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5篇
  免费   797篇
  国内免费   731篇
林业   2473篇
农学   1528篇
基础科学   334篇
  866篇
综合类   4081篇
农作物   1006篇
水产渔业   458篇
畜牧兽医   963篇
园艺   275篇
植物保护   79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587篇
  2012年   697篇
  2011年   778篇
  2010年   678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642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604篇
  2005年   520篇
  2004年   423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242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70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厚朴遗传改良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童再康  斯金平 《经济林研究》2000,18(1):13-15,18
在厚朴种源试验和主产区采样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厚朴种内主要经济性状的层次变异和遗传;依据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和厚朴遗传改良的目标,确定了鄂西小凸尖型厚朴为优良种源区,浙、闽中间型为次优种源区。以树高、胸径、皮厚、树皮类型以及粉末颜色、油性、易磨性为主要选择性状,进行种源、单株二水平联合选择,提出了遗传改良的系统程序和方法。为厚朴中药材人工基地建设实现优质、高产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992.
光皮桦天然林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李建民 《林业科学》2000,36(2):122-124
光皮桦 (Betulaluminifera)为桦木科落叶大乔木 ,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材质好、用途广、落叶量大、繁殖容易等特点 ,是一种极有推广前途的优良速生用材树种。由于材质致密坚韧 ,是室内装璜的优质用材。近几年来对天然林过度采伐 ,使得光皮桦天然林资源锐减 ,而人工造林并未引起重视 ,使光皮桦处于渐危状态。为此 ,通过对福建邵武光皮桦天然林进行群落学分析 ,以期为保护光皮桦天然林和推广光皮桦人工造林提供理论依据。1 研究地点与方法调查地点位于福建省邵武二都村天然阔叶林 (东经 1 1 7°59′,北纬 2 7°44′) ,该片…  相似文献   
993.
湿地松半同胞家系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综合选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是优良的纸浆材与建筑材树种,对湿地松的遗传改良,过去侧重于生长性状方面,材性改良仅做了些基础性的工作(管 宁等,1993)。本研究旨在探索湿地松半同胞家系生长、形质和木材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并利用选择指数,按不同材种(纸浆材、建筑材)培育目标,选择一批生长、形质和材性均优良的湿地松半同胞家系供生产上推广应用。1 材料与方法湿地松半同胞家系测定林设置在湖南省汨罗市桃林林场,属湿地松最适宜引种区。试验于1981年造林,完全随机区组设计,5次重复,6株单行小区,株行距3m×3m。共…  相似文献   
994.
桉属树种/种源试验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省江门地区为调整人工林树种结构,提高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发展以阔叶树种为主的人工林。现桉树(Eucalyptus spp.)已成为该市营造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的主要树种[1]。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从澳大利亚引进桉属树种,进行桉属树种/种源试验,为江门市选出更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桉树树种和优良种源,促进该地区桉树人工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5.
油松生长性状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伯望  沈熙环 《林业科学》1992,28(5):450-455
近30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林木早期选择的可靠性、年限和遗传增益等作了探讨,多数试验材料对林木早期选择持肯定态度。国内近10年来对一些树种作过研究,也表明早期选择是可能的。子代测定试验林是早期选择研究的理想材料,但只适用于育种研究历史长或轮伐期短的树种。国内除杉木外,其它树种都以解析木、伐倒木或无性系为研究材料。目前我国最早营建的油松子代林木15年,且面积小,还不可能提供这项研究所需的足够数据。本文用树干解析材料,综合前人的方法,并从个体生长节律和群体竞争性分化的角度研究了油松生长的早晚期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996.
马尾松造纸材种源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南、中、北亚热带地区三片九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中(广西南宁、江西安福、浙江鄞县),采集9个代表性种源试样,测试28项包括木材构造、物理和化学的性状,进行种源间比较选择,结果是:①经试验点内及多点方差分析,各性状种源间差异远大于种源内个体间差异,且种源与试验点间存在互作。②主要造纸经济性状(管胞宽、长宽比、双壁厚、腔径和壁腔比等)遗传力估值均大于0.6,受强度的遗传控制。③材性与生长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在马尾松速生地区作高、径性状的正向选择会导致种源或个体的管胞长宽比、晚材率和壁腔比下降,管胞宽度及腔径增大,这为间接选择提供依据。④取与造纸性能关系紧密的11项木材性状,综合选择出高州、宁明、吉安和德江等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997.
马尾松菌根真菌的筛选及圃地接种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998.
999.
湖北省马尾松天然林同工酶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丙烯酰胺垂直平板电泳法,对天冬氨酸转氨酶(GOT)、丙氨酸氨酸酶(AAP)、亮氨酸氨酸酶(LAP)、6-磷酸葡萄糖酶(60GD)、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莽草酸脱氢酶(SHDH)等 6种同工酶系统的 12个基因位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共发现 36个复等位基因。结果还表明,马尾松天然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其多态位点百分率(PL)为56%,平均杂合率(He)为0.285,等位基因平均数(Na)为2.29;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Ne)为1.42;马尾松天然群体间的变异量只占总变异量的8.8%左右,而约91%以上的变异只存在于单个的小群体内的单株间;湖北省马尾松天然群体内存在较为严重的近亲交配现象,近交系数(Fis)平均为 0.202。  相似文献   
1000.
Spatial structure of 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populations of forest tre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 K. Epperson 《New Forests》1992,6(1-4):257-278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structure of genetic variation are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population genetics of forest stands. Combined with limits to seed and pollen dispersal, spatial structure affects the level of inbreeding and the action of natural selection. The genetic constitution of stand regeneration, following different forestry practices, is also influenced by spatial structure. For example, natural regeneration with seed trees involves sampling seed trees from a stand that may be genetically nonhomogeneous. This paper review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ults on spatial patterns of genetic variation, produced under limited gene flow and selection, in terms of recently developed spatial statistics (e.g.,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Genetic correlations in samples from spatially structured populations are also described, as well as how spatial samples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of genetic variation, and how inferences can be made about (spatially distributed) components of fitness and y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