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5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3篇
  17篇
综合类   172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Soybean seed includes various bioactive substances. Also, they contain a variety of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including lipoxygenase, Kunitz trypsin inhibitor (KTI), lectin, and 7S α' subunit proteins. The genetic removal of these proteins will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soybean se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breed new soybean with tetra recessive alleles (lox1lox2lox3/lox1lox2lox3ti/tile/lecgy1/cgy1) for lipoxygenase, KTI, lectin, and 7S α' subunit proteins. Seven parents were used to breed tetra null strain.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lipoxygenase, 7S α' subunit, KTI, and lectin proteins in mature seed. Tetra null soybean line has a purple flower, determinate growth habit, tan pod, and yellow seed coat colour. Stem height of the breeding line was 62.3 cm. The 100‐seed weight of the breeding line was 27.1 g and yield (t/ha) was 2.84. This is the first soybean strain with lox1lox2lox3/lox1lox2lox3ti/tile/lecgy1/cgy1 genotype (absence of lipoxygenase, KTI, lectin, and 7S α' subunit proteins).  相似文献   
82.
山西省优质小麦品种系谱分析及品质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西省几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系谱追溯,分析了其优质性状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来源。结果认为,这些优质品种多有国外血统,遗传基础丰富;但优质品种间亲缘关系近,优质源利用单调。在优质育种中应重视不同优质源的利用,尤其异质优质源的结合,在小麦品质性状改良上,既要重视蛋白质含量,也要重视蛋白质质量即优质亚基组成。  相似文献   
83.
作者拟利用表位多肽的抗原性及黏膜佐剂免疫增强作用,设计可通过黏膜途径免疫接种的猪流感病毒通用型疫苗.体外合成H1N1、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表位抗原基因,C末端串联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LTb基因,构建pET30(a)-ep-LTb表达载体,利用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融合蛋白表达及生物学特性,小鼠免疫试验分析融合蛋白免疫原性.SDS-PAGE检测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8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重组蛋白可与抗His-tag抗体和CTB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及HI试验检测,经黏膜途径免疫的小鼠产生了针对重组表位模拟抗原蛋白及H1N1、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的血清抗体及局部黏膜分泌型IgA抗体.利用猪流感病毒表位抗原与LTb基因串连获得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且在黏膜接种局部产生理想的分泌型IgA抗体,能有效阻断病原由黏膜局部感染,为研制猪流感病毒通用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橡实象虫(Curculio arakawai)是象甲科中危害柞树种子和嫩芽的重要害虫。为探讨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的特定区段作为DNA条形码快速准确识别橡实象虫的可行性,克隆了3个橡实象虫线粒体COⅠ基因5'端长度约556 bp的片段(GenBank登录号:JN258957,JN258958,JN258959),并与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共24种昆虫的同源片段进行碱基组成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橡实象虫与其它24种昆虫的COⅠ基因序列呈现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碱基位点的变异率为48.2%,序列平均差异为19.7%;COⅠ基因序列的AT含量(69.9%)明显高于GC含量(30.1%),存在显著的AT使用倾向性;碱基替换模式颠换大于转换,碱基替换数与物种两两遗传距离呈明显的线性关系;COⅠ基因序列的碱基变异速率较快的位点主要集中在序列中间区域的210~390 bp。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NJ、ME和MP系统进化树均显示橡实象虫与鞘翅目象甲科(Curculionidae)昆虫的进化关系最近,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分支,鳞翅目等其它昆虫聚在一起形成另外一个分支;橡实象虫与鞘翅目象甲科Kyklioacalles属昆虫间遗传距离最小,与鳞翅目丝角蝶科Macrosoma sp.属昆虫间的遗传距离最大。根据COⅠ基因序列的多样性,能将橡实象虫明显地与其它昆虫区分开。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通过克隆分析羊驼细胞色素c氧化酶VIc亚基基因的序列,对羊驼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VIc亚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初步探索。实验利用免疫印迹技术(Southern blotting)对已有羊驼皮肤cDNA文库进行筛选并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大小为424bp,含一个完整的ORF,位于36~266bp,编码77个氨基酸。对该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含有疏水性区域、一个跨膜区并具有信号肽。同源性分析表明,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6%~100%。  相似文献   
86.
