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51篇
  246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71.
建立了叶尔羌河卡群站年径流量(1954~1997 年)的时间序列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年径流量预测。根据分析结果,卡群站年径流量具有不显著的递增趋势和明显的周期变化,同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472.
[目的]为了探讨车尔臣河流域多年气候变化对其河流径流量的影响.[方法]运用时间序列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且末县水文资料 (1956~2006年)和气候数据(1956~2006年)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0年来,车尔臣河流域降水量增加了14.6 mm、气温增加了1℃、径流量增加了1.6 m3/s;对车尔臣河径流量影响的气候因子中降水量和气温的相对影响力达到59;,而其他气候因子的影响力仅为41;.[结论]近50a来,车尔臣河流域年均降水量、气温和河流径流量均呈现出上升趋势.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各气候因子中,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73.
利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气象站1973~2014年降水量数据以及鸳鸯池水库径流量资料,通过最小二乘法、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关系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42年里金塔县年降水量呈现出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降水量趋势倾向率为3.65 mm/10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降水量趋势倾向率为-0.02、-0.47、0.51、0.62 mm/10年。四季当中夏季降水量占到全年的比例为62%,该季节降水量的减少必定会影响全年降水量变化。鸳鸯池水库1984~2004年径流量处在偏少时期,2004年之后径流量处在相对较多的时期。通过对径流量的季节分析来看,夏季平均径流量为1.01×108 m~3,为四季中最大,占到全年径流量的32%。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52,四季当中夏季降水量与径流量以及秋季降水量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2)Mann-Kendall法,对鸳鸯池水库年平均径流量序列做突变检测分析发现,2009年是径流量由减少转为增加趋势的突变点,对鸳鸯池水库径流量序列进行Morlet小波变换特征分析,在15年左右的尺度以及32年左右的时间尺度,径流量变化周期显著,小波方差进一步确认32年是径流量序列变化的第一主导周期,表现出的能量最大,而15年是第二主导周期。(3)对年降水量与径流量建立关系模型,选择三次方程(Cubic)作为建模需要,通过降水量来反映出径流量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74.
阿克苏河径流量时间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1957-2003年塔里木河最大的源流--阿克苏河年径流量序列进行分析,发现阿克苏河年径流量序列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大致以4 a左右的周期均匀变化.年径流量作为气温上升的滞后反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快速增加.通过普查相关和引用积雪卫星遥感资料分析,前期山区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变化是造成河水径流量稳定变化的主要原因,由气温变化导致的山区积雪融水是阿克苏河径流的重要补给来源.夏季的气温、降水的突然变化是引起径流量突然增大甚至引起洪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5.
1气候变暖对农业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的影响气候变暖使我国年平均气温上升、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从而导致种植区成片北移。当年平均温度增加1℃时,大于或等于10℃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可延长约15d。气候变暖还将使我国作物种植制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据计算,到2050年,气候变暖将  相似文献   
476.
临洮县现有耕地7.29万hm2,农业人口49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境内海拔1730-3670m,降水量317-760mm,年均气温7℃,年均有效积温2415.80℃,无霜期146d。洮河流经县内10个乡镇,南北流长115km,年径流量53亿m3,水质优良无污染,是生产优质蔬菜的最佳适宜区与产业集中区,河谷地带洮惠渠、溥济渠、新民渠等渠道交错,灌溉十分便利,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477.
采用开都河流域大山口、焉耆水文气象站1960—2010年的观测资料,利用趋势分析、距平分析、多元回归以及线性拟合方法,分析了开都河中游、下游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以及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0 a来,开都河流域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大山口上升1.08℃,焉耆上升1.71℃。气温季节变化分析表明:焉耆冬季气温上升比夏季明显,大山口各季节气温变化差异不明显,总体呈上升趋势。降水年际波动较大,大山口站降水增加趋势显著,1998年降水达到50 a最大值。气温和降水对径流均有一定的影响,大山口以上相关性表现得比较明显,焉耆段相关性不强,总体上气温和降水与径流的变化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78.
朱金方    全占军  王琦  韩煜  付梦娣  叶瑶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1):34-38
以乌兰木伦河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乌兰木伦河年径流量、降雨量、年均气温、人口、煤炭产能、GDP等的变化特征,探讨各因素对乌兰木伦河径流量的作用特点,以确定乌兰木伦河径流量衰减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贡献比例。结果表明: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乌兰木伦河年径流量呈不断衰减趋势;乌兰木伦河径流量影响因素中,以降雨量和年均气温为主的自然因素所占比重为19.4%,而以人口、煤炭产能和GDP为主的社会因素所占比重为80.6%。目前社会因素是影响乌兰木伦河径流量衰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79.
A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the soil erosion model, soil surface roughness(SSR) i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describe the micro-relief on agricultural land. SSR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both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 however, no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understanding SSR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changes in SSR for three different tillage practices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nd the effects of SSR on runoff and erosion yield during simulated rainfall. The tillage practices used were zero tillage(ZT), shallow hoeing(SH) and contour ploughing(CP). Two rainfall intensities were applied, and three stages of water erosion processes(splash erosion(I), sheet erosion(II) and rill erosion(III)) were analyzed for each rainfall intensity. The chain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changes in SSR both initially and after each stage of rainfall. A splash boar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splash erosion at stage I. Runoff and sediment data were collected continuously at 2-min intervals during rainfall erosion stages II and III. We found that SSR of the tilled surfaces ranged from 1.0% to 21.9% under the three tillage practices, and the order of the initial SSR for the three treatments was ZT〈SH〈CP. For the ZT treatment, SSR increased slightly from stage I to III, whereas for the SH and CP treatments, SSR decreased by 44.5% and 61.5% after the three water erosion stages, respectively, and the greatest reduction in SSR occurred in stage I.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hanges in SSR with increasing cumulative rainfall could be described by a power function(R2〉0.49) for the ZT, SH and CP treatments. The runoff initiation time was longer in the SH and CP treatments than in the ZT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runoff yields among the ZT, SH and CP treatments. Sediment loss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P〈0.05) in the SH and CP treatments than in the ZT treatment.  相似文献   
480.
姚俊强  杨青  韩雪云  刘洋 《干旱区研究》2016,33(6):1167-1173
巴音布鲁克盆地河流的径流演变过程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利用气候敏感法和水量平衡法,定量分析变化期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巴音布鲁克盆地变化期(1994—2010年)的年径流量比基准期(1960—1993年)增加了27.29%,其中约66.52%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气候变化对径流量影响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的变化,降水量变化对巴音布鲁克盆地径流增加的贡献率为62.67%,而受温度升高引起冰川融水量增加对径流量的影响为21.28%,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为12.2%,其中还包括盆地土壤水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