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林业   55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23篇
  177篇
综合类   150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对浙江林业区划动物资源编写中出现的野生动物名称、种类、分布、种名、亚种名以及分类等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正规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摸清生态系统敏感性时空演变格局,对其驱动因素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测是修复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内容。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探究该地区生态敏感性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科学划分生态敏感性治理分区对于促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riving-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框架,耦合空间距离指数和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构建生态敏感性指标体系,使用地理信息演变图谱和地理探测器研究黄土高原2000—2020年5个时间点生态敏感性时空格局和驱动力,最终划分生态敏感性治理分区。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时间上先增加后下降。2)研究期内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转移类型以波动稳定型为主,生态改善区面积占比最大(35.17%),变化0次和1次的面积占比62.06%,生态环境演变稳定向好。3)生态敏感性的各驱动因素中,NDVI和降水量以及两者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黄土高原生态敏感性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4)2030年低度敏感将成为黄土高原的主要敏感类型;沙地和农灌区以及黄土高塬沟壑区的中西部是生态敏感性治理的重点地区。整体来看,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有所好转,生态治理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该研究可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刘燕萍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129-130,133,2
以2009年沙坡头区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库为研究数据,在分析沙坡头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土地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的中卫市沙坡头区土地利用分析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44.
综合考虑婺源油菜种植区域及交通、旅游景点的分布,划分观光农业重点布局区域,以期达到优化婺源旅游资源的目的.基于婺源耕地油菜种植适宜性评价之上,利用GIS软件,叠加分析旅游景点及县域境内公路,对县域内观光农业重点布局进行区划.研究结果将婺源划分为8个重点布局区域,将以上8个区域划分为森林公园、休闲茶园及民俗观光村3种类型,为婺源发展观光农业、优化产业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5.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目前在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提出以森林小班为基本区划单元、完善判别分析指标体系、提高相关利益群体参与性的功能区划分思路。  相似文献   
46.
多规合一视角下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科学合理划定县域永久基本农田是当前中国为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农民切实利益和实施藏粮于地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针对现行各规划间由于期限错配、标准各异、边界冲突和管理混乱造成永久基本农田"划不下、管不住、建不好、守不牢"等问题,基于"多规合一"视角和顺序递进式划定思路,论文提出了一套县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方法体系。首先,在核实地类利用状态和协调各规划冲突的基础上,将城镇周边利用等指数高于区域平均值的耕地优先划定为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而后,从耕地质量条件、交通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地块空间形态等方面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其他耕地区内利用综合得分最优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扣除耕地中不符合基本农田划定利用状态准则、用途管制规则和预留的开发用地,进一步提高了基本农田的稳定性和科学性;2)分步骤划定城镇周边和其他耕地区内永久基本农田,有利于合理控制城镇规模,构筑城镇绿色生态空间;3)永久基本农田方案落实了"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应保尽保、量质并重"的划定原则,在约束指标上满足了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在质量控制指标上也优于调整前。  相似文献   
47.
道日娜  包玉海   《水土保持研究》2019,26(3):159-165
为研究内蒙古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将内蒙古地区分为荒漠生态分区、草原生态分区和森林生态分区,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为气象干旱评价因子,对1980—2015年内蒙古降水数据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15年,内蒙古草原和森林区的SPI12有轻微减小趋势,而荒漠区的SPI12有增加趋势。(2)荒漠区干旱强度主要为中旱和轻旱,草原区以轻旱为主,森林区发生不明显干旱、轻旱和中旱的频率一样。荒漠和草原区干旱影响范围主要为无明显干旱和全域性干旱,而森林区主要为无明显干旱和区域性干旱。(3)春季3个区的SPI都有明显增加趋势。夏季3个区的SPI均有减小趋势。秋季荒漠区的SPI有增加趋势,草原区变化趋势不明显,而森林区SPI有减小趋势。冬季森林和草原区的SPI有增大趋势,而荒漠区SPI无明显变化趋势。(4)春季3个区多数站点的SPI值均有增加趋势。夏季3个区多数站点的SPI值都呈减小趋势。内蒙古秋季SPI变化趋势率表现为西部地区增大,东部地区减小。冬季荒漠生态分区SPI有增加趋势的站点多数分布于西部,有减小趋势的站点多分布于东部,草原区SPI有增大趋势的站点数较多,森林区的全部站点的SPI值都有增大的趋势。研究结论可为内蒙古地区干旱的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8.
川西高原是我国冬虫夏草的重要产区,但其生态气候适宜区一直不是十分明确.综合分析国内特别是川西高原冬虫夏草的调查研究成果,结合产区实际,初步确定以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坡度等为区划指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冬虫夏草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广泛分布于川西高原的北部高原和南部横断山区的山体山原中上部的草甸和草甸灌丛中,但分布区破碎分散,呈带状、片状或块状.北部高原区相对成片,南部横断山区多以河流和宽谷为界,孤立分散.以雅砻江——鲜水河北延至壤塘县东为界,西部多适宜区,东部以次适宜区为主.以州为界,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甘孜州、阿坝州以次适宜区为主.经对比验证,区划结果比较真实、准确,直观地反映了川西高原冬虫夏草的适宜性空间分布,可以为虫草资源调查研究、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合理综合利用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9.
基于空间Logistic的山西省火灾风险评价与火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山西省2002-2012年MODIS卫星遥感数据,建立了描述火灾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的空间Logistic风险模型,从省域空间尺度和较长时间尺度上,开展火险评价与火险区划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空间采样构建的Logistic火灾风险模型拟合效果很好。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通过模型系数检验和Wald检验,相对运行特征值(ROC)为0.757。经图层运算得到火烧概率分布图,并将山西省分为无火险区、低火险区、中火险区、高火险区和极高火险区。对山西省火灾风险空间变化影响较为显著的因子为高程(GC)、土地利用类型(LT)、地表温度(LST)、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和全球植被湿度指数(GVMI),对火灾风险空间变化影响不显著的因子则仅有坡度(PD)和道路可达性(DL)。NDVI和LST对火灾影响在省内全局显著,而GC、LT和GVMI仅对省内部分地区的火灾影响显著。山西省按火灾影响因素可划分为7类区域,不同类型区域应确定不同的防火重点,制定差别化的防火策略。  相似文献   
50.
国家公园划界分区理论研究进展及问题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公园资源受到责、权、利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产生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明确边界范围和分区规划,才可能形成对国家公园范围的国土空间有效用途管制。边界划分是保护地有效的管理工具,但是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划界分区则是管理的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阐述岛屿生物地理学、集合种群、景观生态学3种保护地划界分区理论的优劣势,梳理国家公园划界分区存在的问题,探讨以自然资源为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划界分区所涉及的因素,构建基于“生态边界阈值”为指导原则的划界分区方法,为国家公园的发展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