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3篇
  免费   500篇
  国内免费   387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13篇
基础科学   95篇
  269篇
综合类   861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2591篇
畜牧兽医   14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于2007、2008年每年的3-11月,对大连沿海地区的仿刺参养殖池塘叶绿素a含量进行了调查,并对初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大连沿海各地区的仿刺参养殖池塘中叶绿素a年均含量为2.11~5.40 mg/m3,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8月的庄河,平均值为12.96 mg/m3,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3月的旅顺附近,平均值为0.17 mg/m3.仿刺参养殖池塘中初级生产力的年均值为111.38~272.58 mg/(m2 · d),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6月的瓦房店复州湾地区,平均值为602.72 mg/(m2 · d),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3月的旅顺附近,平均值为16.47 mg/(m2 · d).  相似文献   
122.
报道了首次利用淡水鱼塘,主养鲈兼养鲢,鲤,草鱼等试验,每亩放苗515尾,鲈占放养总重的71.7%;主喂冷冻青鳞鱼,约占77.7%,辅喂人工配饵;前期只充渗漏水,中后期透明度小于30cm时,大量换水。结果:共产商品鱼8802kg,其中鲈3740kg,折合亩产124.7kg,成活率89%。总产值128046.8地,纯利76969.8地,平均亩纯利2565元,投入产出比1:2.5。  相似文献   
123.
124.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对池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观测扣蟹和成蟹阶段的生长规律、成活率、早熟率、性腺发育速度、产量、规格分布和饲料系数等。结果表明:(1)扣蟹阶段雌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WG)和特定增长率(SGR)为先上升后下降,整个扣蟹培育阶段的平均SGR为1.9%/d左右;平均成活率和早熟率分别为10.0%和4.9%,雌体的早熟率显著高于雄体(P0.05);一龄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体重分别为19.8 g和7.5 g左右,一龄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29 kg/hm~2和2433 kg/hm~2;扣蟹培育阶段饲料投喂主要发生在7—10月,占全部饲料用量的80%以上,饲料投喂量与扣蟹体重及池塘水温具有一定的关系,扣蟹阶段饲料系数(FCR)为2.15。(2)成蟹养殖过程中,自6月份起雄体体重大于雌体,整个养殖阶段雄体的SGR显著高于雌体(P0.05);雌雄成蟹最终平均体重分别为126.1 g和181.1 g,雌、雄及总体成活率分别为61.30%、53.47%和58.4%,产量分别为412.20 kg/hm~2、536.10 kg/hm~2和950 kg/hm~2;成蟹养殖的饲料消耗主要发生在7—10月,其中育肥前期(9—11月)的饲料用量占50%左右,整个成蟹养殖阶段的FCR为2.63。(3)池养成蟹的生殖蜕壳主要发生在8—9月,雌体比雄体早20 d左右;雌体的性腺发育主要发生在生殖蜕壳后的9—10月,雄体的性腺发育时间跨度较长,生殖蜕壳前性腺指数已达0.8%左右;雌雄成蟹性腺发育期间肝胰腺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综上,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能保证池养中华绒螯蟹的正常生长发育,可大规模推广应用于中华绒螯蟹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125.
微生物群落在水产养殖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构建机制对了解池塘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中细菌群落机构特征,并分析了细菌群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冬春季样品相似性较高。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优势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与池塘水体细菌群落间有明显的差别。线性判别分析显示,冬、春和秋季的特异性优势菌群较为丰富,冬季和春季分布较为集中,分别集中于浮霉菌、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秋季特异性优势菌群分布特别分散,而夏季优势细菌类群最少,只有绿弯菌门厌氧绳菌属1个属具有显著优势。环境因子中,透明度和总溶解性悬浮物与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相关(<0.05),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也最大。本研究旨为斑点叉尾鮰池塘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和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6.
生物—电氧化法去除海水养殖循环水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海水养殖循环水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本研究采用曝气生物滤器与电化学阳极氧化组合工艺,考察了不同阳极电势、进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下系统对氨氮及亚硝酸盐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了微生物与工作电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电化学反应能耗。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5 min、1.4 V阳极电压、进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4.5和1.3 mg/L条件下,生物—电氧化法对氨氮去除率达88.8%,高出对照组7.6%,出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分别为0.5和0.9 mg/L,COD去除率为88.2%,高出对照组19.4%,平均能耗0.040 kWh/m~3,电极表面微生物生长对阳极电氧化过程有促进作用,微生物功能预测显示实验组硝化功能占比为0.03%,对照组为0.07%。研究表明,生物—电氧化法对海水养殖循环水的污染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具有一定的发展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7.
采用微卫星DNA指纹图谱技术对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进行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3对罗非鱼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82对多态性高、带型清晰稳定的引物,用这 82对引物检测3种罗非鱼的遗传结构,共检测到605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7.37个,数据经Popgen32计算和EXCEL工具作图,构建3种罗非鱼的DNA指纹数据库,并绘制了DNA指纹图谱模式图。结果显示,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179 6、0.530 1和0.312 2,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03 2、0.678 6和0.291 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75 4、0.608 3和0.152 8,由此可见,尼罗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同时筛选得到16对具特异性条带的核心引物组合可将3种罗非鱼完全区分,每个位点可在其中一种罗非鱼中扩增出独有的条带,从而将这种罗非鱼与其它两种区分开来,将16对特异引物的图谱数据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码指纹,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罗非鱼及其杂交种的鉴定研究。为解决罗非鱼品种混杂遗传渐渗问题和保护罗非鱼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8.
尼罗罗非鱼五品系生长性能评估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李思发 《水产学报》1998,22(4):314-321
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三个农业生态区,山东青岛,上海,浙江湖州及广州四个地区,在网箱,水泥池及池塘三种水体,单养或混养系统里,对五个尼罗罗非鱼品系,即吉富品系,“78”吕系,“88”品系,“埃及”品系以及“美国”品系,进行生长性能的评估。评估分一龄和二龄阶段跟踪进行,共十七个试验。生长性能试验结果证明,不论是在青岛,湖州,上海还是在广州不论是池塘、水泥池,还是网箱养殖,不论是混养还是养  相似文献   
129.
中国对虾养成期间虾池水体和底质中细菌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中国对虾养成期间虾池水体和底质中细菌含量的变化高尚德,陈旭仁,吴以平(青岛海洋大学,266003)(青岛教育学院,266001)关键词养虾池,细菌数量,变化VARIATIONOFTOTALBACTERIANUMBERINSHRIMPPONDWATER...  相似文献   
130.
参虾池塘高效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9月刺参夏眠期间正是日本对虾快速生长的季节,在对虾池中人工造礁,第1年4月放入规格为80~120头/ kg的海参苗1740 kg,每年7月放入体长0.7~1.0 cm的日本对虾虾苗1.2×105尾,将刺参与日本对虾混养.在养殖过程中,刺参不投喂,只用卤虫、人工饲料、杂色蛤和四角蛤蜊投喂日本对虾,严格控制养殖池内的杂鱼虾,保持水质新鲜,可提高日本对虾和刺参的成活率,利用两者饵料和空间互补性,可显著提高虾池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