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096篇 |
免费 | 334篇 |
国内免费 | 50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63篇 |
农学 | 759篇 |
基础科学 | 2966篇 |
763篇 | |
综合类 | 8552篇 |
农作物 | 521篇 |
水产渔业 | 407篇 |
畜牧兽医 | 4348篇 |
园艺 | 440篇 |
植物保护 | 5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8篇 |
2023年 | 660篇 |
2022年 | 730篇 |
2021年 | 791篇 |
2020年 | 582篇 |
2019年 | 685篇 |
2018年 | 226篇 |
2017年 | 518篇 |
2016年 | 584篇 |
2015年 | 604篇 |
2014年 | 1109篇 |
2013年 | 1022篇 |
2012年 | 1116篇 |
2011年 | 1237篇 |
2010年 | 1126篇 |
2009年 | 1202篇 |
2008年 | 1215篇 |
2007年 | 1047篇 |
2006年 | 933篇 |
2005年 | 973篇 |
2004年 | 956篇 |
2003年 | 1000篇 |
2002年 | 608篇 |
2001年 | 584篇 |
2000年 | 366篇 |
1999年 | 165篇 |
1998年 | 161篇 |
1997年 | 74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70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7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四川省农村能源办公室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4,(8):1-1
由四川省农村能源办公室、成都智联绿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德国UPM公司共同开发的“四川农村中低收入家庭户用沼气建设规划类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日前获得2014年度中国区“全球能源奖”.2014年7月9日,奥地利作为“全球能源奖”的创始国,奥地利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奥斯卡·安思来博士代表全球能源基金会(ENERGY GLOBE Fundatio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机构,向项目三方颁发了2014年度中国区全球能源奖(ENERGY GLOBEL NATIONAL AWARD)获奖证书. 相似文献
962.
基于不同分析方法研究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磷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联系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作用的关键元素。对磷酸根在矿物表面吸附反应机制的深入认识,有助于了解其在陆地和水环境中的形态、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本文主要综述了磷酸根在常见(土壤)矿物表面吸附机制的研究进展。各种分析技术或方法,如OH–释放量分析、Zeta电位分析(电泳迁移率测试)、等温滴定量热法、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X射线吸收光谱、表面络合模型、量子化学计算等,均以不同方式揭示磷酸根在不同矿物体系的吸附机制。磷酸根在矿物(尤其是铁、铝氧化物)表面的吸附通常伴随着水基和羟基的交换。一般认为磷酸根在矿物表面主要形成双齿双核、单齿单核内圈络合物,且受pH的影响较大。pH以及磷酸根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密度影响内圈络合物的质子化状态。在低pH、高磷浓度、较高反应温度、较长吸附时间,以及弱晶质矿物吸附等条件下矿物表面吸附的磷可在矿物表面转化形成含磷的表面沉淀,造成矿物溶解转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的进一步降低。最后展望了磷酸盐在矿物-水界面吸附有关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963.
人为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景观破碎、保护历史、种群行为机制和种群大小4个方面讨论了人为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依据。一般人为轻度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提高,对比研究武夷山人为干扰甜槠林与郁闭稳定甜槠林结果表明,人为干扰甜槠林高等植物物种丰富度相对于郁闭稳定林分提高了76.32%;但人为干扰甜槠林的群落优势度却远低于郁闭林,故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是生态系统对外界轻度干扰的一种适应,是恢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一种对策,一旦干扰超过其调节能力,将难以恢复为原来的群落类型。生物在其各自进化和适应的过程中由于生态位泛化或特化,许多物种仅局限于非常小的生态位空间,这些物种一旦遭遇到景观破碎则很可能从地球上消失,如黄连和短萼黄连对阴湿条件的适应与要求,导致其濒临灭绝;另一些种类由于在群落中零星分布,如斑叶兰、羽萼悬钩子、浙江红花油茶、多种粗叶木(Lasianthus spp.)和一些紫金牛(Ardisia spp.)等,当生境缩小或受到干扰时则濒临灭绝。地史上古老的地区或自然保护历史较长的地区可能拥有更多的物种。保护历史较长的福建省南靖县和溪南亚热带雨林在1200m2面积内有128种高等植物,同一地带的鼎湖山及和溪周边地区的南亚热带雨林物种丰富度均低于此。许多植物是动物传布植物,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影响了这些植物的传布,生境的改变也影响着植物的传布,另一些物种传布到新区域而不能萌发或完成其生活史。地方种群小于一定数量时其灭绝的可能性也增加。 相似文献
964.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科研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公众已成为影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参与情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阐述了公众参与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参与实践中已经产生的积极作用、负面影响,参与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参与不当可能导致对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危害;其次从宣传教育工作不足和公众保护管理工作参与机制缺位等两大方面探析了导致公众参与对保护管理工作构成负面影响的成因;最后提出了更新宣传教育理念,优化宣传教育工作手段,创新参与机制等对策建议,以引导和吸引公众正确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发挥更为积极和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5.
966.
为了比较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的熏蒸和触杀抑菌活性,测定了其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熏蒸与触杀抑制作用,初步研究了其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土荆芥果实挥发油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均随着挥发油剂量增加而增强,随处理时间延长多呈减弱趋势。其对白菜黑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胡麻斑病菌3种真菌菌丝生长的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7.4~22.1μL/L、103.9~241.7μL/L,对水稻胡麻斑病菌孢子萌发的熏蒸和触杀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28.8μL/L、789.3μL/L。土荆芥果实挥发油通过熏蒸方式作用于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使其细胞内含物渗漏;通过触杀方式作用于水稻胡麻斑病菌菌丝,随挥发油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相对电导率增加。GC-MS分析结果显示,土荆芥果实挥发油主要成分为2-蒈烯和驱蛔素。综合分析土荆芥果实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熏蒸作用的效果优于触杀作用。 相似文献
967.
968.
基于四川省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将农户社会资本以社会网络、社会声望、社会信任、社会参与4个维度表征,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政府监管机制、市场机制以及教育引导机制的农户响应意愿,构建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分析多维度社会资本对农户响应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不同维度对农户的响应意愿有显著积极影响,在构建和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机制时,应重视对农户社会资本的利用。 相似文献
969.
肉牛瘤胃酸中毒主要是由于食入过多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的谷物饲料,导致瘤胃中生成大量乳酸,使其在胃内不断蓄积而破坏瘤胃微生物区系,并造成功能异常,属于一种代谢性疾病,特点是急性发病,病程持续时间短,病死率高.病牛主要临床特征是精神萎靡,瘤胃内容物液化,机体严重脱水.随着肉牛饲养业的日益发展,在饲养过程中通采取增加精料饲喂量... 相似文献
970.
为解决测报灯采集图像中害虫依赖人工识别及统计结果可靠性低和准确性差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改进型Cascade R-CNN田间害虫检测算法。该算法以Cascade R-CNN为基础框架,采用ResNeSt-50作为主干网络,融合了跨通道注意力机制;使用统一目标检测头(unifying object detection heads with attentions,DyHead),并融合尺度感知、空间位置感知和任务感知。此外,采用简单复制-粘贴(simple copy-paste,SCP)方法进行了数据增强。研究共采集到20类害虫总计1 500张图像,制作了符合MS COCO格式(microsoft common objects in context 2017, MS COCO 2017)的测报灯田间害虫数据集。结果显示,本研究提出的方法的F1分数(F1-score)达到了86.2%。当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为0.5时,其F1-分数与经典Cascade R-CNN、Faster R-CNN和YOLOv4相比,分别提升了2.8、5.8和8.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