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04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2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试用“气韵生动”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郭娜  高宇  胥辉 《山东林业科技》2008,38(3):104-105
从“气韵生动”这一绘画美学理论的特殊视角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阐述了“气”和“韵”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具体体现。说明“气韵生动”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这一角度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52.
爱伦.坡《安娜贝尔.李》与苏轼《江城子》比较,两者都属于表现诗学。有相同的主题———对亡妻的追思,以相同的表达方式选择相同的词汇来描写相同的意象。但《安娜贝尔.李》多有宗教神秘色彩,而《江城子》却含蓄写实、平易真诚。他们的审美风格不同,诗歌的境界也不同。  相似文献   
53.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研究赏石审美依然离不开这个核心范畴,如果脱离了意境去诠释赏石审美的内涵将会失去它的本真意义。赏石审美并不仅限于研究“美”.它还包括人的审美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赏石意境是一种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系统,应该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化气息与人精神,  相似文献   
54.
章从苏词具有的气势、抒写的形象、表现的个性、显现的风格等方面分析了其独特的豪放之美,并分析了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5.
花卉是人间佳品,自古以来便被广泛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本文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花卉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运用及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6.
盆景,顾名思义就是“盆中之景”。它可以表现树木景观,也可以表现山水景观,还可以表现树木、山水兼而有之景观。因此,在中国盆景中,既有树木盆景、山水盆景,也有水旱盆景。树木盆景是最常见的一类。它以木本植物为主要材料,采用攀扎、修剪、雕刻等造型手段,并通过园艺栽培,在盆中表现自然界的树木景观。以自然山石为主要材料,经过选择和切截、雕凿、拼接等造型加  相似文献   
57.
盆景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因材施艺、因形赋意的造型艺术。盆景就其词意而论,可理解为:盆中有树(或石料等),树(或石料等)能成景,景中有情,情中寓境,而且这些环节一脉相承,一气呵成。只有这样才合艺术法度,得自然真趣,才能算为名副其实的盆景。简言之,即是由景——情——境。一、盆景艺术中的“工”这是相对于“意”而言的。就象国画中的工笔画对于写意画一样。盆景中“工”的艺术特点是整齐划一,法度严明,姿态端庄,具有鲜明的具像美、装饰美和通俗之美(见右上图)。人们在盆景创作过程中常常有意识  相似文献   
58.
以杭千高速入城口防护林设计为例,以"森林景观、森林意向、森林意境"的营造为主线,通过"森林美"为主题的设计布局,探讨城市绿地设计中体现"师法自然"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9.
韩小晶  段渊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59-3860,3863
以北京园林为例,浅析北京园林意境的形成,阐述传统北京园林的意境营造和文脉传承.指出园林中空间处理和文脉传承的重要性,并对指导北方现代园林的建设、改善目前千城一面的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0.
酷爱山水的李白,以其与自然浑融一体的个性精神与思维表达方式,将盛唐山水诗推向了新的高度。本文主要从视野、形象、角度三方面分析李白山水诗的艺术特征,探讨其宏大境界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