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51篇
  246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徐英 《新疆林业》2009,(5):21-21
阿尔泰山林区的天然林、平原河谷林、灌木林是北疆农牧业的天然屏障。发源于阿尔泰山林区的地表水占到了全地区地表水的99%以上,年径流量达133亿立方米,占全疆地表径流量的16%。天然林是本地区水资源的天然调节水库,是本地区社会经济赖以生存的摇篮。阿勒泰地区是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以牧业为生的牧民主要生活在这些林区。妥善解决林区牧民的薪柴问题,是保护好天然林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52.
对天然河川径流数量的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活动对天然河川径流量的一致性影响也加大,对径流量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是进行地表水资源评价的首要任务,其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水资源工程的合理规划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但还原计算中,有些项目还原困难、精度不高及成果使用不方便、不符合实际等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径流系列的还原方法进行探讨,以获得科学合理的径流系列资料。对河道径流的还原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单论述,在实际工作中对还原计算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向后还原"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453.
根据塔里木河干流1957-2008年的年径流量监测数据,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技术检验和R/S法,对干流年径流量时间序列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滑动t检验法和Mann-Kendall法对其突变点进行检验,最后运用方差分析外推法和叠加趋势预测模型对干流水文周期和未来径流量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近50 a来,塔里木河干流的年径流量呈现显著递减的趋势,愈往下游线性下降趋势愈显著,随着时间推移,未来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且下降的趋势会更加显著;径流突变分析表明,阿拉尔、新渠满、英巴扎和卡拉水文站年径流量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1972、1973、1974和1972年;周期分析表明,除卡拉站表现为14 a的主周期外,其余三站均表现为17 a的主周期;叠加趋势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阿拉尔水文站2012年将会出现一次丰水年,在现状条件下,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新渠满、英巴扎和卡拉四个水文站发生间歇性断流的时间分别为2091-2107、2040-2056、2023-2039和2021-2034年.  相似文献   
454.
[目地]研究流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与水沙的关系,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GIMMS NDVI)、气温、降水和径流量、输沙量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NDVI时空变化和对气温与降水的响应,及其与径流量和输沙量关系。[结果]①1982—2015年黄河流域及上、中游流域NDVI均呈显著线性增加趋势,中游流域增速最快,显著增加区域面积也最大。②1982—2015年黄河流域NDVI与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面积分别占22.39%和21.99%,集中分布在中北部区域。③2000—2015年黄河流域总体和上游流域年径流量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上游和中游流域输沙量呈下降趋势。黄河流域水沙关系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1982—2015年植被总体呈改善趋势,但具有明显空间差异特征,植被变化与河流径流和输沙变化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55.
《安徽农业科学》2020,(3):209-214
基于ISI-MIP(the inter-sectoral impact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推荐的5套"典型浓度路径"情景下的全球气候模式数据,驱动分布式水文模型SWIM模拟淮河上游王家坝水文站以上地区未来(2020—2050年)径流量,分析淮河上游气候要素及径流量变化。结果表明,未来RCP情景下,淮河上游王家坝水文站以上地区温度和降水与基准期(1986—2005年)相比均有增长,温度在RCP8.5情景下增长幅度最大,空间分布从西北到东南呈现出增加趋势;降水在RCP4.5情景下涨幅最明显,空间分布自北向南呈递减趋势。5个气候模式模拟淮河上游干流径流量和趋势时各有优劣,其中HadGEM2模式效果最优;到21世纪中期,RCP情景下淮河上游干流径流量与基准期相比呈现出上升趋势,涨幅均超过10%,RCP4.5情景下模拟径流量的年变化率及汛期径流涨幅最大。研究区未来枯水期水资源短缺现象将得到缓解但发生洪水尤其是极端洪水的可能性将加大。  相似文献   
456.
径流量预测的常用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大、未考虑大气变化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的缺点,因此提出人工神经网络结合SWAT模型的预测方法来对其进行优化.应用该方法对辽宁省哈巴气水文站的降雨量及径流量进行模拟,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此外,应用该方法对该站未来15年的径流量变化情况进行了预测,为该地区的水资源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57.
红壤坡地水土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通过在第四纪红壤坡地建立标准径流小区进行试验,模拟了径流量与降雨量的线性相关方程,建立了降雨量、降雨强度与土壤侵蚀量的幂函数相关方程,得出了不同治理措施引起土壤侵蚀的临界降雨值,找出了第四纪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458.
基于DEM和SCS模型的四川盆地丘陵区局地径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人类活动对产流的影响是水文科学研究的热点,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表面径流成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关键问题。以重庆市忠县拔山镇3个村为研究区,基于土地利用、土壤、降雨等信息,应用SCS模型对四川盆地丘陵区局地径流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区径流空间分布与下垫面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密切相关,下垫面单一的水域和裸地所形成的径流量大,而有作物的水田和旱地所形成的径流量较小;研究区径流年内分配相对集中,主要产生在4月至10月,占全年的90%以上,但整体上看,径流与降雨呈现一致性趋势;研究区年际径流量分布不均,呈现丰、枯水年交替变化的现象,年径流变差系数Cv值较小。研究结果还表明:SCS模型所需参数较少,并考虑了径流与土壤特性和土地利用情况的关系,是一种简洁且实用的径流计算方法;利用GIS软件,可使局地径流数据图像化,这使径流等水文过程更加简明和直观。因此,利用GIS等软件分析研究各个集水区径流的时空变化等规律,可为研究各个集水区内农业水资源布局等提供方法和参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459.
神府东胜矿区不同下垫面产流产沙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神府东胜矿区煤田开采过程中所引发的严重新增水土流失问题,采用野外模拟降雨实验的研究方法,对神府东胜矿区不同下垫面降雨入渗、侵蚀产沙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雨强条件下,不同类型下垫面对入渗速率的影响差异性较大,稳渗率大小顺序为扰动地面>原状地面>非硬化路面;在降雨过程中不同类型下垫面的径流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大,其大小顺序为非硬化路面>扰动地面>原状地面;不同类型下垫面的侵蚀产沙高峰期均出现在降雨初期的0~20 min内,此后侵蚀产沙均下降并趋于稳定,并且不同类型下垫面间的侵蚀产沙量差别不大;非硬化路面的径流含沙量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而其它类型下垫面的径流含沙量降雨初期很大而后急剧下降,并逐渐接近于非硬化路面的径流含沙量。  相似文献   
460.
利用呼图壁河流域石门水文站1980—2011年实测日径流量、输沙量及降水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和突变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等,研究了呼图壁河输沙量年内和年际变化趋势及可能的突变时间,并探讨了可能引起呼图壁河输沙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呼图壁河流域输沙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连续最大4个月(6—9月)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94.61%,7月输沙量最大,占全年输沙量的60.83%;1980—2011年输沙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年际尺度上呈丰枯相间的周期性变化,并在1989年发生了突变。输沙量受径流量、降雨量、大型水库和水土流失等综合影响,而径流量是影响输沙量的主要因素。流域干燥的气候和较低的植被覆盖率,加上人类对上游山区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得该区域山区突发暴雨洪水时,造成输沙量的剧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