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林业   380篇
农学   103篇
基础科学   694篇
  220篇
综合类   1067篇
农作物   61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461篇
园艺   160篇
植物保护   24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202.
肉鸡生产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是疾病,它是导致养鸡户赔钱的最主要因素。最近几年肉鸡饲养过程中疾病越来越多而且难以控制,经常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损失。在控制疾病方面我们常常做消毒、免疫、保健等几项工作,无疑消毒是控制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下面主要谈谈鸡场的消毒工作。1鸡舍消毒  相似文献   
203.
一、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苗瘟: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呈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的霉层.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防治方法.种子用1%的石灰水浸种;一旦出现叶瘟发病中心,及时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喷雾;亦可用富士一号,一般用750mL/hm2对水900kg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kg/hm2对水900kg喷雾防治1次.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用富士一号1500mL/hm2对水900kg进行喷雾.  相似文献   
204.
《当代农业》2009,(14):60-60
节能环保。功效高该机以机内高压空气为原始动力.一年只需加一次气,不用手摇,不用电,不用油。不用催化剂,自动喷雾快;无噪音,射程达8米.扬程7米高。雾化细密。  相似文献   
205.
我国几种禾谷类植物上Xanthomonas campestris致病变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新疆、内蒙、西藏、北京和山东等省区的小麦、大麦、野黑麦、冰草、偃麦草和雀麦上分离到13个黑颖病菌株,在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喷雾接种16属27种禾本科植物,对其中感病的6属15种植物和燕麦又做注射接种。根据各个菌株对小麦、大麦、黑麦、冰草、偃麦草和雀麦的致病性差异,初步将其划分三个致病变种:1.禾谷类致病变种[X.campestris pv.cerealis (Hagborg) Dye.]:包括7个菌株,自然条件下发生在冰草、雀麦和偃麦草上;人工接种还可侵染小麦、大麦和黑麦。2.小麦致病变种(X.campestris pv.undulosa):包括4个菌株,自然条件下发生在小麦上,人工接种可侵染大麦和黑麦,但有一个菌株注射接种能轻度侵染雀麦。3.大麦致病变种(X.campestris pv.hordei):包括2个菌株,自然条件下发生在大麦上,注射接种能轻度侵染偃麦草。13个菌株喷雾接种猫尾草、早熟禾、画眉草、马唐、狗尾草、稗草、披碱草、羊茅草和水稻、均不侵染。  相似文献   
206.
试验表明,应用高压机动喷雾机喷施线虫,防治桃小食心虫,在每平方厘米10~20公斤压力下,对线虫的存活、侵染力和寄生强度,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7.
绿洲是干旱区人民赖以自下而上的一片沃野。由于人类的强度作用,绿洲向复杂方向演变发展。本文以高台绿洲为例,以地下水位为指标确定了绿洲边界范围,进而研究了绿洲从1958年至1985年边界的变化,并分析高台绿洲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功能,指出草地生态系统的恶化是绿洲边界变化的重要原因,应当加强对草地的投入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8.
孙书静 《植物医生》2001,14(4):47-47
近年来 ,发展了一项新的喷雾技术———低容量喷雾。所谓低容量喷雾 ,是对高容量喷雾相对而言 ,主要区别于喷雾时所采用的喷孔直径大小不同。一般所谓的高容量喷雾 ,系指喷雾器的喷孔直径为1.3mm ,而低容量喷雾则为0.6mm~0.7mm。实践证明 ,使用低容量喷雾有4大优点。1.效率高。使用手动喷雾器采用低容量喷雾 ,每人每天可喷1hm2~2hm2,比常规高容量喷雾可提高工效8~10倍 ,如利有弥雾喷粉机进行低容量喷雾 ,可提高工效50倍以上。2.用药少。一般常规高容量喷雾667m2 用药液量10kg~60kg。而低…  相似文献   
209.
雾滴直径和喷雾量对茎叶处理除草剂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noc.  M 《杂草科学》1996,(1):36-39
通常,化学喷雾有一定效果但效率不很高,正确认识喷雾的有关因素将有利于提高药效。本文综述了雾径和喷雾量对除草剂药效的影响。在所研究的雾径范围内,喷雾量一定时,减小雾径一般有利于提高药效。内吸性药剂的这种现象比触杀性药剂更为明显。对典型垂直扩展的单子叶植物,在雾径<150μm范围内,缩小雾滴对提高药效比较明显;而在雾径>150μm时,这种趋势就没有前者明显。总的来说,典型垂直扩展的单子叶植物与典型水平扩展的双子叶植物相比,减小雾滴对药效的提高前者更为突出,而且,在叶表疏水性植物和叶表亲水性植物之间,减小雾滴对药效的提高也是前者高于后者。喷雾量对药效的影响并不能一概而论,在低容量喷雾时(<100L/ha),药效随喷雾量的减少而降低,而高容量喷雾时(>400L/ha),则呈相反趋势。对草甘膦而言,减少喷雾量却增强其对植物影响,但对其他除草剂来讲则减弱其对植物影响。喷雾量对内吸性和触杀性药剂的影响没什么区别,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亦然。然而,对叶表展着性差的植物,减少喷雾量则可明显提高药效。而对叶表展着性好的植物,这种现象没有前者明显。本文还将讨论其他因素(作物冠层、雾滴碰撞、滞留时间、叶面吸收和生物学感应)对除草剂药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0.
多数杂草在田间呈局部分布,其滋生范围可在数年内基本保持不变,这就为田间杂草的选择性防治提供了可能,而选择性防治的关键技术是田间杂草的自动、有效检测。英国科学家对这一技术进行了探索,调查了多种杂草在禾谷类作物田间的分布;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植物叶片的反光指数特征来区别、辨识杂草及定位其发生范围;采用装载有杂草辨识系统的喷雾机实施田间杂草的选择性防治;并结合田间绘图法提供的信息使杂草辨识系统更加有效和可靠.虽然这一技术尚有待完善,但杂草自动检测与选择性防治在实践上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