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9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523篇
林业   490篇
农学   520篇
基础科学   749篇
  659篇
综合类   3242篇
农作物   272篇
水产渔业   141篇
畜牧兽医   546篇
园艺   287篇
植物保护   212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96篇
  2022年   458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440篇
  2019年   464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352篇
  2016年   433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本实验研究了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C-18A)、四聚甘油单硬脂酸酯(D-18A)、六聚甘油单硬脂酸酯(F-18A)、六聚甘油六硬脂酸酯(F-18F)、卵磷脂、分子蒸馏单甘酯(单甘酯)和两种蔗糖酯(SE11、SE15)共八种常用的非离子型乳化剂对花生油O/W型乳状液的表面张力及粒径的影响,并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以脂肪上浮速率为响应值,对乳化剂进行了复配.结果表明,八种乳化剂中卵磷脂及单甘酯在降低乳液表面张力方面效果最好,SE11及SE15在降低乳液粒径方面效果最好(P<0.05).响应面中各因素对乳液脂肪上浮速率影响的显著程度依次为SE15、卵磷脂、单甘酯,最佳乳化剂配方为单甘5g/L、卵磷脂7g/L、SE15 5g/L,该配方下乳状液的脂肪上浮速率为0.1643%/s.  相似文献   
972.
卵清蛋白因其良好的功能性而作为食品配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本文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卵清蛋白凝胶质构特点的外在因素进行研究.对不同温度(70.0-90.0℃)、pH值(5.0~7.0)、NaCl浓度(0.02~0.08 mmol/L)组合条件下的凝胶质构特点进行测定.结果最大的硬度和弹性出现在90.0℃,pH7.0,0.08 mmol/L,而最大的黏性出现在81.7℃,pH6.4,0.08 mmol/L.通过试验研究表明温度对于卵清蛋白凝胶的硬度、黏性、弹性都有显著的影响,NaCl浓度对黏性和弹性有影响,而pH值仅对硬度有影响.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外部因素,才能使卵清蛋白质构特点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3.
极端干旱区湖岸柽柳径向生长对水环境演变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利用黑河下游内蒙古西居延海3道湖岸堤上的湖岸林柽柳树轮年表,研究了柽柳树轮生长对水环境演变的生态响应. 对3个年表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53.3%,它反映了3道湖岸堤上柽柳轮宽生长对同一环境因子的共同响应;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30.7%,它反映了3道湖岸堤上柽柳轮宽生长对第一主成分以外因素的响应. 相关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与生长季节(5—8月)湖泊水位波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主成分与区域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下水位波动呈微弱负相关关系. 上述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可以满足湖岸柽柳生长条件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柽柳轮宽生长作用占绝对优势.反之,天然降水将对维持柽柳的基本生存具有重要的贡献. 柽柳径向生长的生态响应模式不仅体现在3道湖岸堤的空间尺度上,同样体现在同一样点年表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 通过石羊河、黑河和塔里木河3个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柽柳生态水位对比,认为非地带性植被——柽柳的最大生态水位差异是由于区域降水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974.
在河流生态系统嵌套层级结构中,地貌单元作为水流和泥沙输移过程的物理表现,是表征河流形态的重要斑块。多样的河流地貌单元特征决定了栖息地的多样性特征,为生态过程提供了物理基础。为更好地理解地貌单元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辨析河流地貌单元内涵,对其分类体系与识别方法、地貌单元的生态响应进行了归纳梳理,并总结了河流地貌单元在栖息地调查评估、河流地貌单元制图及河流分类等方面的应用,从而为认识自然河流、修复受损河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75.
976.
林木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提供物质能源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自身生长、发育、代谢具有一套复杂的机制。蛋白组学是当今生物学研究中揭示物质生命现象的重要手段。文中介绍了近年来蛋白组学技术方面如蛋白提取方法、分离技术和鉴定手段的一些动向, 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外研究成果, 分别对林木蛋白组学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胁迫响应、木材形成、发育调控、病虫害防治)进行了论述; 对林木蛋白组学研究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7.
高山林线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交错带, 由于其对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性, 成为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对林线的研究起步较晚, 林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定量研究更少。文中讨论林线的概念和界定方法, 综述林线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国内研究进展, 总结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未来研究的趋向。  相似文献   
978.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热水处理对哈密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哈密瓜热处理的温度及时间,为哈密瓜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哈密瓜(Cucumis meloL ssp.melo Pang)西州蜜25号为试验材料,热水处理温度分别为50、55和60℃,热水处理时间分别为1、3和5min,研究热水处理对采后哈密瓜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SSC)、相对电导率、维生素C(VC)含量、病害指数、好果率及商品率的影响.并以28 d哈密瓜果实病害指数为测定指标,采用miscellaneous响应曲面设计,研究不同温度、时间对哈密瓜果实病害指数的影响,确定最佳组合条件.[结果]热水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延缓哈密瓜果实硬度、SSC、VC含量的下降,抑制相对电导率及病害指数的上升,保持哈密瓜果实的好果率及商品率.其中以55℃、3 min,55℃、5 min及60℃、3min处理较适宜.[结论]热水处理最佳条件为:55℃、3min,其在贮藏第16 d果实硬度、SSC、VC含量分别较对照高50.2;、36.8;和14.5;,相对电导率较对照低15.5;;贮藏第28 d果实病害指数较对照低55.0;;贮藏第20d好果率及商品率分别较对照高200.0;、42.9;.  相似文献   
979.
荒漠公益林中典型灌木树种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面高光谱仪测定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梭梭和柽柳的冠层光谱,结合遥感影像分析比较了两种灌木树种的光谱响应曲线差异。结果表明:不论是沙土还是盐碱土,柽柳在近红外波段内反射率均高于梭梭,并根据这一规律性总结出了基于光谱特征的梭梭和柽柳的识别模型,最后对不同树种的光谱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0.
萃取蔗皮二十八烷醇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果蔗皮为试验原料,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RSM)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蔗皮二十八烷醇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验证了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并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二十八烷醇萃取物产率的作用规律。统计分析表明压力、温度以及压力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二十八烷醇的提取量有显著影响。根据该模型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选,试验所得二十八烷醇超临界CO2萃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压力31.2MPa,温度44.8℃,时间226.17min,该条件下提取量高达7.5855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