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2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622篇
林业   754篇
农学   732篇
基础科学   256篇
  1574篇
综合类   2623篇
农作物   520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68篇
园艺   316篇
植物保护   754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554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不定根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因子在这个过程中起调控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基因表达、内源激素水平、酶的活性以及多胺水平影响不定根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2.
对矮砧苹果新植苗木和2~5年生幼树死亡的原因进行研究,表明苗木失水与轮纹病菌协同危害是主要原因;冻害、根部与主干病害、肥害及苗木质量差是重要原因。生产上及时发现问题,根据不同症状,进行准确的病因诊断,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防控措施:培育不潜带轮纹病菌的苗木;苗木贮运、栽植和管理过程防止失水;栽植前用杀菌剂铲除部分病菌;防止冻害;2~5年生幼树合理肥水管理;防止贪绿徒长;有效地预防根部和枝干病虫害发生。  相似文献   
83.
采用根管土柱栽培的方法,研究了拔节期和抽穗期切断不同深度(20 cm和40 cm)根系对黍子根系整体及地上部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断根相比,在抽穗期和拔节期断掉20 cm或40 cm以下根系,均能导致黍子株高、旗叶叶绿素含量、旗叶SOD与POD活性、单株绿叶面积、总根活力、总根长、总根重及产量明显降低,旗叶M DA含量明显增高。抽穗期断深层根对黍子的影响大于拔节期。但同一生育时期不同深度断根处理间黍子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表明深层根系(40 cm以下根系)对产量的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84.
对亚麻根系活力与地上部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麻根系的还原强度以枞形期至现蕾期最高,以后逐渐递减,其中上段根递减最快,其次为中段根,下段根比较平稳。在枞形期和快速生长期,上段和中段根的还原强度分别比下段根高出37.78%~84.6%和20.40%~45.39%,进入成铃期,三段根的还原强度几乎无差异。还原强度与单株果数、单株粒重、单株花朵数呈高度正相关,与结实率呈负相关,根系干重的增长符合Log istic生长方程,根系干重与平均增长速率、渐增期增长速率、快增期增长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增长期长短关系不显著,根系干重与单株果实数,单株粒重,单株花朵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5.
太子参须提取物对鸭流感病毒体外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尝试性探究太子参须提取物对鸭H9N2亚型流感病毒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本文基于TCID50试验检测鸭H9N2亚型流感病毒体外感染不同处理组的MDCK细胞.结果 表明,太子参须提取物高低剂量组(75%、25%)和黄芪多糖阳性对照组均对鸭H9N2亚型流感病毒体外生长产生抑制,且太子参须提取物高剂量组(75%)的抑制作用最优...  相似文献   
86.
先锋植物沙棘Ⅰ--共生体是实现先锋作用的根本因素之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棘被誉为先锋植物,是因为它是放线菌结瘤植物。放线菌结瘤植物最重要的特点是以共生体结构与功能的完美组合,固定大气中N2,使生命赖以生存的光合C循环和代谢N循环有机的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了生命的生长与发育。并解决了贫瘠土质的缺肥,地球氮循环的补充。其次,放线菌植物和Frankia菌,它们遗传上的双重多样性结合,赋予了共生生物生态上的广泛适应性和抗逆性。为荒漠化条件下的生态重建、绿化河山、植被生存和演替,创造了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87.
沙棘是根源性根出条型克隆植物,它有克隆习性和克隆行为,它具有有性和无性2种繁殖方式。在田间沙棘林内,株间、片断、斑块间,存在着种群遗传上的多样性。沙棘侧根的特化结构组成了天然生物蓄水库,缓解了在干旱条件下对水分需求的矛盾。因此,作为一种双重生态型植物,解决了肥(N2)、水2个重要的生命及生态因子,是实现先锋植物功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为了针对根腐病实施有效的生物防治,分离鉴定枸杞根腐病病原菌及其拮抗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腐根上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病原菌;利用稀释涂布、滤纸片法和共培养法从健康根际土壤筛选拮抗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枸杞根腐病分离得到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两种主要致病菌,从健康枸杞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2株对两种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J7-3、J7-8、J7-9和J10-8对腐皮镰刀菌的抑菌率均在80%以上,J7-3和J10-8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均在70%以上。菌株J7-3和J10-8对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较好,分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中J10-8的拮抗作用和溶菌效果最好,可作为研发微生物菌剂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89.
为了明确大豆根瘤内生芽孢杆菌Snb2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毒性和大豆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用菌悬液处理和对峙培养法分别测定了Snb2对两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Snb2的菌悬液能够明显抑制大豆胞囊线虫胞囊的孵化,相对抑制率达到94.9%;菌悬液处理J2 96 h时死亡率达到66.7%;Snb2菌株对4种大豆根系病原真菌表现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对尖孢镰刀菌和茄腐镰刀菌的拮抗作用最明显,抑菌圈达到10 mm左右,抑制作用可持续10 d;经细菌悬浮液浸种测定,处理后的大豆子叶节到根尖的距离为9.1±4.54 cm,较对照增加了15.19%%,对幼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温室盆栽防效试验,进一步表明Snb2菌悬液进行种子浸种对大豆胞囊线虫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防治效果达到62.5%.  相似文献   
90.
施用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对大豆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木霉菌等多种生防菌结合的生防颗粒剂为材料,探讨施于大豆田后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土壤中施入生防颗粒剂后未明显引起微生物区系变化,也没有使某些微生物明显地上升或下降.在大豆生育期间多数生防颗粒剂组合的真菌数量低于种衣剂拌种处理区;在大豆生育期间生防颗粒剂组合的放线菌数量都高于种衣剂拌种,在分枝期1号和4号生防颗粒剂处理的细菌数量高于种衣剂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开花期(R1)到成熟期(R8)多数生防颗粒剂处理的细菌数量也高于种衣剂处理和对照.生防颗粒剂在分枝期和开花期使土壤中木霉菌数量增加,生防颗粒剂组合、种衣剂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在分枝期镰孢菌数量较低,除生防颗粒剂组合1号外葡萄孢菌数量在出苗期、结荚盛期都低于空白对照.除结荚期外,其它时期生防颗粒剂处理较空白对照区青霉菌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