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9篇 |
免费 | 153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3篇 |
农学 | 19篇 |
基础科学 | 39篇 |
80篇 | |
综合类 | 209篇 |
农作物 | 2篇 |
水产渔业 | 16篇 |
畜牧兽医 | 12篇 |
植物保护 | 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双频率、多极化星载云雨测量雷达是遥感探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深入研究了新一代双频多极化星载云雨测量雷达系统技术,给出了双频多极化雷达系统框图与主要指标,分析了天线子系统实现方案,提出了天线子系统的技术指标;考虑了中央电子设备子系统的实现方案,并计算了星载云雨测量雷达的数据率。该研究为开展空间云雨测量雷达系统研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可为我国未来空间云雨测量雷达的设计与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84.
将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应用于碎石桩的质量检测, 判定碎石桩的桩身完整性, 具有快捷、准确和实时处理及显示的优点。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为复合地基的质量检测提供大量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85.
86.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运行质量的监测信息主要包括到报率、可用性和可靠性3个指标,这些性能指标反映了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运行状况。在对雷达运行质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理解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明确指标涉及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运行质量。通过对提高雷达运行质量的性能指标的技术方法研究,找出在实际雷达业务运行中影响性能指标的因素,并提出提高雷达运行质量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7.
为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将AIS与雷达目标信息进行融合处理.采用时空粗关联融合判断及多因素模糊综合决策的方法,研究了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与雷达目标动态信息融合算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关联门限值为0.75时,融合后目标更靠近AIS目标.实测验证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目标信息的精度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88.
利用湖南省气象台、常德市气象台以及民航湖南空管分局气象台的3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对2008年8月2日发生在长沙黄花机场的一次雷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主要分析了雷雨的多普勒基本反射率因子与基本速度特征,并对其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这次雷雨过程中湖南空管分局气象台的对外服务情况.结果表明:这次雷雨的影响系统主要是低层切变线;多普勒反射率因子强度达40~50 dBz、雷暴出流边界的出现往往是强雷雨的标志;多普勒速度图中的逆速度区、大风核、中尺度辐合线也是雷雨天气出现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利用多普勒雷达对雷雨进行跟踪能够让气象预报人员对雷雨的预报、预警等航空气象服务工作提供非常直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89.
利用蒙自站探空资料、文山雷达站资料、普洱雷达站资料、NECP 2.5°×2.5°再分析资料、EC 0.75°×0.75°再分析资料、中央气象台高空实况资料,对红河州2019年春季3次冰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次冰雹过程均为高空急流,配合南支槽东移引起的强对流天气;3次过程均构成“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条件,且上升运动越强,越有利于降雹;降雹前,红河州地区0℃层高度在4.5 km左右,-20℃层高度则分布在7~8 km;雷达图上,出现小冰雹的雷达回波也会出现回波顶偏移、弱回波区、“假尖顶”等回波特征,2 km以下会出现50 dBZ以上强回波中心,基本速度图上会伴随广阔的大风区。 相似文献
90.
Kristin A. MacDonald Mark D. Kittleson Tracy Reed Richard Larson Philip Kass Erik R. Wisner 《Veterinary radiology & ultrasound》2005,46(3):192-199
The hypotheses were that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MRI) would accurately determine LV mass in domestic cats and would do so more accurately than echocardiography (ECHO). ECHO was performed on seven sedated cats. LV mass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truncated ellipse formula from a right parasternal long-axis view. T1 weighted gradient echo cMRI was acquired from anesthetized cats during multiple phases of the cardiac cycle. Short-axis images were obtained by acquiring 3 mm thick contiguous slices perpendicular to the cardiac long axis. LV mass was determined using Simpson's rule. Endocardial and epicardial borders were traced on each slice at end-systole, end-diastole, and mid-cycle and the difference in areas was myocardial area. Myocardial area was multiplied by slice thickness to calculate myocardial volume. Total (summated) myocardial volume was multiplied by myocardial density (1.05) to obtain LV mass at three measured phases of the cardiac cycle. Cats were euthanized and the LV was dissected and weighed to determine true mass. CMRI at end-systole most accurately quantified LV mass and was more accurate than echocardiography (P = 0.0078). Actual LV mass ranged from 6.5 to 10.5 g (mean = 8.5 g, SD = 1.6 g) compared with MRI LV mass at end-systole, which ranged from 6.7 to 11.1 g (mean = 8.7 g, SD = 1.7 g) and echocardiographic LV mass at enddiastole, which ranged from 5.2 to 9.1 g (mean= 7.1 g, SD = 1.8 g). Inter- and intraobserver variability for cMRI was 2%. CMRI obtained at end-systole accurately and reliably quantifies LV mass in domestic cats. It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echocardiographic method us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