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9篇 |
免费 | 79篇 |
国内免费 | 6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79篇 |
农学 | 107篇 |
基础科学 | 22篇 |
47篇 | |
综合类 | 992篇 |
农作物 | 117篇 |
水产渔业 | 25篇 |
畜牧兽医 | 100篇 |
园艺 | 56篇 |
植物保护 | 3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88篇 |
2014年 | 132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51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03篇 |
2007年 | 107篇 |
2006年 | 85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56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二双斑唇瓢虫ChilocorusbijugusMulsant是昆明地区白蜡虫EriceruspelaChavannes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人工放养的白蜡园内严重危害白蜡虫雄幼虫和蛹。该虫卵、老熟幼虫、蛹和成虫各有一明显的发生高峰期,依次为:卵,6月中旬;老熟幼虫,7月上旬;蛹,7月中旬;成虫,7月下旬。1~4龄幼虫和成虫平均每日捕食白蜡虫分别为76头,204头,1223头,2468头和2674头。整个幼虫期平均捕食蜡虫20943头,成虫期10000余头。危害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下旬,每头瓢虫一生可造成1384g的蜡花损失。一株2~3年生女贞树平均损失蜡花11043g,损失率为2653%。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介绍了温室有害软体动物野蛞蝓AgriolimaxagrestisL.的习性和危害特点,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证明,填实育苗营养袋间的空隙防治效果达89%;地面撒布呋喃丹3%颗粒剂,施用量8.3g/m2,防治效果达80%~95%,方法可行,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23.
24.
25.
福建马尾松毛虫发生特点及主要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对近几年福建省马尾松毛虫发生危害的情况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气候、海拔林分、虫源和天敌是影响马尾松毛虫发生的主要因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6.
大棚设施栽培改变了田间温湿度等小气候生态环境,影响白粉虱发生消长规律和越冬现象,加重白粉虱发生为害.该文通过对大棚温湿度进行监测,分析大棚温湿度对白粉虱发生消长规律的影响,并提出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27.
济南市紫花苜蓿害虫和天敌种类及其发生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控制紫花苜蓿害虫的危害,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质量。2011年5-8月,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济南唐王紫花苜蓿害虫和天敌昆虫的种类,分析了主要害虫及天敌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昆虫种类繁多,共7目14科32种,其中主要害虫有蚜虫、蓟马、叶蝉、盲蝽,主要天敌有草蛉、瓢甲、食蚜蝇等。蚜虫5-6月份危害严重,7-8月份少量发生;蓟马在紫花苜蓿的整个生长季节均有发生;叶蝉和盲蝽的发生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6月中旬和7月中旬。本研究为控制紫花苜蓿害虫提供直接、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8.
烤烟不同叶位叶片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同一品种、同一施肥水平、同一栽培条件下,对烤烟不同叶位叶片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叶位叶片的非金属无机元素含量P叶位间变化程度最小,B、Cl叶位间变化程度较小,S叶位间变化程度最大;叶位与叶片的非金属无机元素P、S、Cl、B含量不存在相关性.(2)不同叶位叶片的金属无机元素含量K叶位间变化程度最小;Ca、Mg叶位间变化程度较小,Cu、Mn含量叶位间变化程度较大,Zn叶位间变化程度最大;叶位与叶片的金属无机元素C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K含量呈极显著强负相关,;与Cu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Mg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Mn、Zn含量不存在相关性.(3)不同叶位叶片的有机成分含量总糖叶位间变化程度最小,总氮的叶位间变化程度较小,烟碱含量叶位间变化程度最大;,叶位与叶片的有机成分总氮含量呈极显著强正相关,与总糖、烟碱含量不存在相关性;与氮碱比、糖碱比(烟叶品质指数)均呈极显著强负相关. 相似文献
29.
为明确保护地菜豆菌核病的田间发病规律,为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分析,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季节菜豆菌核病的发病情况,以及气象因子与菜豆菌核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表残花带菌检出率秋季高于春季;植株茎蔓发病率和豆荚发病率,秋季显著高于春季;10月份是菜豆菌核病的发病高峰期;在发病适期内,阴雨日数与发病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方程式为Y=-7.5425+1.7153X,相关系数r=0.8516;天津地区菜豆菌核病菌能以菌核形式在土壤中安全越冬。秋季低温多雨有利于菌核病发生和流行,发病率与阴雨日数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0.
为明确甘肃省河西走廊沙棘枝枯病的发生与为害情况,采用定点、定期观察和大面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河西地区沙棘上发生的枝枯病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病主要为害枝干,严重时造成枝干枯死或树体死亡。经调查,气候条件是引起该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诱因,其次是树势衰弱。通常春季气温回升早、降雨早,发病早而且严重,降雨越多,发病越严重;一般沙棘枝枯病发病适温为25℃左右,温度低于20℃和高于30℃都不利于病害的发生。新老沙棘混栽林、管理粗放、结果量大,发病严重。另外,沙棘枝枯病发生严重会造成树皮伤口多而深,为沙棘干缩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有利途径,因此,一般沙棘枝枯病发生严重的树林干缩病发生相对也比较严重。经调查研究分析,初步确定沙棘枝枯病是沙棘树上新发生的一种枝枯病,病害的发生总体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