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用二苯代苦味肼自由基(DPPH)-TLC法和酶标仪法对地生枝顶孢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了分析,发现茵丝体和发酵液的各种溶剂提取物均具有清除自由基的活性,但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有差别,其中以75%乙醇提取物效果最佳,茵丝体和发酵液75%乙醇提取物在浓度为5.0 mg·mL-1,于37℃保温10 min时,对0.2 mg·mL-1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63.75%和91.23%.  相似文献   
22.
以引起果蔬采后病害的重要病原物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为研究对象,探究离体条件下不同浓度磷酸钠对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及其初步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磷酸钠处理均可抑制T. 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此外,2.0 mg/mL磷酸钠处理降低了T. roseum胞外相对电导率,提高了胞外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胞外可溶性糖含量。扫描电镜结果显示,2.0 mg/mL磷酸钠处理的孢子表面粗糙且发生皱缩。因此,离体条件下磷酸钠能够抑制T. roseum生长,其抑菌机理与细胞膜结构的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23.
在温度(27±1)℃和光照12L∶12D的条件下,用PD培养液对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clineata (Thom & Raper) Bejami)Dh菌株进行液体振荡培养(100 r/min),测定不同接种量和液体培养时间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含干菌丝生物量为23.8 mg/mL的母液按1%~15%(V/V)的比例接种后,培养60 h以上,1%~15%各接种量处理均能产生21 mg/mL以上的菌丝生物量.通过逻辑斯蒂生长模型拟合,发现该菌在上述液培条件下的最大菌丝生物量为36.7 mg/mL左右.  相似文献   
24.
利用观赏植物富贵竹(Disporum cantoniense Merr)加工后的废茎、叶作为培养料培养4种食用菌,以棉籽壳培养料为对照。结果表明,测试的4个食用菌品种,其菌丝体均可在富贵竹废料上生长。经分析,洛巴伊口蘑(Tricholoma lobaynsis)在富贵竹废料中的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为CK→废叶→废茎。香菇(Lentinula edodes)从快到慢的顺序为CK→废叶→废茎。姬松茸(Agaricus blazei)的顺序为废茎→废叶→CK。杏孢菇(Pleurotus eryngii)的顺序为CK→废叶→废茎。  相似文献   
25.
以4个双孢蘑菇菌株As2796、W192、W136、W20为材料,观察其在杏鲍菇菌糠栽培基质上的发菌状况及产量。结果表明,4个供试菌株在杏鲍菇菌糠基质上均可发菌,表现最好的为W192菌株,其菌丝发菌速度快、长势强、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短(19 d),发菌至出菇时间为45 d,菌丝稠密而整齐、颜色洁白;其次为As2796和W136,菌丝发菌速度较快,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为20 d,发菌至出菇时间分别为46 d和47 d,菌丝稠密而整齐、颜色洁白;较差的为W20,菌丝发菌速度慢、长势弱,菌丝长满料层的时间为21 d,发菌至出菇时间为49 d。子实体表现最好的为W192,其菌盖大小适中且厚,直径为3.85 cm,厚度为2.16 cm,菌柄粗短,不易开伞,菇质最好;其次为As2796和W136,菌盖厚度分别为2.13 cm和2.14 cm,直径为3.89 cm和3.25 cm,菌柄略细微长,菇质中等;较差的为W20,菌盖薄且小,厚度为2.10 cm,直径为3.13 cm,菌柄细长,菇质较差。W192产量最高,达到53.44 kg/m~2;其次为As2796和W136,分别达到46.73 kg/m2和44.43 kg/m~2;产量较差的为W20,仅42.53 kg/m~2。  相似文献   
26.
通过分析3种菌根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tinctorius)、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grevillei)、血红铆钉菇(Gomphidiusviscidus)的5个菌株的生长营养条件,确定了合成培养基中适合于4个菌株生长前期、后期的最佳营养条件。最佳营养条件下的菌丝体生长率和菌丝体干重都比其它条件下大大提高。试验还得出了5个菌株产气、产酸、好氧性及产色素等生理学特性,为接种菌上山造林后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以多糖得率为测定指标,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对杏鲍菇菌丝体水溶性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体水溶性多糖的提取条件为:料水比1∶4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水溶性多糖得率为8.27%。  相似文献   
28.
为探讨黄芪多糖、酵母胞壁多糖和虫草菌丝体多糖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分为对照组和黄芪多糖、酵母胞壁多糖、虫草菌丝体多糖,3种多糖等量复配4个试验组。每组选用昆明种小鼠40只,对照组小鼠每只灌胃1mL生理盐水,黄芪多糖、酵母胞壁多糖、虫草菌丝体多糖和3种多糖等量复配组小鼠每只灌胃量为140mg多糖/kg体重,每隔10d取样1次,分别检测增重率、免疫器官指数、血细胞数和外周血IgG含量。结果表明,黄芪多糖组、酵母胞壁多糖组和虫草菌丝体多糖组均可显著提高小鼠增重率、免疫器官指数、血细胞数目及外周血IgG含量(P<0.05),复合多糖组则与单多糖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3种多糖组及其混合多糖组均能提高小鼠免疫力,且最好的为混合多糖组。  相似文献   
29.
以鸡腿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氮源配方对菌丝体生长及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氮源的栽培料其菌丝长势、密度、颜色、生长速度、菌袋质地、产量均优于没有添加氮源的栽培料,且添加氮源为7%麸皮的栽培料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而其余各项指标均表现为添加氮源为3.5%麸皮和3.5%玉米粉的栽培料最好。  相似文献   
30.
白灵菇菌丝体与子实体有效成分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紫外扫描以及氨基酸分析等方法对白灵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白灵菇菌丝体和子实体可溶性物质、可溶性蛋白、总糖、还原糖、氨基态氮含量相近;菌丝体与子实体紫外扫描峰形基本相似;氨基酸的组成一致,并且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菌丝体中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子实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