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64篇
  91篇
综合类   16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前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民族植物学主要集中在食用植物方面,药用植物方面尚且缺乏系统研究。在此以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的环县为例,采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环县民族传统药用植物进行编目,查阅相关文献、访问当地群众,了解其当下的植物生长状况和多样性及当地人民对植物的保护与利用现状,提出保护与利用措施,为该地区的药用植物尤其传统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1 自然概况 青海省大通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海拔2280~4622m,总面积3164km^2,东邻互助县,西接海晏县、湟中县,南和省会西宁市接壤,北与门源县相邻,是一个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境内分川水、浅、脑山三个不同的生态地区,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年平均气温2.8℃,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长j雨热同季,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降水量450~820mm,无霜期64~120d。  相似文献   
63.
1基本情况近年,彝良县大小春粮经作物年栽种面积达6万hm2左右,其中常年栽插水稻2000hm2,年产稻谷1000万kg,约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10%,仅次于玉米、马铃薯而居于第三位,是该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大米成为人们的主粮,在农业产业结  相似文献   
64.
在北方农牧交错区东段科尔沁沙地选择草地、沙地、农田和林地4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采用手拣法调查不同类型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分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土地类型生境共获得10目27科43个类群,其中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鳃金龟科(Melolonthidae)幼虫和蚁科(Formicidae)为优势类群,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41.79%.草地开垦为农田或过度放牧沙化后土壤容重增加且碱性增强,土壤养分损失,而流动沙地种植人工灌木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并增加土壤水分,增强生境的异质性.草地沙化后直接影响优势类群鳃金龟科幼虫和蚁科的个体数分布,显著降低了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在沙地生境显著低于草地生境;流动沙地人工种植灌木林后可增加拟步甲科个体数的分布并提高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但草地开垦为农田对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相对较低.因此,对草地进行围栏封育、防治土壤沙化以及流动沙地人工种植灌木林等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均可改善土壤环境,保护和维持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有利于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和保护.  相似文献   
65.
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方法和耕地变化重要性指数模型,分析2008—2013年科左后旗耕地面积变化特征,并结合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综合平衡法从农户耕种规模与收益水平视角探讨农牧交错区耕地变化的动因。结果表明:1)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2008—2013年科左后旗耕地面积不降反增,草地被开垦为耕地现象明显;2)2008—2013年科左后旗耕地边际化现象不明显,单位耕地面积平均纯收益为5 412.60元/hm~2,农民为了增加收入而扩大耕种规模。研究认为,虽然农牧交错区单位面积耕种收益水平不高,但由于可以实现规模经营,农民通过人为垦殖等方式扩大耕地面积而使劳均耕种收益达到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是造成边际耕地呈现非边际化特征的重要原因。建议加强对农牧交错区边际耕地合理利用方面的研究,并针对农牧交错区进一步采取生态保护措施,降低耕地扩展引发生态环境恶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66.
发展现代农业对于促进我国农牧交错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内蒙古磴口县,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经济效率、社会效率、生态效率3个方面评价我国农牧交错区现代农业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05—2014年磴口县现代农业发展整体效率平均值为0.851,体现为无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有提升空间;在现代农业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3种效率中,社会效率相对最低,对整体无效影响较大,生态效率相对最高,经济效率、生态效率变动基本与整体效率变动相同;影响现代农业发展效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效率损失体现为投入冗余,劳均耕地面积与农牧业机械总动力投入过多,受规模变动的影响使社会效率整体偏低,生态效率逐渐提高主要依赖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效率需要合理确定投入要素规模,调整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保险力度,重视生态效益和绿色发展,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67.
[目的]对典型农牧交错区的蒸散格局、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系统需水规律进行研究,为区域生态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选择2000—2017年的4期Landsat遥感数据和气象资料等辅助数据,利用SEBAL模型反演该县不同时期秋季初的日蒸散,结合同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秋季初的日蒸散量由2000年的0.89 mm/d增加到了2017年的1.71 mm/d,增幅为92.1%,增强趋势显著。②日蒸散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总体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尤以东南部的黄土丘陵区蒸散最高;近17 a蒸散的年增幅也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特征,但不同时段的年增幅空间格局存在较大差异。③不同地类的蒸散存在差异,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平均蒸散量分别为1.42,1.33,1.27 mm/d,但蒸散量年增幅最大的是草地。④近17 a盐池县生态需水总量和各地类的生态需水量都在增加,各地类生态需水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草地、耕地和林地,但单位生态需水量最高的是耕地,最小的是草地;近17 a耕地和林地的生态需水量占总生态需水量的比例在下降,而草地生态需水量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结论]在盐池县大力实行生态治理工程的背景下,区域蒸散显著增强,植被生态系统的需水量明显增加,不同地类的蒸散和需水结构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8.
朝阳地区位于农牧交错带,是全省肉牛的重要产区。肉牛养殖是当地农民经济收人和肉食来源的重要途径。通过改变传统的肉牛生产模式,引进新技术,充分发挥夏洛莱牛在农牧交错区的改良优势。将太阳能能源利用、饲草、饲料资源开发,肉牛营养需要,饲养管理方法和疫病防治等现有科技成果进行有机的配套组装集成,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牡丹江地区白桦/沼泽交错群落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森林/沼泽交错区植物多样性较高。人类经营活动对交错区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很大,多样性指数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该研究为牡丹江林区森林/沼泽交错区的保护和科学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机械传动中最主要的一类传动是齿轮传动,固有频率规模为1k Hz~10k Hz的齿轮传动,可有效防止齿轮啮合时发生共振征象,故必须得到齿轮固有的振动频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元方法分析圆柱齿轮的有限元方式。首先建立圆柱齿轮的三维模型,然后通过属性选择、划分网格来创建有限元解析模型,借助求解一组完整的解决方案来取得自然频率和五阶模态振型,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共振的成果风险,为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