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林业   63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46篇
  550篇
综合类   601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北京市1996~2014年郊区露地菜田1184份调研报告和161个土壤样本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京郊露地菜田施肥种类、施肥量、养分平衡、土壤有效养分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现阶段露地菜田施用的有机肥由以厩肥、鸭粪和牛粪为主转为以鸡粪为主,化肥投入品种单一,偏施大量元素肥,缺少中微量元素补充;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尽管现阶段年施肥量明显减少,年养分盈余程度明显减轻,但养分投入量仍与作物吸收规律不符,N、P、K三大元素投入比例不合理,氮磷养分盈余的现象仍存在。经评价现阶段露地菜田土壤碱解氮缺乏,速效磷含量过高,有效钾适宜。  相似文献   
32.
转基因(Bn-csRRM2)高产棉花对土壤速效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转基因(Bn-cs RRM2)高产棉及其亲本常规棉中棉所12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2种棉花在不同生育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对土壤速效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推进,转基因高产棉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趋势与常规棉一致,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趋势与常规棉不同。转基因高产棉土壤速效磷含量在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与常规棉无显著差异;铵态氮含量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与常规棉无显著差异;硝态氮含量在吐絮期显著高于常规棉,其余3个时期显著低于常规棉。随生育期推进,转基因高产棉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常规棉一致,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常规棉略有不同。转基因高产棉土壤脲酶活性在苗期、蕾期和吐絮期显著高于常规棉,在花铃期无显著差异;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苗期和吐絮期与常规棉无显著差异;碱性磷酸酶活性只在吐絮期与常规棉无显著差异。表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受转基因高产棉的影响较小,其变化主要受到生育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在典型砂姜黑土上的六年定位试验证明:每年亩施圈肥2500~5000kg,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和速效氮有所增加,速效磷含量增高;在各种磷酸盐形态中,铝磷酸盐含量明显增加。施用圈肥的处理,耕层土壤容重降低,有效水含量显著提高,土壤持水曲线与对照处理有明显差别。施用氮磷化肥和无肥对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明显下降,说明砂姜黑土的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是缓慢的。单纯施用氮磷化肥,第一年小麦增产幅度较大,以后小麦产量逐年下降。同时施用圈肥和氮磷化肥,小麦产量逐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4.
稻壳炭对红壤理化特性及芥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稻壳炭的基本性质,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500℃热解稻壳炭添加量对南方红壤理化性质和芥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炭添加量3%、5%和10%三个处理显著改善了红壤的理化性质,土壤体积质量较对照处理依次降低0.11、0.28和0.42 g/cm~3,p H由4.5分别增加到7.5、7.8、8.4,CEC依次增加52.16%、187.02%和214.35%,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显著增加,但稻壳炭添加量10%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稻壳炭对芥菜的养分含量、产量等指标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施炭量的增加,芥菜的生物量增加,叶片全氮从1.63 g/kg增加到2.44 g/kg,全磷从2.32 g/kg增加到3.09 g/kg,全钾从47.1 g/kg增加到56.7 g/kg,产量由108.37 g/盆增加到608.7 g/盆。总之,添加5%的500℃热解稻壳炭有效改善了酸度较强的红壤的理化性质,促进了芥菜的生长和增收以及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储存。在红壤改良上,稻壳炭的最佳添加比例为5%。  相似文献   
35.
Summary A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arylsulphatase activity in 15 soils cropped to cocoa (Theobroma cacao) and coffee (Coffea canephora var. robusta) in Ghana. The arylsulphatase activity was correlated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with organic C, total N,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and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acetate soluble sulphate. The enzyme was deactivated at an incubation temperature of over 60°C. Preheating and oven-drying of soils decreased arylsulphatase activity. Addition of 1.0 ml toluene during the assay resulted in a sharp decline in arylsuphatase activity. The addition of trace elements at a concentration of 1 ppm caused a reduction in soil arylsulphatase activity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untreated samples.  相似文献   
36.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反映土壤管理的科学性.对比研究了干热河谷新银合欢林、苏门答腊金合欢林、大叶相思林、印楝林、荒地和旱耕地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SOC和ROC含量范围分别为4.22~5.92 g·kg-1和1.34~2.33 g·kg-1.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37.
红壤水问题及其管理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姚贤良 《土壤学报》1996,33(1):13-20
本文叙述了华中丘陵地区红壤水问题及其有效管理。指出了这一地区虽然年降雨量较多,但由于其分配极不均匀,伏旱秋旱非常严重,成为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而红壤的贮水库容,特别是贮有效水的库容较低,土壤的有效含水量有限,更促进了伏秋旱的进一步发展。有计划的发展微喷灌溉,进行覆盖以及间或轮种深根植物利用深层贮水,能在相当程度上,提高红壤水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38.
大机械作业对黑土区耕地土壤三相比与速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收获和深松整地机械作业前后典型黑土区耕地土壤的三相比、速效N、P、K含量的测定和分析,揭示了机械作业对三相比与速效养分的影响,对科学指导机械作业、解决黑土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将土壤三相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置于二维三系图中分析土壤结构性状是探讨土壤三相比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手段,可以直观看出机械作业下土壤三相比的变化情况以及向理想结构逼近的趋势特征.(2)大机械作业后上层耕作区土壤三相比大幅逼近理想状态,对耕作区土壤结构的改良作用明显优于中机械作业,但大、中机械作业后下层非耕作区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积累压实作用.(3)大机械作业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的含量,提高幅度范围为20.07%~380.91%,并以深松作业对表层耕作区的影响最大.大、中机械作业均增加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10.04%~20.61%和17.05%~27.52%.与速效磷和速效钾相比,土壤速效氮对机械作业的反应不敏感,除中机械作业对下层非耕作区的影响外,其余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9.
张继榛 《土壤学报》1994,31(2):153-160
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土壤有效钼含量的因素主要有:(1)成土母质的影响:硅质页岩和湖积物发育的土壤有效钼含量最高,其平均值分别为0.176和0.157μg/g;而黄土沉积物,黄土古河(湖)沉积物及紫色砂岩发育的土壤有效钼含量最低,平均为0.005-0.070μg/g,此类母质发育的土壤有90%的有效钼都在临界值0.15μg/g以下。(2)水,旱种植不同的影响:统计了140个种植水稻的水稻土壤有效  相似文献   
40.
Summary An incub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changes that occur in the K status of soil due to earthworm activity. Samples of Tokomaru silt loam soil were inoculated with the common pasture earthworm species Aporrectodea caliginosa and incubated for 21 days. Aliquots of moist soil were analyzed for exchangeable K by leaching with neutral molar ammonium acetate at 1:50 soil solution ratio. Extraction with boiling 1 M nitric acid at 1:100 soil solution ratio for 20 min was used to determine available non-exchangeable K.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xchangeable K cont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e to earthworm activity but nitric acid-extractable K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It is inferred that earthworms increase the availability of K by shifting the equilibrium among the forms of K from relatively un-available forms to more available forms in the soil chosen for the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