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5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3篇
  17篇
综合类   172篇
农作物   60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微量沉淀值和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对面包烘烤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高效地改良中国小麦品种的面包烘烤品质,将72份冬小麦品种(系)于2000~2001年度分别种植于河南郑州和山东济南,分析了它们的蛋白质品质和面包烘烤品质,评价了蛋白质含量、微量沉淀值及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对面包烘烤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冬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微量沉淀值中等偏高,面包烘烤品质则较差,品种间差别较大.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等位变异与面包烘烤品质密切相关,Glu-Dl位点具有5 10亚基和Glu-B3位点具有h亚基的品种,其面包各烘烤品质参数均显著优于具有其他亚基的品种,而Glu-B3j亚基(即1B/1R易位)对微量沉淀值、比沉淀值和面包体积、颈高、外观、质地、结构、色泽、评分等品质参数均具有较大的负向作用.沉淀值对非1B/1R易位系面包体积和评分的作用远大于蛋白质含量的贡献,而单位蛋白质含量的沉淀值即比沉淀值对1B/1R易位系的面包体积和评分更重要.在育种中应针对非1B/1R易位系和1B/1R易位系采用不同的品质改良策略,对非1B/1R易位系可考虑通过提高沉淀值,对1B/1R易位系则应考虑通过提高比沉淀值来改良面包烘烤品质.  相似文献   
502.
为了掌握青海省西宁市及其辖属区县绵羊住肉孢子虫的感染强度并明确感染类型。通过随机采集供往西宁市辖属区县各市场、超市及摊贩的屠宰后绵羊不同部位肌肉组织,进行压片镜检、染色切片观察和形态学鉴定;选取虫体含量高的羊心肌和膈肌样品,提取基因组DNA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x1)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比对。西宁市辖属区县绵羊住肉孢子虫感染率为82.5%,平均感染强度7.67,从寄生部位上看,膈肌感染率最高(75%),其次是心肌(67.5%)、舌肌(57.5%),食道肌未见有感染。所检虫体边缘肌肉组织较疏松,虫体囊壁分为两层,原生囊壁与次生囊壁均结构平整无突起皱褶等特殊性结构,经PCR扩增出长度为905 bp的目标片段,测序后在GenBank上进行序列比对,其与已公布的羊柔嫩住肉孢子虫的同源性达98%,最终鉴定为羊柔嫩住肉孢子虫。初步明确青海西宁地区绵羊感染主要以羊柔嫩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tenella)为主,且西宁市感染率高于中国绵羊住肉孢子虫感染的平均水平。建议加强青海省西宁地区羊住肉孢子虫实验室检测及调运、屠宰检验检疫力度,保证上市羊肉类产品卫生质量,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03.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高度 传染性、致死性疾病,是公认对养猪业危害最严重的病毒性疾病之一。自 1810 年首次报告 CSF 疫情至今,CSF 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持续威胁着全球猪肉生产和人类的食品安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 CSF 列 为最重要的法定报告传染病之一,在我国被列为一类传染病。现阶段 CSF 临床表现形式复杂多变,有死亡率很 高的急性型或死亡率变化不定的亚急性型、慢性型、隐性型及持续感染型等,且常与多种疫病混合感染。目前, 疫苗免疫接种仍然是全球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防控 CSF 的主要手段, CSFV 抗原 / 抗体试验室诊断和临 床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于 CSF 防控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 CSFV 抗原 / 抗体检测技术和新型疫苗被开发和批准使用。综述 CSFV 抗原和抗体检测技术、CSFV 减毒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 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开发进展等,以期为更好地防控 CSF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4.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AGPase家族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基因结构特征,基于玉米B73参考基因组(AGPv4)新鉴定玉米AGPase小亚基编码基因,同时根据序列比对结果重新注释基因组中发生扩张的AGPS片段基因。结果表明,新鉴定并重新注释的ZmAGPS2-3ZmAGPS2-4ZmAGPS2-5基因包含1个序列高度相似的外显子,由祖先基因ZmAGPS2-2的多个外显子(无内含子)序列拼接形成。其编码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且这3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无共线性关系,也不相邻。因此推测,ZmAGPS2-3ZmAGPS2-4ZmAGPS2-5基因起源方式为反转录转座复制,在演化过程中丢失了部分序列后成为功能缺失的假基因。  相似文献   
505.
为了完善瓶囊碘泡虫的分类学特征及厘清其与洪湖碘泡虫的分类关系,实验采用形态学、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瓶囊碘泡虫进行了重描述,并与洪湖碘泡虫的分子标记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显示,瓶囊碘泡虫寄生于异育银鲫的鳃,形成乳白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孢囊,直径为1.2~1.4 mm。成熟孢子壳面观呈梨形,前端较尖,后端钝圆,孢子长17.3~19.6 μm,孢子宽7.4~9.9 μm。两个极囊呈瓶状,大小不等。大极囊长6.4~9.7 μm,大极囊宽2.1~3.3 μm;小极囊长5.3~8.9 μm,小极囊宽2.0~3.3 μm。极丝圈数为8~11圈。组织学分析显示,瓶囊碘泡虫寄生于鳃小片间的上皮组织。BLAST分析显示,本研究获得的瓶囊碘泡虫的SSU rDNA序列与GenBank中瓶囊碘泡虫序列的相似性为99.5%~99.8% (KC425223-KC425225,MH329620,JQ690361,JQ690373,KJ725082,MN227351,DQ33948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瓶囊碘泡虫与洪湖碘泡虫形成姐妹支。瓶囊碘泡虫与洪湖碘泡虫分子标记序列的比较显示,这两种碘泡虫的序列相似性为98.2%~98.8% ,遗传距离为0.014~0.018,存在27个碱基差异。SSU rRNA二级结构分析显示,瓶囊碘泡虫和洪湖碘泡虫不同群体间的二级结构一致,两个物种间的二级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表明SSU rRNA二级结构可以作为鉴别瓶囊碘泡虫和洪湖碘泡虫的分子特征。本研究完善了瓶囊碘泡虫在异育银鲫鳃部的详细寄生部位,提出SSU rRNA二级结构可以作为有效鉴别瓶囊碘泡虫和洪湖碘泡虫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06.
尖膀胱螺是一种重要医学贝类,为了解西安市尖膀胱螺的生物入侵现状,对西安市六条重要河流的尖膀胱螺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调查得到螺壳长度10.83±3.26 mm且呈左旋的膀胱螺。以cox1为分子标记进行核酸扩增,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发布的尖膀胱螺cox1基因相似度为99.45%-99.63%,覆盖率为100%。基于cox1测序数据利用最大似然法构建进化树,受试样品与欧洲及南、北美洲来源的尖膀胱螺聚类在一起。研究表明上述河流均有尖膀胱螺分布,提示西安市外来物种尖膀胱螺的入侵情况较严峻,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