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林业   430篇
农学   108篇
基础科学   593篇
  221篇
综合类   951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343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提高以牛粪为主料的多原料混合生物质燃料的发热量,降低成型颗粒燃料含硫量,提升燃料的适用性和综合品质,选取锯末、谷糠、果树残枝3种常见的木质类和非木质类有机废弃物为辅料,通过调节原料配比及含水率,采用挤压成型和特性测定等方法,分析了原料含水率和原料配比对颗粒成型燃料成型率、全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含硫量和发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成型率和全水分受原料组成和含水率共同作用,低灰、低硫和高热量的生物质燃料更有利于市场应用,在满足颗粒成型的条件下,颗粒的热值与灰分、全水分呈负相关,与固定碳含量呈正相关。在牛粪中添加锯末和果树残枝更有利于降低灰分含量,增加果树残枝更有利于提高颗粒的固定碳含量,混合物料中牛粪+果树残枝2∶1混合处理的固定碳含量最高,达到17.6%。牛粪含硫量偏高,3种辅料都有利于降低成型燃料的含硫量,牛粪+果树残枝2∶1混合与牛粪+锯末+果树残枝1∶1∶1混合等多个组合可以将牛粪含硫量从0.30%降到0.10%~0.12%,与单独牛粪相比,发热量提高2.88%~4.63%。综合各处理组的原料成型率和燃料燃烧特性,牛粪与果树残枝2∶1混合是牛粪制备颗粒燃料的最优组合配方。  相似文献   
62.
为了了解我国秸秆利用现状,实施了全国性问卷调查,并结合国家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我国9种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油菜、向日葵、棉花和甘蔗)的秸秆总产量为778 Mt,其中焚烧27%、还田38%、燃料17%、饲料14%、其他用途4%;山东、河北和河南的还田量之和占全国的一半;还田方式主要是机械粉碎还田,还田量占全国全部还田量的67%。农户支持还田的原因是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作物产量,反对原因是机械成本增加、病虫害加重和影响下季作物种植。因此,应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和还田方式,加强技术研发、宣传培训和政策扶持等。  相似文献   
63.
王建蕾  徐立青  富饶 《安徽农业科学》2010,(10):5402-5403,5415
介绍了生物燃料的优势及我国生物燃料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包括资金投入、油价、原料供应、粮食安全几方面。  相似文献   
64.
农村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种类较多,确定各类技术的适用范围及经济性,有利于在农村地区选择合适的技术,促进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在农村的开发利用。该文提出了户均用能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场沼气工程、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沼气、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等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户用沼气技术的经济性最好,其次为固体成型燃料技术,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的经济性最差。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认为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将逐渐占主导地位,而秸秆沼气技术可以填补由于畜禽粪便短缺而带来的空白。  相似文献   
65.
机油在使⒚一段时间后,由于机械杂质的污染和来υ外界的灰尘,运Κ机件磨损下来的金属屑以及零件受侵蚀而形成的金属盐会使机油变质。机油变质后呈深黑色、泡沫多并会出现乳化现象,⒚手指研磨,无粘稠感,发涩或有异味,滴在白试纸上呈深褐色,无黄色浸润区或黑点很多。若不及时更换会加速零部件的磨损,影响使⒚寿命,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因此,经常  相似文献   
66.
<正>"牙膏病"是近年来梭子蟹养殖过程中发生的危害较大的一种暴发性流行病,因病蟹体内充满牙膏状乳白色液体而得名。在许多地方,渔户又称为"乳化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沿海养蟹户即发现有此症状的病蟹,但由于病情及经济损失较轻而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养蟹规模不断扩大,梭子蟹"牙膏病"日渐严重,并已成为制约梭子蟹养殖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20世纪以来,一些生产科研单位陆续对梭子蟹"牙膏  相似文献   
67.
杏仁百合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杏仁、百合为主要原料,经磨浆、乳化、调配和均质,制得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复合饮料。试验结果表明:杏仁脱苦去毒用0.3 %的柠檬酸在40℃ 下浸泡24 h效果最佳,百合防褐变处理用0.2 % VC+0.1 % 柠檬酸效果最好。产品的最佳配方为:杏仁5 %,百合4 %,白砂糖6 %,乳化剂0.2 %,增稠剂0.15 %。  相似文献   
68.
为探究烟叶密集烘烤中经济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生物质能源,笔者归纳了当前密集型烤房上使用较多的气体、液体、固体生物质能源的应用现状,在总结了3种生物质能源对烟叶烘烤质量影响和能源转化设备技术成熟度的基础上,依据经济性和实用性分析了3种生物质能在密集烤房上应用所具有的优势和局限。最后得出固体生物质颗粒燃料是当前和今后密集烤房应用前景中最好的一种生物质能,指出未来应从加强原料配方研究、持续提升颗粒燃料燃烧机技术改进、并融入大农业物联网技术以实现精准烘烤。  相似文献   
69.
为提高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的乳化性能,该文研究了物理-酶联合改性对SPI(pH值为4)的乳化性能影响,通过对比确定了物理-酶联合改性,即超声波-酶复合改性和挤压膨化-酶复合改性两种改性方法在酸性条件下的乳化性能效果最好;并通过对改性后 SPI(pH 值为4)进行溶解性、游离巯基、二硫键、粒径、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分析,从蛋白结构变化上进一步揭示了乳化性能提高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超声波联合植酸酶-酸性蛋白酶改性的 SPI (Uphy-aci-SPI)的乳化活性(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为0.53 m2/g,比未改性SPI(0.18 m2/g)显著提高了196%(P<0.05),乳化稳定性(emulsifying stability index,ESI)为17 min,比未改性SPI(13.5 min)显著提高了25.9%(P<0.05);挤压膨化联合菠萝蛋白酶改性的SPI(Ebro-SPI)的EAI为0.46 m2/g,比未改性SPI显著增加了155%(P<0.05),ESI为17 min,比未改性SPI显著增加了25.9%(P<0.05)。在pH值为4的条件下对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的性质分析发现,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与未改性SPI相比,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的溶解性显著增加(P<0.05);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的乳状液平均粒径减小,CLSM观察乳状液中油与蛋白溶液稳定共融,改善了油滴之间的空间排斥力。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游离巯基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二硫键含量显著降低(P<0.05)。SEM观察物理-酶联合改性的SPI为结构松散、破碎均一的微观结构。由此可见,乳化性能的提高是通过深层改变蛋白的结构来实现的。该研究可为探索提高酸性条件下SPI的乳化性能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生物质气化炉是指利用生物质燃料通过制气炉,在密闭不完全燃烧的条件下,燃料通过高温干馏热解及热化学氧化作用,获得一种可燃性混合气体(主要含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还称生物质燃气)。生物质气化炉装置的开发利用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生物质燃气是一种“绿色能源”,能实现循环利用,但是在使用生物质气化炉过程中,出现焦油结渣而堵塞输气管道、焦油气味重、产气不稳定、不易点燃、使用可靠性差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