适宜性、建筑风貌、现状交通、公共空间、信仰空间5个类别进行调研分析,通过拼贴和补辍的方式形成山水生态、建筑风貌、街巷交通、社区交流和乡土信仰5层景观网络,叠加分析得到最优综合景观安全格局。结果显示,松岗片区高、中、低3个安全级别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域面积的50.23%、41.1%、8.67%。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安全等级的地域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助力民族村落生态基底和文化生命力的耦合交互。  相似文献   
58.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空间要素的关键一环,对了解公园使用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百度热力图数据对广州老城区46个公园的使用时空特征进行了剖析,并构建了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来探究公园内部因素和周边环境因素对公园使用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公园规模、公园设施、建筑密度、路网密度、人口密度及土地利用混合度的边际作用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深入了解,可为城市公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配置是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以济南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利用中小学、医院位置、规模、成立时间等数据资源,借助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1990年以来济南市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资源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新增资源看,济南新增基础教育资源高值区分布较为分散,且向外扩张明显,而新增医疗服务资源高值区分布更为集中且扩散缓慢;从整体资源看,济南教育和医疗服务资源均始终集中在中心城区中部地区,基础教育资源高值区呈集中连片的“单核结构”,且次高值区向外扩张明显,医疗服务资源高值区分布范围较小,且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多核结构”,外围地区尤其是南部山区教育和医疗资源始终较少。为此,提出了建议:加强济南中心城区外围区尤其是南部山区基础教育和医疗设施建设,推动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60.
杨慧  张超  王妍 《绿色科技》2022,(4):10-15
基于会泽县2005、2011、2017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数据,探讨了该地区石漠化的时空演变特征,选取演变方向、规模、速率、频率等指标,定量分析了不同程度石漠化强度之间的内部转移特征,研究了近13年来该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区域、岩性等方面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上看,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变化是最明显的。石漠化的演变速率为:潜在石漠化>中度石漠化>重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极重度石漠化>无石漠化。石漠化演变最频繁的是重度石漠化(2.43%/a),其次是潜在石漠化(2.4%/a),演变频率最慢的是极重度石漠化和无石漠化;(2)从空间上看,石漠化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发生在田坝乡的金槽、李子箐、尹武,娜姑镇的炭山,矿山镇的格核米、河湾子等地。这些地区石漠化以带状分布为主,空间分布格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