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77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39篇
  61篇
综合类   29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41.
多尺度有限元法在地下水拟三维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基于多尺度有限单元法的拟三维数学模型,模拟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三维地下水流问题。根据多孔介质中区域饱和-非 饱和水分运动的特征,将三维流动转化为拟三维流动模型。对参数水平方向渐变的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三维地下水流用多尺度有限单元法和传统等参有限单元法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模拟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三维地下水流问题时,多尺度有限单元法比传统有限单元法有效,既节省计算量又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42.
吡啶羧酸与铜(Ⅱ)螯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的吡啶-3-羧酸(烟酸)铜(Ⅱ)配合物和吡啶-2-羧酸(吡啶甲酸)铜(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粉末X-衍射等对其配位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各种不同试验条件下,合成的烟酸铜和吡啶甲酸铜,其配体均通过吡啶氮和羧基氧与铜(Ⅱ)同时配位形成双齿螯合物.烟酸铜具有2个六员螯合环[Cu(Nic)2,Nic-为烟酸根],属单斜长方体晶系;吡啶甲酸铜具有2个五员螯合环[Cu(Pic)2,Pic-为吡啶甲酸根],属三斜长方体晶系.  相似文献   
743.
英语教学测试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效果的检查 ,教学信息的反馈与强化离不开教学测试。从事英语教学 ,了解英语测试种类 ,熟练把握常见测试题型及命题技巧 ,对其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44.
为了研究内外层套筒小孔孔径对双层套筒阀流量系数和压降流动特征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稳态可压缩过热蒸汽流动的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全开工况下不同内外层套筒开孔孔径组合模型流量系数和压降流动特性的差别.结果表明:内外层套筒不同孔径对于每层套筒的压降有明显影响,内外层套筒开孔孔径等比例放大对每层套筒压降几乎没有影响.只增大外层套筒孔径时,套筒间隙处流体流速不断增大;内外层套筒孔径等比例放大时,套筒间隙处流速变化波动减小.当双层套筒阀需要小幅度提升流量系数时,可以增大外层套筒开孔孔径;当双层套筒阀需要大幅度提升流量系数时,可以对内外层套筒开孔孔径同时等比例增大.研究结果对于套筒阀套筒开孔孔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5.
本文利用可视化实验台对非均匀孔隙内加热铂丝上的沸腾核化和气泡动力学特性进行可视化观测,分类整理和对比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现象。实验表明,非均匀孔隙内加热丝上的沸腾核化具有空间区域性,气泡动力学特性包括界面传递、干涸与湿润过程在不同特征区域,如角缝区、稀疏区和密集区呈现出各自特征。  相似文献   
746.
丁香油和MS-222对大泷六线鱼幼鱼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丁香油和MS-222麻醉剂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麻醉效果,选择体质量为(83.3±7.8)g的大泷六线鱼幼鱼进行试验,根据大泷六线鱼被麻醉和复苏时的行为特征,将整个麻醉过程分为10期,其中麻醉6个时期,复苏4个时期。结果表明:丁香油浓度在50~100 mg/L、MS-222浓度在50~70 mg/L时鱼体均可在3 min内入麻并均可在5 min内复苏;当丁香油浓度≥100 mg/L、MS-222浓度≥70 mg/L时,鱼体在麻醉液中浸浴15 min后部分鱼体出现休克死亡;用丁香油麻醉鱼时,整个麻醉过程中鱼体的呼吸频率呈下降趋势,而用MS-222麻醉鱼时,鱼体在达到4期阶段后呼吸频率明显加快,但仅见鳃盖后缘小幅度张合;鱼体进入深度麻醉以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越长,鱼体复苏所需时间就越长,用丁香油或MS-222麻醉的鱼体可在空气中分别暴露7、5 min。研究表明,丁香油和MS-222均对大泷六线鱼幼鱼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入麻时间短、复苏快的特点,两者均可作为大泷六线鱼理想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747.
采用RNGk-ε紊流模型,结合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第1区段压力管道出口多喷孔淹没射流消能,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对不同喷孔个数时流场的时均特性和紊动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多孔淹没射流进入消力池后的水流运动规律与消能机理。结果表明,射流动量的分散程度是决定消能效果的关键,在保持孔口总面积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喷孔数的增加,消能效果显著提高,但当喷孔数增加到60个时,其变化显著减缓。多喷孔射流进入消能水体后,射流水股与周围水体接触面积极大增加,在距离喷孔出口0.41 m左右时射流能量迅速衰减,加之各水股间的相互卷吸、掺混,形成了多个强剪切消能区,消能率较高。同时,由于各漩滚的相互作用,可有效地减小其对消力池固壁的冲刷。  相似文献   
748.
通过化学麻醉剂丁香油、MS-222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71.2±8.9g)]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麻醉试验,同时研究了丁香油、MS-222和直流电对施氏鲟幼鱼的麻醉效果,并在行为学基础上探讨了以上三种麻醉方法对鲟的有效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丁香油和MS-222对施氏鲟幼鱼的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26.37mg/L、22.17mg/L、18.00mg/L、16.22mg/L和61.67mg/L、58.22mg/L、56.90mg/L、56.90mg/L。MS-222的毒性明显小于丁香油,MS-222的安全浓度为15.57mg/L,丁香油的安全浓度为4.70mg/L。麻醉试验结果显示:鱼体在3min内失去平衡,7min内完全麻醉,并可在3min内恢复的化学麻醉浓度最低为MS-222 100mg/L,丁香油50mg/L、直流电电压12V。麻醉时间与麻醉剂浓度和直流电电压均呈幂函数相关,相关系数序均大于0.9。在适宜的直流电压(24V)下,不同水温之间的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在适宜的麻醉浓度(MS-222为100mg/L,丁香油为50mg/L)下,麻醉所需要的时间与水温呈直线负相关,而恢复时间与水温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序均大于0.9。以上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适用于麻醉鲟,应根据不同目的选用适当的麻醉方法。其中电麻醉具有麻醉时间和恢复时间极短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其生理麻醉机制。  相似文献   
749.
通过化学麻醉剂丁香油、MS-222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71.2±8.9g)]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麻醉试验,同时研究了丁香油、MS-222和直流电对施氏鲟幼鱼的麻醉效果,并在行为学基础上探讨了以上三种麻醉方法对鲟的有效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丁香油和MS-222对施氏鲟幼鱼的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26.37mg/L、22.17mg/L、18.00mg/L、16.22mg/L和61.67mg/L、58.22mg/L、56.90mg/L、56.90mg/L。MS-222的毒性明显小于丁香油,MS-222的安全浓度为15.57mg/L,丁香油的安全浓度为4.70mg/L。麻醉试验结果显示:鱼体在3min内失去平衡,7min内完全麻醉,并可在3min内恢复的化学麻醉浓度最低为MS-222 100mg/L,丁香油50mg/L、直流电电压12V。麻醉时间与麻醉剂浓度和直流电电压均呈幂函数相关,相关系数序均大于0.9。在适宜的直流电压(24V)下,不同水温之间的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在适宜的麻醉浓度(MS-222为100mg/L,丁香油为50mg/L)下,麻醉所需要的时间与水温呈直线负相关,而恢复时间与水温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序均大于0.9。以上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适用于麻醉鲟,应根据不同目的选用适当的麻醉方法。其中电麻醉具有麻醉时间和恢复时间极短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其生理麻醉机制。  相似文献   
750.
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仓内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理论,建立了一种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仓内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学模型。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仓内温度和水分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堆内部热量传递和水分迁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