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8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488篇
林业   2778篇
农学   334篇
基础科学   200篇
  530篇
综合类   2905篇
农作物   360篇
水产渔业   129篇
畜牧兽医   580篇
园艺   393篇
植物保护   40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551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422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通过调查分析,得到青杨虎天牛在各种杨树及其它阔叶树种的纯林、混交林以及不同类型林分、、树干不同部位的发生状况,选择出相对抗青杨虎天牛及易受青杨虎天牛危害的杨树品种及其它阔叶树种,为利用生态方法控制青杨虎天牛的传播和蔓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陈道林 《防护林科技》2007,(6):35-36,52
通过对台湾杉和秃杉两种珍稀树种的引种栽培,就台湾杉和秃杉两种珍稀树种从种子(球果)到幼苗的整个发展过程,以及种子和苗木的生产技术做了细致的探索性研究,并就培育出的幼苗进行观察、记载和绘制成图;经定植3 a后评价引种成败。研究结果可为杉科台湾杉属的系统发育和亲缘关系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为用材林造林、园林绿化树种提供参考和对这两种珍稀树种继续引种栽培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3.
为了快速检测和统计杨梅树的数量,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7的杨梅树单木检测模型:YOLOv7-ACGDmix。首先,对YOLOv7的可扩展高效长程注意力网络(extended-efficient long-range attention networks, E-ELAN)进行改进,通过融合兼具卷积和注意力机制优势的ACmix(a mixed model that enjoys the benefit of both self-attention and convolution)结构得到AC-E-ELAN模块,提升模型的学习和推理能力,引入可变形卷积(deformable convolutional networks version 2, DCNv2)结构得到DCNv2-E-ELAN模块,增强模型对不同尺寸目标的提取能力;其次,采用内容感知特征重组(content-aware reassembly of features, CARAFE)上采样模块,提高模型对重要特征的提取能力;然后,在主干和头部网络部分添加全局注意力机制(global-attention mechanism, GAM),强化特征中的语义信息和位置信息,提高模型特征融合能力;最后,采用WIoU(wise intersection over union)损失函数减少因正负样本数据不平衡造成的干扰,增强模型的泛化性。在公开数据集上的试验结果表明,YOLOv7-ACGDmix模型的精确率达到89.1%,召回率达到89.0%,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 mAP)达到95.1%,F1-score达到89.0%,相比于原YOLOv7模型分别提高1.8、4.0、2.3和3.0个百分点。与Faster R-CNN、SSD、YOLOv8模型相比,改进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mAP0.5)分别提高了9.8、2.2、0.7个百分点。实地采集杨梅树样本数据的检测精确率87.3%、召回率85.7%。试验表明,改进模型为基于无人机影像的杨梅树单木检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果园精准管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4.
为了分析土壤酸度对茶叶产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择4个不同酸度土壤的茶园(pH分别为3.29、4.74、5.32、6.38)为研究点,于2016年4月种植铁观音茶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春茶采摘时间)和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秋茶采摘时间)采样测定茶叶鲜叶产量及鲜叶品质成分(茶多酚、茶氨酸...  相似文献   
85.
The Yao silkworm is a unique silkworm resource producing yellow flat plate silk that has only been reared by the Baiku Yao ethnic group in Nandan County, Guangxi Province, China for a thousand years. Here, we report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s (mitogenomes) of five Yao silkworm strains and 10 local Guangxi strains of the domestic silkworm (Bombyx mori) L. (Lepidoptera: Bombycidae), and use the resulting mitogenomes and the available Bombyx mitogenomes to characterize their genome architecture and trace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the Yao silkworm. The five Yao silkworm mitogenomes exhibited genome architectures identical to typical set of 37 mitochondrial genes (13 protein-coding genes, 22 transfer RNAs, and two ribosomal RNAs) and a high level of genome sequence similarity with the domestic silkworm. Mitogenome-based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 provided solid evidence that the Yao silkworm shares a common ancestor with the domestic silkworm. Sliding window analysis uncovered a distinct variation pattern in the mitogenome between the Yao silkworm and the other domestic silkworm strains. The phylogenetic analyses revealed a basal placement of the Yao silkworm among all available domestic silkworm strains, indicating that the Yao silkworm is an ancient population of the domestic silkworm. Our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Yao silkworm (B. mori) is a lineage of the domestic silkworm, which for the first ti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of the Yao silkworm.  相似文献   
86.
在京珠高速公路从化段两侧生态景观林改造套种中,对2003年乡土树种造林中的枫香等6个主要造林树种进行生长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间高生长存在显著差异,黎蒴林木生长较好,红锥、黄樟、枫香、木荷、山杜英较差;对蓝花楹等7个伴生树种的生长分析结果表明:各树种间高生长存在着明显差异,蓝花楹生长较好,凤凰木、米老排、火力楠次之,红花油茶、大叶紫薇、大头茶较差。乡土树种与速生树种间种中的黎蒴等4个造林树种的高生长分析结果表明:黎蒴、黄樟、木荷、大头茶与卷荚相思间种的高生长明显优于与尾叶桉间种。  相似文献   
87.
广西乡土阔叶树种资源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西乡土阔叶树种资源现状、主要功能分析及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大叶栎(Castanopsisfissa)、木周木(Lithocarpus thalassic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西南桦(Betula alnoides)等最具前途乡土树种的介绍,提出应加快乡土阔叶树种遗传改良技术研究,提高乡土阔叶人工造林良种化率;重视乡土阔叶树种造林技术研究,提高阔叶树种经济效益;制定配套政策措施,鼓励发展乡土阔叶树种种植与林产品加工的策略。  相似文献   
88.
研究了夏季不同修剪方法对梨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季不同修剪方法对树高、干高和干周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2)与对照树体相比,春梢短截(1/4)处理树体营养生长得到缓和,二次梢生长总量最大。(3)春梢短截(1/3)处理下,春梢与主干之间的角度越小和春梢在母枝上的位置越靠上部,二次梢的发生量和生长量越大。  相似文献   
89.
数字果树及其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树是重要的农林植物。在万物智联时代,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建立数字果树技术体系,实现对果树生命、生产和生态复杂系统的高效感知、认知和智慧管控,对于果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数字植物技术范畴下,系统论述了数字果树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数字果树技术体系框架。重点在果树表型信息获取、环境数据获取、三维模型计算、数字育种、果树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数字果树研究进展。从产业应用角度,综述了数字果树技术在树形管理、生长监测、种植管理、农技培训、品牌营销等方面应用效果和挑战。最后,展望了数字果树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技术突破方向,以期为数字果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90.
北京地区重要古树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北京地区的代表性古树白皮松、侧柏、油松和国槐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和烘干法对其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类型古树土壤物理特性状况,为古树种的健康生长评价提供有效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古树的复壮技术等。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均值为10.6%,4种古树的土壤含水量均值表现为白皮松〉油松〉国槐〉侧柏;(2)土壤容重均值为1.20g/cm3,4种古树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的均值分别为20.7%,11.8%,9.0%,4种古树差异不显著,土壤通透性均不良。(4)土壤紧实度均值为2.19kg/m2,地域性差异显著。通过本文研究,可初步判断这4种古树的土壤物理条件并不是最适合植物生长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