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以沧州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选择法,对当前生产中的沧州苜蓿进行提纯复壮,完成对地方绿肥种质资源—沧州苜蓿的提纯更新。结果表明:混合播种区(提纯复壮后)、原种区、提纯复壮前苜蓿品种区苜蓿鲜草产量分别达45 691 kg/hm2、44 903 kg/hm2和35 762 kg/hm2。其中,混合播种区与原种区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混合播种区较提纯复壮前苜蓿鲜草产量提高了27.7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提纯复壮后的沧州苜蓿品种,恢复了沧州苜蓿的品种活力,能够承担起绿肥大面积生产应用中的地方绿肥种质资源任务。  相似文献   
122.
沙漠公路防护林乔木状沙拐枣的平茬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极端生境胁迫下,乔木状沙拐枣种植7-8年后即出现长势减弱,自然枯死等现象,本文对7a生乔木状沙拐枣植株进行了人工平茬试验,并对其平茬效益做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乔木状沙拐枣的再生能力较强,第一次平茬后新生枝株高,冠幅,地径等迅速增长,且经过第二次平茬后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生物效益显著。(2)平茬后乔木状沙拐枣生长旺盛,特别是同化枝表面积增长最快,第一次平茬植株生长2年后其同化枝面积大小已接近未平茬植株。(3)在沙漠公路防护林现有的管理模式和灌溉制度下,对老化衰退的乔木状沙拐枣植株进行平茬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茬促进了乔木状沙拐枣的生长发育,从复壮更新的角度来看,有利于乔木状沙拐枣的再生和防护林生态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3.
杉木优树侧枝接根埋干法的复壮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28a生树上取侧枝主梢,从1年生实生苗取根系,将二者嫁接在一起,并将接株主干下部横埋土中。用此接根埋于复壮法获得的萌条进行了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扦插苗直立生长,外观及生长势正常,年生长节律与常规根颈萌条扦插苗基本一致,扦插成活率、苗高、地径、地上部分生长量、根系生长情况、苗木出圃率等各项指标均极显著地高于未经复壮处理的上部枝条扦插苗,而与根颈萌条扦插苗无显著差异。在一年生试验林中,复壮幼树与来自根颈萌条的幼树的平均树高和平均地径无显著差异。这表明接根埋干法有明显的复壮效果,可以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4.
单孢分离交配法提纯复壮杏鲍菇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个已退化的杏鲍菇品种进行单孢分离、交配,以及出菇试验找出最能体现杂种优势的配对孢子组,恢复最初的优良性状。结果从该杏鲍菇子实体中分离获得了11个单孢子;分别进行单孢交配,获得了12个配对组合。通过筛选,对其中6个组合进行出菇试验,内有3个交配组的生物学效率优于亲本,表明此方法收到了对杏鲍菇菌种进行提纯复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5.
猎物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天敌的质量和饲养规模。蠋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其若虫和成虫对鳞翅目害虫幼虫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目前蠋蝽主要依靠黏虫来饲养。但在长期室内饲养过程中黏虫种群出现衰退现象,进而制约了蠋蝽规模化繁育。本文旨在研究黏虫种群复壮措施,为蠋蝽的规模化繁育提供技术支撑。为此,采用回接自然寄主和室内与室外种群杂交的方式评价了黏虫的种群复壮效果。结果表明,回接自然寄主玉米叶后黏虫的幼虫发育历期(18.03 d)较人工饲料饲养组(21.26 d)显著缩短,蛹重(369.00 mg)和成虫产卵量(770.88粒/雌)显著高于人工饲料饲养组(323.56 mg, 532.73粒/雌),但二者的蛹历期和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杂交试验结果表明,4种交配方式产生的F1代产卵前期、雌雄成虫寿命及其子代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但产卵期、产卵量及蛹重存在差异。其中以田间雌性×田间雄性(YF×YM)组合的产卵期最长(8.07 d)和产卵量最高(938.77粒/雌),而以田间雌性×室内雄性(YF×EM)组合的蛹最重(354.59 mg)。这些结果显示,通过回接自然寄主和室内与室...  相似文献   
126.
大蒜种性退化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格尔木市地区种植的紫皮大蒜由于品种单一,长期种植,蒜种没有提纯复壮,发生了严重的种性退化的问题。根据退化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提纯复壮技术及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7.
介绍了几种分子标记技术特点和玫瑰香葡萄生产状况及存在的种性分离影响果品质量问题。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进展,同时阐明利用RAPD技术是对天津茶淀牌玫瑰香葡萄提纯复壮的理想方法和改善果实品质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8.
雄心一号是利用玻里玛细胞质雄性不育系BC-31-10-5-2-1-1作母本,早熟白菜2-1-1-1-1-1-1-2-1作父本的杂交一代白菜薹品种,不需要春化,生长势强,中早熟,抽薹整齐,商品综合性状好,每667 m2产量在1 500 kg以上。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杂交一代种子生产技术逐渐成熟,种子繁殖技术要点包括亲本材料提纯复壮、亲本的扩繁、种子生产及质量控制等。  相似文献   
129.
为改善蠋蝽在室内继代饲养过程中品质退化问题,提高该虫规模化繁殖效率。本研究以田间大纱笼作为半自然条件,对室内连续繁殖10代的蠋蝽4龄若虫进行复壮,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复壮与未复壮蠋蝽交叉配对(♀×♂、♀×♂、♂×♀、♀×♂)后的雌雄成虫寿命、繁殖能力、F1代发育历期及存活率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复壮未对蠋蝽雌雄成虫寿命产生显著影响,但对其生殖力及F1代适应性等方面影响显著。♀×♂配对组的蠋蝽产卵量最高、产卵前期最短、产卵期最长;相较于雌虫未复壮组(♀×♂、♀×♂),雌虫复壮组(♀×♂、♀×♂)的产卵量减少、产卵前期延长;雌雄虫未复壮组(♀×♂)无明显偏雌或雄性现象,而雌雄虫均复壮或其中一方复壮组(♀×♂、♀×♂、♀×♂)均出现明显偏雌性;相较于雌雄虫未复壮组,♀×♂的F1代由卵到成虫的发育期显著延长、成虫存活率下降。本研究表明,在室内条件下,以田间大纱笼作为半自然条件复壮的蠋蝽繁殖能力提高,但未复壮蠋蝽的F1代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0.
摸清园博馆油松植株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及时准确发现植株存在的健康问题和潜在风险,为短期内实施紧急补救、调整干预措施以及制订长期的树木复壮管理和科学养护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系统调查园博馆内栽植的79株油松基本生长和健康指标,计算其健康值、划分健康等级,对其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园博馆室外展园内栽植的油松绝大部分健康状况表现良好,没有差和极差2个健康等级的植株,健康等级为中的植株为9株,占总株数的11.39%,健康等级为良和优的分别为63株和7株,占总株数的79.75%和8.86%。平地和缓坡立地环境下的油松健康状况整体表现优于山地立地环境下的油松表现。在树冠和树干方面的不佳表现,枝叶病虫害、叶斑或变色以及干部病虫害等问题是导致植株健康状况变差、健康值降低的关键指标因素。应围绕引发园博馆油松衰弱的病虫害关键问题,建立基于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综合防控措施。此外要以提高和改善油松植株立地条件为目标和导向,科学实施精细化养护管理措施,提高植株的生长势和树势。还应建立树木健康档案制度,加强对油松植株生长状况的定期监测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