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1篇
林业   95篇
农学   91篇
基础科学   549篇
  91篇
综合类   532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为解决一年可熟区小麦免耕播种作业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小麦对行免耕播种的思想;设计了2BMD-12型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在玉米行何播种小麦.避开玉米秸秆和根茬。采用了新型高效的带状粉碎防堵机构,防堵性能优良。田问性能试验表明:2BMD-12型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在玉米直立秸秆和大量秸秆覆盖下。如能实现对行,可以顺利进行播种作业,满足作业质量和作物高产对施肥量的要求.适合我国中小地块、中小功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32.
根据拖拉机-农具机组匹配理论,研制出与中等功率拖拉机配套的深松旋耕组合作业机具,并根据试验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改进设计,对一些关键部件进行了优化分析设计.试验表明,改进后的深松旋耕组合作业机具能更好地适应拖拉机作业和道路行驶,而机组所消耗的功率并没有增加,证实所做的改进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3.
深松灭茬联合整地农业机械化技术是耕整地过程中的一项改革。它打破了传统的“四全作业”法,机车一次性进地可以完成灭茬(旋耕)、深松、起垄、镇压以及施肥、播种、喷药等多项作业。  相似文献   
34.
东风—12手扶拖拉机耕几季后,会出现挂不上Ⅰ挡或换挡分离离合器后,Ⅰ—倒挡滑动齿轮自动挂入倒挡的故障。将该齿轮拨正后,故障即可排除,但易复发,屡发屡拨,既麻烦、又误时,故下田前要做好检修工作,以免田头“抛锚”。  相似文献   
35.
村民董某雇本村机手李某的旋耕播种机为其机播小麦。作业中,董某想查看种箱内是否还有麦种,就向旋播机走去。李某集中精力操作机组,以保证作业质量,并没有注意到董某的靠近。当董某刚走到旋播机旁时,旋播机的液压升降机构突然失灵,机具将董某右肢砸伤,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36.
应用ATOS2系统对旋耕刀进行了三维扫描,获得了潜土逆转旋耕刀外形点云,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反求;应用NURBS(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理论,在PRO/E中进行了重构,得到了符合计算机仿真要求的数字模型,使计算机软件较精确地模拟真实刀具的潜土逆转旋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7.
秸杆覆盖保墒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试验资料的计算结果为依据,研究了秸杆覆盖的保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条带状秸杆覆盖在产量、单位面积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率等方面,都比无覆盖和全覆盖优越,从而为生产部门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8.
在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的重点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机电研究所所长刘成良教授等科研人员经过两年多时间协作攻关,终于研制出了适合中国国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首台“机-电-液-讯”一体化智能变量播种、施肥、旋耕复合机,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数字农业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9.
灭茬旋耕深松起垄通用机传动系统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用一种机型解决灭茬、旋耕两种机型通用问题,在分析现有驱动式作业机传动系统的优缺点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采用了拨叉式变速,双侧边链传动和过载保护的传动方案,实现了灭茬、旋耕通用;并提高了传动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40.
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对大豆叶片形态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片形态和光合特性,探讨叶片对带状套作的响应机制,为耐荫大豆品种筛选与选育提供依据。以南豆12、桂夏1号和华夏5号等3个耐荫性存在显著差异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活体测定植株叶倾角、叶柄长度、叶形指数和光合特性,取样测定大豆叶片的比叶重和单株叶面积。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条件下,大豆叶倾角显著增加,苗期和花期上层增幅大,荚期则为下层增幅最大;叶形指数在苗期和花期显著增加,不同生育时期各品种不同层位对套作环境的响应程度不同;叶柄长度从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且在套作下显著增加,其中苗期和花期上层增幅最大;比叶重和单株叶面积减小,大豆胞间CO2浓度上升,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下降。不同品种对带状套作的响应程度不同,强耐荫品种南豆12叶倾角增幅大而叶柄长度增幅最小,比叶重、单株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均为最小;荫蔽敏感型品种华夏5号叶柄长度增幅最大而叶倾角增幅最小,叶片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叶面积下降均最为明显。强耐荫品种南豆12在玉米大豆带状套作模式下,能够通过调节自身叶片形态适应环境变化,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小,从光能截获和利用方面均表现出了对套作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