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8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602篇
林业   729篇
农学   471篇
基础科学   131篇
  2564篇
综合类   2899篇
农作物   388篇
水产渔业   325篇
畜牧兽医   1046篇
园艺   217篇
植物保护   274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354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551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745篇
  2011年   509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油茶籽主要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了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转化及营养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油茶籽成熟过程中,鲜籽含水率持续下降,鲜出籽率变化不大,鲜籽出仁率小幅上升,干出籽率和含油率不断上升。油茶籽油中的酸值和过氧化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酸相对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亚油酸和亚麻酸相对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8和-0.957。油茶籽成熟过程中,油脂积累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r=-0.289),与可溶性淀粉(r=0.836)和可溶性蛋白(r=0.703)含量变化均呈显著正相关。α-生育酚含量变化基本上是先增加,在9月28日达到最大值0.153 mg·g-1后基本维持稳定,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随着油茶籽的成熟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42.
日粮添加不同水平蛋氨酸硒对肉牛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怿  刘强  张福元 《饲料工业》2007,28(1):46-49
选用4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西门塔尔阉牛(体重为420kg、年龄2.5岁),采用4×4拉丁方设计,以混合精料和风干玉米秸秆作为基础日粮,研究1.3倍维持需要水平下,日粮添加不同水平蛋氨酸硒(0、0.3、0.6、0.9mg/kg,以干物质为基础)对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0.3和0.6mg/kg组日粮OM、CP、EE、NFE、NDF、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6和0.9mg/kg组DN、RN和RN/D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6mg/kg组与对照组相比Se、Ca、P、Cu、Fe、Mn的存留率显著提高,Zn、Mo和S的存留率无显著差异;0.6mg/kg组血清TG、GLU、ALB、TP、ALT、AST、SOD、GSH-px、GS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6mg/kg组血清Se、C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43.
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积累特征及一次性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目的】探讨实现超高产夏玉米(≥12 000 kg?hm-2)简化、高产和高效施肥技术。【方法】2007年和2008年在河南省浚县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超高产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分配和积累特性及具有知识产权的缓/控释氮肥施用效果。【结果】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至灌浆中期是超高产夏玉米两个氮素吸收关键时期,从出苗到吐丝期,叶片是氮素的分配中心,吐丝期以后,籽粒/果穗成为氮素的分配中心;吐丝后超高产夏玉米氮素吸收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40%—48%,生育后期土壤充足供氮促进夏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保证籽粒灌浆,对实现超高产至关重要。苗期一次性施用缓/控释氮肥的植株氮素积累量比常规2次施氮提高了6%—7%,产量提高了3%—4%,氮肥利用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1.26—1.59 kg?kg-1。【结论】施用缓/控释氮肥有利于超高产夏玉米生育后期氮素吸收利用,实现了超高产夏玉米的一次性施肥,增产显著且省工高效。  相似文献   
44.
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边界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晋西黄土区典型刺槐×天然草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复合系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分布特征及边界效应,旨在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土地合理利用和林草复合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复合系统内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不同斑块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在0~20 cm土层体现得尤为明显;2)土壤...  相似文献   
45.
马一科  于夜阳  秦琳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92-15794
[目的]为营养液深液流技术在设施番茄高产优质栽培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营养液深液流栽培为栽培方式,荷兰“百利”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无土栽培试验确定了适用于该栽培方式的营养液配方。[结果]适宜的营养液温度为22~32℃。营养生长期的适宜营养液浓度为1500~2500μS/cm,结果期的适宜营养液浓度为3000~4000μS/cm。2008年7月12日,对大栽培池中的番茄植株进行了第1次采摘,成熟果32个,挂果12个,成熟果单果重约130g,平均直径约65mm,最大直径约80mm。到2008年10月1日,大栽培池番茄植株累计采摘成熟果162个,挂果43个;其冠层面积约10m2,根茎直径为26.68mm,番茄长势良好。[结论]该试验为各种蔬菜、瓜果的无土栽培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6.
该文对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油松水源保护林主要养分元素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油松水源保护林的生物量为92.627 kg/hm2,油松林5种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储存量为695.17 kg/hm2,各器官中5种养分元素储存量排序是针叶>枝>干>根。油松林每年从土壤中吸收的5种养分元素量为85.37 kg/hm2,吸收量占0~30 cm土层中5种养分元素总量的0.34%、有效养分量的3.30%;年吸收量中存留量为35.91 kg/hm2,凋落物归还量为49.46 kg/hm2,降水输入的养分元素量为26.04 kg/hm2。5种养分元素的吸收系数排序为N>P>K>Ca>Mg,利用系数排序为Mg>K>P>N>Ca,循环系数排序为Ca>N>P>K>Mg,周转期排序是Mg>K>P>N>Ca。   相似文献   
47.
为揭示北京市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养分平衡与负荷状况,利用物质流分析中"输入=输出+盈余"的物质守恒原理,以氮素养分为介质建立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平衡模型.根据北京地区密云、房山2007年统计资料和文献查询获取的参数,估算了密云、房山氮养分输入、输出以及养分盈余,并分析了养分产生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2007年损失进入大气和水体环境中的养分总量分别为4 255.26 t和7 728.95 t,盈余在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中的养分总量分别为7 320.51t和14 566.64 t,通过损失途径进入环境和盈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单位面积耕地氮养分负荷高风险地区集中在密云、房山的东部地区.通过对比研究.分析氮养分损失态和盈余态负荷基本趋势,找到了污染潜势产生原因.提出了促进农出氮平衡与降低氮养分负荷相应的调控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8.
湖北省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I.土壤主要养分限制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分析了湖北省花生主产区的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并在田间试验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湖北省花生主产区土壤普遍缺氯,部分地区缺磷,大面积缺钾和硼.平衡施肥能够明显提高花生产量,但不同地区花生对各元素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应该在测土基础上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49.
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下降,而NDF、ADF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青贮后NDF、ADF含量显著高于青贮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青贮前(P〈0.01),而蛋白质、灰分含量却有所不同,第一茬植株青贮后蛋白质、灰分含量均显著下降,第二茬植株青贮后蛋白质、灰分含量均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50.
砷污染对植物、动物和人体均产生毒害作用。研究砷元素与磷、钾、钙等元素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蜈蚣草体内磷的浓度会随着培养液中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并不存在拮抗关系;蜈蚣草羽叶表皮细胞中砷和钾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蜈蚣草中砷的累积量会同时受介质中砷水平和钙水平的限制。在提高介质中的砷浓度时,蜈蚣草根部的镁浓度逐渐降低,但对叶柄和羽叶中的镁浓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