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3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林业   130篇
农学   328篇
基础科学   128篇
  281篇
综合类   806篇
农作物   117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204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2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了夏季不同修剪方法对梨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季不同修剪方法对树高、干高和干周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2)与对照树体相比,春梢短截(1/4)处理树体营养生长得到缓和,二次梢生长总量最大。(3)春梢短截(1/3)处理下,春梢与主干之间的角度越小和春梢在母枝上的位置越靠上部,二次梢的发生量和生长量越大。  相似文献   
92.
酷暑对兔体温和猪瘟定型热比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无猪瘟抗体原料兔作试验,研究酷暑对兔体温变化及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脾淋乳浆液后产生定型热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兔体周围气温达38℃时,100%的兔体温超过41℃;当环境温度达35.5℃时,100%的兔体温超过40℃。这些试验兔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暑症状。发生中暑的试验兔群,在22℃的GMP生产动物房内饲养3 d后,每只注射含4 000个发热单位的猪瘟兔化弱毒脾淋乳浆液,5个试验组所产生的定型热比率分别为47%、65%、73%、54%、63%;而饲养于17~25℃舒适气温中的无猪瘟抗体兔群,转移到22℃的GMP生产动物房,注射相同病毒量后,产生定型热比率为98%、96%。上述结果表明在猪瘟兔化弱毒脾淋疫苗生产中,GMP生产动物房必须给兔子提供最舒适的室温,原料兔在生产后期和运输过程中也应避免中暑。但中暑过的试验兔,若能产生定型热,其脾淋毒价仍符合制造活疫苗的要求。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同工酶的活性及酶谱变化规律,为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生理调控机制的分析探讨奠定基础.[方法]以赤霉素浸种前、浸种后、培养10 d、种子露白、胚芽长至1 cm时各阶段的阳春砂种子为材料,测定其种子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研究建立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酯酶(EST)同工酶的电泳酶谱.[结果]阳春砂种子在休眠和萌发过程中,POD、SOD、CAT和EST同工酶的活性及酶谱带的数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POD和SOD同工酶活性均呈先减弱后增强的趋势;CAT同工酶在萌发前期变化不明显,后期酶的活性增强,且酶的种类也增加;EST同工酶的酶活性呈先减弱后增强再减弱的变化趋势,且在种子露白时活性达到最强.[结论]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同工酶谱的变化特点一定程度上可反应出种子休眠与萌发不同阶段的生理特性,这些同工酶基因的差异表达导致了阳春砂种子打破体眠和最终的萌发.  相似文献   
94.
根据水分平衡原理,利用旱涝系数对黑龙江省1961~2009年伏旱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961~2009年黑龙江省伏旱年共10 a,其中6 a为重伏旱年,3 a为特重伏旱年,最重的是1982年,其次是2007年,再次是2000年;1961~1999年伏旱年和重伏旱年有明显的周期变化,伏旱年每10 a中出现1~2 a,重伏旱年为39 a中出现1 a,即每10 a出现0~1 a;从年代变化分析,自2000年以来伏旱发生频率明显增多,范围明显扩大,灾情加重;伏旱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松嫩平原西部为黑龙江省的伏旱易发区,松嫩平原中部、黑河大部分地区、三江平原北部为黑龙江省的伏旱次易发区,其它地区为伏旱不易发生区。  相似文献   
95.
黄山花楸种子休眠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山花楸(Sorbus amabilis)种子休眠的解剖结构基础与影响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黄山花楸种子由种皮和胚2部分组成。胚形态发育完全,种皮表面覆一层角质层,胚根端和子叶端的种皮细胞排列明显比中间部位密集;种子透水性障碍不明显而透气性障碍显著;未处理的完整种子萌发率为0,种胚、种胚去除不同量子叶处理萌发率为86.67%~96.67%;种子去除不同部位种皮的萌发率在90%以上。表明黄山花楸种胚无休眠,种皮透性、特别是透气性对休眠有一定影响,种子休眠主要是种皮的机械障碍引起的物理休眠。  相似文献   
96.
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积累特征及一次性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目的】探讨实现超高产夏玉米(≥12 000 kg?hm-2)简化、高产和高效施肥技术。【方法】2007年和2008年在河南省浚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分配和积累特性及具有知识产权的缓/控释氮肥施用效果。【结果】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至灌浆中期是超高产夏玉米两个氮素吸收关键时期,从出苗到吐丝期,叶片是氮素的分配中心,吐丝期以后,籽粒/果穗成为氮素的分配中心;吐丝后超高产夏玉米氮素吸收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0%—48%,生育后期土壤充足供氮促进夏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保证籽粒灌浆,对实现超高产至关重要。苗期一次性施用缓/控释氮肥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比常规2次施氮提高了6%—7%,产量提高了3%—4%,氮肥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1.26—1.59 kg?kg-1。【结论】施用缓/控释氮肥有利于超高产夏玉米生育后期氮素吸收利用,实现了超高产夏玉米的一次性施肥,增产显著且省工高效。  相似文献   
97.
王丽  张大为  王莹  王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02-4303,4311
利用1948~2007年格点资料对亚洲和非洲地区夏季风与相应地区的降水量进行处理分析,研究了强弱亚非夏季风时期的降水及对应的大气环流形势(高度场、气压场、温度场、风场)。结果表明,亚非夏季风的强弱与亚非夏季降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亚非夏季风逐年减弱时,亚非地区降水量也逐年递减。  相似文献   
98.
杨浩  智协飞  高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07-2011
根据1899-2009年北半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资料,计算近111年来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分析了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20年代东亚夏季风达最强,80年代中期以后东亚夏季风强度一直呈减弱趋势,其中21世纪初达最弱。Morlet小波分析发现,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及年际变化中存在准10年和准2年显著性周期。我国东部降水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度变化密切相关,强(弱)东亚夏季风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偏多);而华北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偏少)。东亚夏季风减弱是造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华北地区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对解除桃种子休眠的3种方法及2种嫁接方法在不同生长季节的嫁接成活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冷藏和除去种皮的方法可解除桃种子的休眠,切接和嵌芽接对桃树嫁接的成活率都较高,但用嵌芽接法嫁接较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初步探索室外种植的抱茎独行菜(Lepidium perfoliatum L.)种子破除休眠的方法,为深入研究其种子粘液质特性和农业栽培、开发抱茎独行菜这种优质牧草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方法]以室内种植的抱茎独行菜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其种子,测定其种子的萌发率.[结果](1)4℃、CA<,3>、H<,2>O<,2>单独处理以及GA<,3>与H<,2>O<,2>组合处理均可打破抱茎独行菜种子的休眠;(2)GA<,3>与H<,2>O<,2>共同处理效果最好,其中以500 mg/LGA<,3>处理3 d后15;H<,2>O<,2>处理20 min的种子萌发率最高,可高达94.44;.[结论]推测造成室内种植的抱茎独行菜种子休眠的可能原因是种胚的活力不够,从而使得其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不能有效挣脱种皮的机械束缚从而导致休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