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0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林业   251篇
农学   262篇
基础科学   63篇
  113篇
综合类   1073篇
农作物   339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45篇
园艺   172篇
植物保护   82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了解草莓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种类及筛选防治丝核菌根腐病的有效杀菌剂,本研究基于形态学特征、细胞核荧光染色、菌丝融合群测定以及rDNA-ITS的序列分析,对北京和河北承德地区的草莓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丝核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发现,北京地区的丝核菌为双核丝核菌(binucleate Rhizoctonia,BNR),属于融合群AG-A;河北的丝核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属于融合群AG-4。氟啶胺、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戊唑醇、咯菌腈、氟硅唑对2种丝核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_(50)值为0.063 9~2.485 7μg/mL,抑霉唑的抑制作用较差,EC_(50)值为9.966 8~11.236 8μg/mL。同一种杀菌剂对不同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噻呋酰胺、戊唑醇、氟硅唑、咯菌腈和抑霉唑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双核丝核菌。试验结果为生产上合理选用杀菌剂防治草莓丝核菌根腐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张璐  刘奇志  张国珍 《植物保护》2019,45(4):224-228
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梨轮纹病是梨生产中重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造成树势早衰和果实腐烂,严重影响梨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选取市售的6个品种的梨果实,用分离自梨枝干的轮纹病菌进行了离体果实接种,测定不同品种果实对梨轮纹病的抗性差异。接种后6 d,按照病斑直径从大到小的顺序,品种排序依次为‘丰水梨’>‘南果梨’>‘库尔勒香梨’>‘皇冠梨’>‘雪花梨’>‘砀山酥梨’,随病斑减小抗性依次增强。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梨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咯菌腈、氟啶胺和咪鲜胺对梨轮纹病菌的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 50分别为0.010 3、0.022 4μg/mL和0.034 3μg/mL;代森锰锌的EC 50为3.860 7μg/mL,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本试验结果为了解不同梨品种对轮纹病的抗性及杀菌剂的选用提供了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马铃薯贮藏期腐烂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作物,收后贮藏、稳定价格、均衡上市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贮藏过程中有效的控制腐烂率,更加显得重要。笔者根据定西市马铃薯生产贮藏实际情况,结合马铃薯作物的贮藏特点,提供具体的操作、管理措施,供当地马铃薯贮藏参考。  相似文献   
34.
郭和蓉  张腾  袁红丽  曾瑞珍  张志胜  谢利 《核农学报》2021,35(12):2688-2695
为创建抗茎腐病杂交兰资源,本研究以玉女兰类原球茎为材料,采用12C6+重离子辐射技术结合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粗毒素筛选抗茎腐病突变体。结果表明,经不同剂量12C6+重离子辐射后,玉女兰类原球茎的死亡率差异显著,辐射剂量为50 Gy时,死亡率为54.66%;尖孢镰刀菌粗毒素对玉女兰类原球茎存活率影响显著,当粗毒素滤液浓度为80%时,玉女兰类原球茎存活率为41.98%。采用逐步筛选法对经50 Gy12C6+辐射后的玉女兰类原球茎进行抗茎腐病筛选,获得14个抗性系类原球茎,筛选率为4.67%;对抗性系类原球茎进行分化、生根壮苗和移栽,获得3个抗性系Z50Gt1、Z50Gt2和Z50Gt3。在含80%粗毒素滤液的培养基上抗性系类原球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高于对照,POD活性峰值比对照提高了867.67 U·g-1·h-1;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高于对照,随着毒素胁迫时间的延长,转变为低于对照的趋势。对3个抗性系试管苗和小苗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抗性系Z50Gt2和Z50Gt3的再生植株具有稳定的茎腐病抗性,2个抗病株系7个月大的盆栽植株病情指数分别为20.00%和19.33%,均为抗性级别。本研究结果为采用重离子辐射技术选育抗茎腐病杂交兰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DNA-DNA 杂交结果表明,水稻白叶枯病黄单胞菌总 DNA 中存在着与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致病因子调控基因(rpf 基因)具有同源性的 DNA 外段.应用广谱性寄主载体pLAFRI,在大肠杆菌中建立了水稻白叶枯病黄单胞菌野生型菌株 T3000的基因文库.从文库中筛选到与 rpf 基因具有同源性的克隆 pGXN3000,将重组质粒 pGXN3000通过三亲本接合转入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 rpf 基因突变体,发现 pGXN3000能互补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 rpf突变体,恢复其致病性胞外酶和胞外多糖的产生及致病性.转座子 Tn5诱变,缺失分析及DNA-DNA 杂交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 pGXN3000中确实含有与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编码。双组份调控系统”蛋白的 rpfC 基因功能相同的基因,此基因被定位于 pGXN3000中的3kb BamHl 片段中。  相似文献   
36.
苍术根腐病是当前苍术人工种植过程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苍术产业的发展。苍术根腐病表现为地上部分叶片萎蔫,根及根茎变褐腐烂,导致苍术大面积死亡,产量下降。基于国内外报道,本文阐述了苍术根腐病的病原、病症和病因,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并对目前苍术根腐病在田间生产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旨在为苍术的实际生产和根腐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对沈阳、河北、吉林、北京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研究玉米穗、茎腐病同种镰孢菌是否存在寄生专化性或生理分化现象。结果表明:各地区的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相似性系数在0.86~0.98之间,菌株间差异仅表现为个体间多样性。而两种病害禾谷镰孢菌亲缘关系困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河北、吉林两地区穗、茎腐禾谷镰孢菌间均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相似性系数在0.93以上;但沈阳地区禾谷镰孢菌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相似性系数仅为0.65~0.67。  相似文献   
38.
采用室内培养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根分泌物中的邻苯二甲酸和丙二酸对根腐病病原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高浓度的邻苯二甲酸和丙二酸 (L5 和B5)对半裸镰孢菌、粉红粘帚菌和尖镰孢菌 ,尤其是对半裸镰孢菌的生长有化感抑制作用 ,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低浓度的邻苯二甲酸和丙二酸对半裸镰孢菌、粉红粘帚菌和尖镰孢菌的生长有化感促进作用 ,部分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9.
北京和浙江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1982-1986年,对北京、浙江地区的玉米青枯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在1985和1986两年分离的200株病株中,腐霉菌(Pythium)占66.5%,镰刀菌(Fusarium)占37%,丝核菌(Rhizoctonia)占10.5%,细菌(Bacteria)占4.5%,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占3%。回接成株期玉米试验表明,肿囊腐霉菌(P.inflatum Malthews)和禾生腐霉菌(P.graminicola Subram)是玉米青枯病的病原菌,而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 Schw.)则不是,至少不是主要病原菌。从玉米上分离出肿囊腐霉菌,过去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0.
苹果干腐病是云南一些苹果园内为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国内尚无系统研究的报道。笔者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查明昆明地区该病害的病原菌是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假囊壳在病斑中越冬;次年春末夏初,越冬菌丝体产生的分生孢子或病部越冬的分生孢子、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经分离、接种、鉴定,确定病原是葡萄座腔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ng.)Ces et de Not.。小型防治试验及大面积防治示范的结果表明: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清除初侵染源,彻底刮除病斑并及时用药等综合防治措施有良好的防治和增产效果,特别是用铁锈明矶液保护刮除病部,效果明显,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