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9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505篇
基础科学   48篇
  271篇
综合类   899篇
农作物   159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148篇
植物保护   19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阐述了从不同来源豆类的分离蛋白中提取亲脂蛋白的方法,并对这些不同来源的亲脂蛋白进行了结构验证与性质对比。通过电泳、溶解度、表面疏水性、热效应和二级结构相对含量等指标分别从结构和理化性质两方面分析提取出的蛋白是否为亲脂蛋白及这些蛋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4种提取物(大豆亲脂蛋白、黑豆亲脂蛋白、绿豆亲脂蛋白、豌豆亲脂蛋白)中蛋白质量分数在84%~86%之间、脂质质量分数在13%~13.5%之间。电泳、拉曼光谱及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4种蛋白组分中大豆亲脂蛋白、黑豆亲脂蛋白和绿豆亲脂蛋白结构相似,而豌豆亲脂蛋白略有不同,主要与二级结构稳定性的差异有关。差示扫描量热结果表明,4种蛋白组分仍然是混合物,变性温度范围为60~74℃,而从宏观角度测定的蛋白表面性能也证明了提取出来的4种蛋白均为亲脂蛋白组分。  相似文献   
62.
Cd~(2+)处理对两种豆科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Cd^2 处理对2种豆科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浓度(500μmol.L^-1)的Cd^2 处理能明显影响绿豆和箭舌豌豆幼苗的生长,使2种豆科作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的伸长生长与干物质积累均低于对照。这种影响与Cd^2 处理降低根系活力、叶片中的总钼(Mo)量、硝态氮以及全磷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NR)等有关。相比之下,Cd^2 处理对绿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大于对箭舌豌豆的,暗示后者的幼苗生长对Cd^2 胁迫的忍耐性较强。  相似文献   
63.
超声波对菜豆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菜豆种子粗酶液经乙醇-氯仿、丙酮沉淀、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dex G-75柱层析,获得比活力为127.45U/mg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该酶活性受H2O2和KCN强烈抑制,经电泳鉴定为3种SOD同工酶,部分纯化的SOD证明为Cu,Zn-SOD,经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其中1种电泳纯的酶,超声波处理此酶后,酶活力发生改变,适宜的超声波参数能显著提高酶活力,经超声波处理后,SOD的紫外吸收光谱无明显变化,而紫外差示光谱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出现正峰和负峰。  相似文献   
64.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了室内繁蚜过程中豆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豆蚜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有三类,分属三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的特征根为3.34,是营养属性,对豆蚜种群消长的影响主要在繁蚜后期;第二主成分特征根为3.02,是生长率属性,主要在繁蚜中期起作用;第三主成分特征根为2.25,主要在繁蚜初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65.
为了探索红小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采用灰色关联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13个红小豆品种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3.56%~2.37%,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分枝数,最小的为生育期;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单株荚数、分枝数和生育期与单株产量关联度较高;相关分析表明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在红小豆辐射诱变高产突变体的选择中,首先应该把单株荚数作为选育的重点标识性状。  相似文献   
66.
全妙华  陈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89-10590,10718
[目的]研究不同四棱豆品种的光合特性,为四棱豆栽培或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13个四棱豆品种为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光合生理参数,以及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比叶重,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探讨Pn与生理因子间的关系。[结果]在不同四棱豆品种中,Pn、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比叶重均存在差异,其变化范围分别为17.2~21.9μmol/m2.s、2.167~3.015mg/g、33.7~86.5cm2/片和35.6~68.73g/m2;各生理影响因子与其Pn呈相关性,其中Tr与Pn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中翼一号、K0006、K0021等品种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在生产上可作为栽培或品种改良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67.
干旱区红小豆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3414"试验方案,研究了干旱区红小豆施肥效应和土壤供肥特性,以期为该区红小豆高产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红小豆产量高于不施肥处理,以N_2P_1K_1处理的红小豆产量和产投比最高。钾肥对红小豆的增产率最大,为13.7%~16.9%;其次是氮肥,增产率为6.1%~12.1%;最后是磷肥,增产率为0.6%~6.4%,即对红小豆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钾、氮、磷。由红小豆肥料效应方程可知,达到最高产量的N、P_2O_5、K_2O平均施肥量分别为98.5、109.0、97.5 kg/hm~2,产量为1 320 kg/hm~2,产投比为8.8;达到最佳产量的N、P_2O_5、K_2O平均施肥量分别为86.4、110.8、95.8 kg/hm~2,产量为1 302 kg/hm~2,产投比为9.0。此外,红小豆施肥试验期间,土壤地力贡献率为81.1%,土壤肥力中等,施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小豆矮秆窄叶突变体(nld)的遗传行为及观察矮秆窄叶突变基因控制的农艺性状的变化。【方法】选用高秆小豆种质资源GM904与nld进行杂交,对亲本和F2、F3、F4各世代分离群体中个体形态进行调查统计,对株高、茎粗、主茎节数、第1至5节间长、前10节间长、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荚长、荚宽、单株荚数等15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中矮秆窄叶性状由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前10节间长、荚长、单株荚数的广义遗传力达到0.9以上,可作为小豆杂交育种的选择指标。【结论】矮秆窄叶突变基因导致株高变矮,叶变窄,茎变细,主茎节数减少,各节间长缩短,荚变小,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9.
以山楂、板栗和红小豆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山楂栗子羊羹加工配方.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感官评分值为响应值,研究了白砂糖、琼脂、山楂泥和栗子酱添加量4个因素对山楂栗子羊羹品质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原料配方为:白砂糖166 g,琼脂9.5 g,山楂泥106 g,栗子酱133 g,红豆沙150 g.在该配方下得到的山楂栗子羊羹感官评分为89,与模型预测值89.597 6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0.
吴跃开  陈波涛  欧国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48-3349,3382
[目的]咖啡豆象是世界性仓储害虫,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与重要能源植物麻疯树的生态区重叠,有必要调查其对麻疯树的危害性。[方法]以贵州罗甸种植区为调查点,对野外麻疯树林分及室内果实储藏物进行调查,掌握害虫发生情况及其为害后果,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确定。[结果]咖啡豆象在罗甸麻疯树种植区普遍分布,室内及林间均见其发生为害;成虫取食真菌,对麻疯树果实的直接为害性很小,但成虫将卵产于果皮内,幼虫在其中孵化并取食,最终可将果皮蛀空,从而对果实造成直接为害;另外,咖啡豆象还可能具有一系列的潜在危害性,包括直接蛀食种子、传播病原物、威胁产区其他经济作物等。[结论]麻疯树是咖啡豆象的新寄主,咖啡豆象对其有一定的危害性,对其产品、其他经济作物有潜在的危害性,应加强对咖啡豆象的研究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