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4篇
  5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混凝土灌注桩在防洪堤险段处理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旺防洪堤北江主流迫岸引起堤岸崩塌的白沙深潭,在该防洪堤险段处理中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并设连梁和砌石挡土墙加抛石护堤脚的处理方法,能较好地控制堤岸崩塌,并可防止堤岸边坡深层滑动及防止堤脚被主流迫岸冲刷,使防洪堤边坡长期安全稳定,根本解决了堤脚被主流冲刷及深槽迫岸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伊洛瓦底江穿越是建设期中缅油气管道的控制性工程之一,采用定向钻方式分别穿越主河和岔河,管道从江心岛直埋通过。由于伊洛瓦底江两岸未采取规范治理,河道不断摆动,导致管道穿越出土点位置处河岸不断塌陷,管道濒临露管风险。为了确保管道安全运营,经过实地调研与分析,制定了一套经济可行的临时整治方案:木桩石笼透水丁坝群+木桩石笼护岸。现场实施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经受住汛期考验,取得了较好的防护效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松花江梧桐河生态修复工程鱼类栖息地模拟及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松花江一级支流梧桐河中下游河道栖息地模型模拟和实地鱼类调查,分析了修复工程丁坝的水动力变化对鱼类栖息地的改善作用。基于流量内增加法(IFIM),应用水生生物栖息地模型(River 2D),考虑鱼类栖息地的流速、水深、遮蔽回水面积比3项指标,定义栖息地为差、中、良3个等级,模拟从小到大4个不同流量条件下顺直河道和丁坝河道鱼类栖息地等级的分布及变化,并通过实地鱼类调查数据验证修复工程丁坝对鱼类栖息地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流量条件下,顺直河道和丁坝河道鱼中等级栖息地占84%以上;从生态流量到多年平均流量的过程中,顺直河道和丁坝河道不同综合适宜性指数(Combined Suitable Indexes,CSI)等级的栖息地面积变化较大,其中两者CSI差等级的栖息地面积占比分别减少4.9%和4.8%,顺直河道CSI中等级的栖息地面积占比升高4.9%,丁坝河道CSI中等级的栖息地面积占比下降6.0%,丁坝河道CSI良等级的栖息地面积占比从0%升高到10.8%;当流量大于多年平均流量26.42 m~3/s时,各种等级的栖息地比例变化不大,多年平均流量对鱼类生长而言是最佳下限流量。从2016年和2017年9月两河段的鱼类调查情况来看,丁坝河段鲫(Carassius auratus)和蛇鮈(Saurogobio dabryi)的平均体重和平均体长更大,模拟和实测数据一致,说明丁坝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鱼类栖息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井柱桩透水丁坝的分水缓流作用效果,建立单排井柱桩透水丁坝运行时的水量平衡方程,导出了单排井柱桩透水丁坝上下游流速公式。以塔里木河三号口断面建单排井柱桩透水丁坝为例,计算单排井柱桩透水丁坝上下游流速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井柱桩透水丁坝下游流速较上游流速显著降低,与实际效果相符。  相似文献   
15.
丁坝坝头冲坑三维流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Vectrino流速仪,对丁坝坝头附近三维流速进行了测量,详尽分析了坝头冲坑的形成机理。通过采用定 床模型与动床模型相比较的方法,打破单一模型试验模式,分析坝头附近三维流场的不同,得到了坝头冲坑形成的过程和冲刷的原理。结果表明,形成坝头局部冲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底部流速的增加和主流断面收缩而导致流量集中所造成,不断产生的漩涡向下游扩散并卷起坝头附近槽底泥沙随水流而被挟带到坝后,加速了冲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水力条件对丁坝附近污染扩散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坝河流中水流流速、水位高度及河道底坡比等水力条件的变化会对丁坝周围水体中污染扩散过程产生较大影响。通过一系列改变水流流速、水位高度及水槽底坡比等水力条件的水槽试验,获得不同水力条件下丁坝附近水流流动特性及示踪剂质量浓度分布的变化规律:水流流速增大时,丁坝下游回流区的范围会变小但变化并不明显;水位升高时丁坝下游回流区范围仅随水位升高而变深,回流区长度和宽度没有明显变化;水槽底坡比改变对回流区范围的大小影响比较大,水槽底坡比越大丁坝所产生的回流区的范围也越变大。  相似文献   
17.
丁坝对弯道水流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弯道内有、无丁坝两种工况下的水流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总结了弯道水流水面横比降、横向环流、流速重分布等特性,重点分析了丁坝对弯道水流流态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丁坝的护岸机理,为相关的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1 丁坝设计山区河道整治工程多以裁弯取直、修建护岸坝为主。丁坝束窄河床,降低流速,保护河岸作用显著。丁坝有长短之分,苏联阿尔图宁根据对丁坝多年的观测资料及理论推断,总结出在单一河槽上长短丁坝的区别:长丁坝L>0.33Bcosα短丁坝L<0.33Bcosα式中B—稳定河槽宽度;α—坝轴线与水流方向夹角。由此可见,坝长的选择,可根据河宽、挑射角而定。挑射角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丁坝的挑流作用。丁坝间距一般根据坝长而定,美国的经验是2~6倍坝长,日本统计资料说明,丁坝间距与长度之比大都在1~4之  相似文献   
19.
沙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位于商水县的老门潭险工,历史上曾3次决口,是有名的老险工。1949年后,虽经多次加固处理,险情仍末排除,右岸不断因顶冲坍塌,左岸河槽渐次落淤,弯道曲率半径越来越小,形成了“U”形河弯。为了护岸定滩,稳定河槽,1975~1978年曾在该险工段先后修了7条实体丁坝,低水位时,对改变流态,减缓南岸险情恶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1982年汛期(最大流量2870m3/s),6号丁坝以下河床冲成新的深潭,南岸塌陷110m长,40m宽,被洪水淘刷冲走土方30000m3,经过数百人奋战10个昼夜,耗资50余万元,方免于决口。为确保大…  相似文献   
20.
老哈河是一条游荡型河流,沿岸的耕地、林地、道路以及村庄常被洪水侵袭。介绍了老哈河丁坝护岸工程的设计及其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