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胜利。随着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1]。茶叶贸易是指以茶叶为商品进行交换或买卖的经济活动[2],建国初期(1949-1966)安徽茶叶贸易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贸易所有制结构和茶业政策、贸易量和贸易原则、贸易体制以及外销贸易伙伴等方面。  相似文献   
32.
正安徽省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湖区五省"之一。建国前,血吸虫病在沿长江一带和皖南山区长期猖獗流行,肆虐人民,到处是"千村霹雳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据建国初期调查,全省有40多万人患血吸虫病,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一般为20%~30%,严重危害人民的生活、生产、生命安全,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解放后,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我省大力开展灭螺防病工作,至2008年底,全省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其中将灭螺防病和林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血防林工程,通过以林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建设以森林代替芦苇、荻柴等新的滩地生态系统,为沿江地区血防工作  相似文献   
33.
50载辛勤耕耘,50年风雨征程。自1962年建局以来,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已经走过了整整50个年头。5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但对于小陇山实验局的改革发展来说,则是天翻地覆、波澜壮阔的。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作为建国初期最早的次生林抚育经营试点之一,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伴随着全国林业的改革发展,历经了数次重大变革,逐步发展成为集森林抚育经营、林业科研攻关、天然林管护利用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国有重点林区和林业科研基地,已驶入了建设现代林业的快车道。回顾过去,老一代林业人从一顶帐篷,一把斧头开始,在小陇山茫茫林海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征程中,几代小陇山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开创小陇  相似文献   
34.
《林业与生态》2019,(11):F0002-F0002
今天,当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在张家界的奇山异水之间流连忘返之时,恐怕很少有人能够想象,这里在建国初期还是一处满目苍痍的穷山恶水之地。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一代又一代的张家界林业人发扬“把头发白在山里,把牙齿掉在山里,把骨头埋在山里”的精神,向荒山秃岭要森林、向刀耕火种要生态、向田边地角要绿色,打造了一个惊艳全世界的美丽张家界。  相似文献   
35.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由于受封建思想的长期影响,封建的婚姻家庭制度在全国范围内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地影响着广大农村妇女在婚姻家庭中地位的改善和提高.为此,中国共产党通过颁布<婚姻法>等有效措施,改革旧的婚姻家庭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妇女在婚姻家庭中解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36.
建国初期苏联援建国营友谊农场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提供全部农机设备,派来不同层次专家援建的国营友谊农场,是新中国第一个按照先勘探、后设计、再开荒的科学程序建立的大型机械化国营农场,开荒当年获得丰收。它的建立,引入了土地整理和国营农场建设、管理的技术与经验;为中国大规模建设国营农场培养、锻炼和输出大批经营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提供大量农业技术和良种;并在建场规划、开荒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对全国国营农场建设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达到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出粮食、出经验、出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37.
湖北省在建国初期,水产生产基本处于人捕天养状态,在改革开放以前,水产品总产量始终在11万吨上下波动,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不到1%,处于“千湖之省”吃鱼难的尴尬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湖北省在党的总的路线方针正常指引下,于1984年在全国水产行业中率先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水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3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 进展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林改的背景 我国的集体林形成于建国初期,其产生、发展、改革大致经历了土改时期的“分山分林到户”阶段(1950—1953年)、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山林入社”阶段、人民公社时期的“山林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林业“三定”阶段和中央林业决定颁布后的林权改革深化阶段(2003年以来)等5个阶段。尽管林业“三定”以来集体林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不明晰、经营主体未落实、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不高.森林质量很低.我国18亿亩耕地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可是43亿亩林业用地既没有解决我国的生态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我国13亿人民对木材及林产品的需求。有着43亿亩林地的我国在世界上算得上是“林业大国”,但从产出效率来看,我国只能算是个“林业小国”。  相似文献   
39.
在美国的华盛顿州,有一条宽阔而美丽的艾尔华河,在这片欢快而清澈的河水里,生长着成千上万的三文鱼,它们世代繁衍,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条美丽的河流两岸,还生活着为数不多的居民。建国初期,美国政府为了加快河岸两地的经济繁荣,让更多外来者来这里定居,让他们开拓城镇,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美国政府开始计划兴修水利。1921年  相似文献   
40.
从我国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土地全部归集体使用。每年秋季成车的玉米棒子拉进生产队的圆形的大场院里,然后在场院的四周垒砌成玉米棒子墙。当时由于是集体经济,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受到限制。又因化肥和种子农药质量存在问题,玉米产量不高,每亩(667平方米)产量在400千克左右,平均每人每年粮食量180千克,基本没有用来饲养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