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3篇
  88篇
综合类   29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1.
应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富营养化指数评价南太湖底泥疏浚工程对减轻太湖营养盐内负荷、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疏浚后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种类有所增加,其密度、生物量及蓝藻所占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疏浚后水体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发生变化,Shannon-Weaver指数升高,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M)降低,表明南太湖富营养化现状有所改善,从而揭示底泥疏浚工程对于减轻南太湖营养盐内负荷、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2.
为探究暗纹东方鲀不同养殖模式下环境及肠道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实验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传统养殖与立体种养2种模式下水体、底泥及暗纹东方鲀肠道细菌的16S rRNA的2个高变区(V3~V4)进行测序分析,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来分析水体菌群与环境因子的...  相似文献   
113.
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水质调控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为对象,集成上、中、下层水质调控技术,研究其对池塘水质氮、磷净化效果。通过设置对照组(Y1)、5%蕹菜+5%填料+泼藻组(Y2)、5%蕹菜+5%填料+不泼藻组(Y3)、10%蕹菜+5%填料+泼藻组(Y4)、10%蕹菜+5%填料+不泼藻组(Y5)、5%蕹菜+10%填料+泼藻组(Y6)、5%蕹菜+10%填料+不泼藻组(Y7),测定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叶绿素a、总氮(TN)、NH_3-N、NO~-_2-N、NO~-_3-N、总磷(TP)、PO■-P等水质指标,并进行环境、效益评估。水质处理效果最优为NO~-_3-N、NO~-_2-N,COD_(Mn)、NH_3-N、PO■-P处理效果也较好,后期(8—9月)TP明显升高,Y4、Y5水质净化效果好。Y1、Y5经济效益较好。集成上、中、下层水质调控技术可显著增强水质氮、磷去除效果,Y5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14.
115.
孙雷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58-160
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巢湖各点位及巢湖底泥整体环境质量状况.结果显示,2015—2019年度巢湖底泥环境的内梅罗指数在0.57~1.21,数据在波动中呈升高趋势,其中主要以镉含量处于较高水平,西半湖的镉含量较高,且有向东半湖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6.
117.
通过分析观澜河底泥量和污染状况,预测底泥清理对水质的影响,探讨清理观澜河底泥的方式、工艺及处理处置方案。主要结论:观澜河底泥总量为38.8万m3,其中泥量为19.3万m3;观澜河底泥主要污染为有机质、Ni,Cr,Zn,Cu及Hg;清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挖泥车下河挖泥、格栅分离石块、除砂、絮凝及重金属稳定等。  相似文献   
11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口的快速膨胀,大量工业及生活污染物都排入相邻的河流与湖泊中,湖泊河流的污染也日益加剧,而底泥,作为陆源性入湖污染物的主要蓄积场所,也自然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底泥修复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而利用固废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能够帮助我们探讨更加有效的科学的底泥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9.
底泥悬浮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便对水体中由于风浪、洪水、底层石砾挖掘及水利工程方面的挖掘而造成的无机底泥悬浮物予以高度的重视,并就其对整个水生态系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国外的某些区域,无机悬浮物被认为是水域中最为普遍的污染,它主要通过增加水体浑浊度所产生的一系列负效应及沉降后的掩埋作用而对水体中各生物类群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鱼类等进行生理、行为、繁殖、生长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水生态系的种群动态及群落结构。现将学者们所做的悬浮物对水生态系的影响方面的主要工作作一概述。1无机悬浮物以悬浮状态存…  相似文献   
120.
针对项目治理段府河河道底泥有光缆横穿的实际情况,设计研发出一体化修复设备来实现底泥原位生态修复的目的。该设备通过物理过滤、曝气增氧、复合微生物菌剂投放和生物挂膜等多种工艺的组合利用,实现局部水域的水体循环,改善微生物种群结构,完善微观生态系统,实现对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优化水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了水体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