为制备猪圆环病毒2型商品化亚单位疫苗选择良好的佐剂,对由水性佐剂GEL 01、白油佐剂以及氢氧化铝胶佐剂分别制备的3种猪圆环病毒2型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本实验选取3~4周龄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阴性猪30头,根据试验疫苗接种情况分为6组,分别为:3种不同佐剂制备的亚单位疫苗(A组、B组和C组)、商品化疫苗(D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和攻毒对照组,然后进行临床观察、抗体水平监测和免疫效力评价,观察各组仔猪的不良反应情况、抗体水平以及攻毒保护情况。结果显示:3种不同类型佐剂制备的猪圆环病毒2型亚单位疫苗接种猪后均无任何不良反应、能刺激机体产生良好的ELISA抗体水平和免疫效果,但水性佐剂GEL 01制备的疫苗与另外2种佐剂制备的疫苗相比,综合抗体水平、免疫效果等因素,水性佐剂GEL 01制备的疫苗在临床使用上更具优势,为商品化亚单位疫苗佐剂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7.
本研究应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国内外757个普通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发现了部分罕见带和带型。在亚基组成间,绝大多数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绝大多数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根据较多品质性状制订了既考虑位点作用又顾及等位基因影响的新的Glu—1品质评分系统。我国小麦品种,尤其是地方品种很少具有优质亚基5+10或1或2,这解释了我国小麦一般烘烤品质较差的部分原因。HMW 亚基在开花后9~13 d 内开始出现,亚基一旦形成以后不再消失。本文还对品质改良策略和SDS—PAGE 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8.
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49个国内外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39个国内小麦品种中,5 10亚基的频率这64%。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强筋品种含有较多的1或2^*、7 8或17 18或14 15、5 10亚基组合类型,亚基总评分一般为9~10分;弱筋品种含有较多的Null、7 9、2 12亚基组合类型,亚基总评分一般为5~8分;中筋品种则处于中间类型,亚基总评分差异较大。然而,有些中筋甚至弱筋小麦品种也含有5 10亚基或者一般强筋品种才具有的亚基组合,有的强筋小麦品种反而没有5 10亚基,说明低分子量的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质组分对面筋强度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1Dx5亚基特异PCR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为1Dx5亚基基因(Glu—Dl-1b)设计了一对特异引物,对HMW—GS在Glu—Dx1位点已知的11个小麦品种进行了PCR扩增,以检测PCR标记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凡具有1Dx5亚基的4个品种都能扩增出一条450bp的特异带,而其它品种则不能扩增出这一特异带.与HMW—GS的蛋白质电泳结果一致。用这一特异标记对山东省推广种植面积较大的35个品种进行PCR检测.发现仅有9个品种携带1Dx5基因,占待测材料总数的25.7%,明显低于北美小麦品种。研究发现,与蛋白质的HMW—GS标记相比.PCR标记更快速、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90.
相同遗传背景下7 8与17 18亚基对小麦理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准确研究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对小麦品质的贡献,消除因取材不同对结果的影响,用甘春20号(1,7+8,5+10)和永良4号(1,17+18,5+10)分别进行正、反交,使其杂种后代间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在杂种F3代选择只有7+8亚基和17+18亚基差异的单株,对两种类型籽粒的理化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沉淀值、面筋含量和降落数值,7+8亚基和17+18亚基的贡献无明显差别,亚基效应为7+8=17+18;对于颗粒度和面筋指数,7+8亚基的贡献明显大于17+18亚基,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亚基效应为7+8〉17+18;对于出粉率,17+18亚基的贡献明显大于7+8亚基,亚基效应为7+8〈17+18,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