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03篇
  免费   1924篇
  国内免费   3365篇
林业   2239篇
农学   1840篇
基础科学   4967篇
  9467篇
综合类   10230篇
农作物   855篇
水产渔业   1977篇
畜牧兽医   1094篇
园艺   497篇
植物保护   2426篇
  2024年   201篇
  2023年   552篇
  2022年   805篇
  2021年   935篇
  2020年   1022篇
  2019年   1200篇
  2018年   902篇
  2017年   1350篇
  2016年   1674篇
  2015年   1249篇
  2014年   1522篇
  2013年   1825篇
  2012年   2458篇
  2011年   2293篇
  2010年   1873篇
  2009年   1733篇
  2008年   1711篇
  2007年   1896篇
  2006年   1590篇
  2005年   1362篇
  2004年   1127篇
  2003年   944篇
  2002年   778篇
  2001年   742篇
  2000年   606篇
  1999年   487篇
  1998年   425篇
  1997年   373篇
  1996年   350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330篇
  1993年   222篇
  1992年   173篇
  1991年   169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41.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对千岛湖国家重要湿地非生物资源及其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千岛湖湿地非生物资源有水资源、旅游资源、湿地岛屿和土地资源等,湿地蓄水总量178.4×108 m3,整体水质良好,全湖富营养化程度较稳定;旅游资源有8主类23亚类181种基本类型238个旅游资源单体,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29个;湿地岛屿总面积5 954.53 hm2,其中林地面积5 913.80 hm2,非林地面积40.73 hm2;库尾和库湾季节性可耕地面积随水位变化在192.1 ~1 013.8 hm2间变化,千岛湖湿地非生物资源利用主要是水资源和旅游资源,湿地旅游已发展成为淳安县的经济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42.
为推进节水型校园的建设,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为例,对高校非常规水资源优化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水资源利用存在较大弊端,用水管理模式不完善等是导致高校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的原因。结合高校现有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了高效节水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3.
氮磷钾用量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宁南旱地上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各4个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庄薯3号)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磷、钾肥马铃薯产量均呈抛物线型增长,其中氮肥增产幅度最高,其次为磷肥,钾肥最低且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施用氮对马铃薯产量构成有显著影响,钾肥有利于块茎膨大。马铃薯氮、磷、钾养分累积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季氮、磷肥利用率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钾肥利用率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施肥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施用氮、磷、钾肥显著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当氮肥施用量大于240 kg/hm2、钾肥施用量大于135 kg/hm2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不同氮、磷、钾肥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19.6%~31.2%、11.2%~12.6%、1.3%~9.5%。本试验条件下,从经济施肥与水分高效利用角度宁南旱地马铃薯氮、磷、钾肥推荐量分别为174.0~189.7、92.2~94.6、113.0~113.7kg/hm2。  相似文献   
144.
提高小麦单产的田间排水暗管规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进内蒙古河套灌区田间排水系统的规格对灌区提升作物产量和保障粮食生产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在河套灌区对所构建的分布式SWAP-WOFOST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验证,然后,对2000—2010年灌区春小麦种植条件下适宜的田间排水暗管规格进行探讨,并模拟评价了该条件下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力(WP)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分布式模型在河套灌区具有较高的适应性。春小麦种植条件下,灌区大部分耕地面积推荐采用田间排水暗管的规格为间距100.0m或75.0m,埋深为2.5m。相比现有排水系统,采用推荐的排水暗管规格,春小麦多年平均作物产量提高了18.5%,多年平均WP提高5.2%。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进灌区田间排水系统的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5.
以3年生盆栽骏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下,骏枣树体中SOD、POD、CAT 3种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酶在植物体内是协同作用,随着干旱天数不断增加,SOD和POD活性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总体表现为前期数值升高后期逐渐降低,而CAT活性变化有波动。说明骏枣体内的这3种酶均能够抵抗干旱,消除自由基对植物的伤害,对植物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46.
采用水提法浸提仙草,以仙草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研究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及浸提次数4个因素对其提取率的影响,并从中挑取合适的因素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及SPSS分析。结果表明:在这4个因素中,对提取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浸提温度,然后是浸提时间,再次是料液比,最后是浸提次数;在料液比1:60、温度100 ℃、浸提时间3 h的最优条件下,仙草多糖的提取率高达17.89 %,此时仙草多糖的含量为44.13 %。  相似文献   
147.
青土湖水面形成区土壤颗粒组成与化学特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土湖输水作为石羊河流域治理的一项关键措施,对保护湖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距青土湖水面边缘东南方向0-450 m的10个样点中分3层取0-60 cm土样,测定土壤粒径的质量百分比与全氮、全磷、全钾和电导率,分析青土湖水面形成后土壤颗粒组成与化学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离水面边缘距离的增加,土壤颗粒与化学特性呈有规律的增减变化,土壤粘粉粒组成与其全磷、全钾之间存在正线性相关。青土湖水面形成加剧了距水面边缘0-150 m处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土壤细粒及养分出现富集,分别在距水面边缘100-150 m和300 m处达到最大值。因此,土壤养分与土壤细物质的良好相关性表明,土壤粘粉粒变化可作为反映该区域土壤性状变化和评价衡量水面形成后土壤恢复程度的定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8.
外文农业科技期刊在经二次文献数据加工后,存在着部分时效性信息未得到有效地利用的情况。对时效性信息进行开发利用,满足读者对外文期刊信息的多方面需求,是国家农业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分析该馆馆藏外文期刊的时效性信息含量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建立时效性信息数据库,同时结合网络揭示,个性化定制推送服务等方式对外文期刊的时效性信息进行开发利用,以期进一步提高国家农业图书馆馆藏外文期刊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9.
在分析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从把握水源地现状,分析水源地环境问题,合理划分保护区,确定治理规划内容及规模等方面,提出了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步骤,并建立了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0.
Although the effects of cover crops (CC) on various soil parameters have been fully investigated, less is known about the impacts at different stages in CC cultiv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the influence of CC cultivation stages and residue placement on aggregates and microbial carbon (Cmic). Additionally, the influence of residue location and crop species on CO2 emissions and leached mineralized nitrogen (Nmin) during the plant degradation period was also investigated. Within an incubation experiment, four CC species were sown in soil columns, with additional columns being kept plant‐free. After plant growth, the columns were frozen (as occurs in winter under field conditions) and then incubated with the plant material either incorporated or surface‐applied. With CC, concentrations of large and medium macroaggregates were twice that of the fallow, confirming positive effects of root growth. Freezing led to a decrease in these aggregate size classes. In the subsequent incubation, the large macroaggregates decreased far more in the samples with CC than in the fallow, leading to similar aggregate size distributions. No difference in Cmic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among the CC cultivation stages. CO2 emissions were roughly equivalent to the carbon amounts added as plant residues. Comparison of columns with incorporated or surface‐applied residues indicated no consistent pattern of aggregate distribution, CO2 emission or Cmic and Nmin concentrat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ositive effects of CC cultivation are only short term and that a large amount of organic material in the soil could have a greater influence than CC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