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梁萍 《中国饲料》2022,1(3):118-121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养殖大黄鱼所需的生物饵料由于成本高、营养成分和产量不稳定,已经不能满足育苗生产的需求,用微胶囊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已成为一种趋势.试验以10日龄的大黄鱼稚鱼[(2.62±0.24)mg/尾]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2 d的养殖试验,使用微胶囊饲料(MED)分别代替0%、25%、50%与75%的生物饵料(LP...  相似文献   
82.
以苦杏仁油为芯材,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探讨了一种效果较好的苦杏仁油微胶囊制备工艺。将包埋率作为评价标准,先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使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试验,由此比较芯壁材配比、固形物含量、均质压力及进风温度4个因素对苦杏仁油微胶囊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力大小。结果表明,当产品包埋率达到最高值88.43%时,芯壁材配比为1:3(g:g),固形物含量为31%,均质压力为35 MPa,进风温度为190℃时,产品为浅黄色粉末,略有清香,颗粒较为干燥、细腻。  相似文献   
83.
复凝聚法制备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为芯材,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甲维盐微囊。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甲维盐的质量分数,甲维盐的紫外最大吸收峰为243 nm,其浓度对吸光度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5.84x+0.005 2。研究了不同壁材浓度和不同芯壁材比例对甲维盐微囊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大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凝聚法制备的甲维盐微囊包封率在62%左右,甲维盐微囊质量与芯壁材比例和壁材浓度有关,合适的壁材浓度以及合适的芯壁材比例有利于提高微囊质量。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丁香酚微囊的制备工艺,并对所制备的微囊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以海藻酸钠为囊材、丁香酚为囊心、吐温-80为乳化剂制备丁香酚微囊,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对微囊的形态、药物包封率及其挥发性进行检测。【结果】丁香酚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5 g/L,海藻酸钠与丁香酚质量比为1∶1,吐温-80添加量为0.3%。按以上工艺所制备的丁香酚微囊呈圆球形,表面光滑,粒径为35~65μm的丁香酚微囊占76.1%~78.4%,丁香酚含量为820.7~823.5 mg/g,包封率为87.5%~87.8%。100℃加热后10 h,微囊中丁香酚的挥发率为13.4%,而原料药丁香酚的挥发率为42.4%(P<0.01)。【结论】确定了丁香酚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所制备的微囊圆整光滑,包封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5.
农药制剂的形态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持效期及在环境中的残留量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植物源农药鱼藤酮制剂的最佳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2.5%鱼藤酮微胶囊悬浮剂在普通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2.5%鱼藤酮微胶囊悬浮剂在普通白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2.58~2.74 d和2.88~3.07 d;施药量为100 g·(667 m~2)~(-1)和150 g·(667 m~2)~(-1)时,鱼藤酮在普通白菜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符合残留要求,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评估口服自主研制的金霉素微囊化颗粒对绵羊瘤胃微生物菌群数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质量(29.0±2.3) kg、6月龄左右、体况良好的18只绵羊,随机分为6组,包括1个空白对照组和5个给药组,每组3只。空白对照组只饲喂基础饲粮;5个给药组分别为试验I组:基础饲粮+普通金霉素预混剂颗粒,试验II组:基础饲粮+氢化油处方组金霉素微囊化颗粒,试验III组:基础饲粮+PEG4000/单甘脂(质量比为5∶5)处方组金霉素微囊化颗粒,试验IV组:基础饲粮+氢化油/单甘脂(质量比为9∶1)处方组金霉素微囊化颗粒,试验V组:基础饲粮+氢化油/单甘脂(质量比为8∶2)处方组金霉素微囊化颗粒。给药组绵羊金霉素最终给药剂量均为25 mg/kg,每天给药1次且均在晨饲前灌胃给药,连续给药5 d,通过瘤胃液采样器采集瘤胃内容物。采集的瘤胃内容物经4层纱布过滤后,收集滤液装于冻存管内,所有样品经液氮速冻后置于?80 ℃保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对绵羊瘤胃液相瘤胃微生物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与普通金霉素预混剂颗粒相比,氢化油/单甘脂(质量比为9∶1)处方组金霉素微囊化颗粒有较好效果,只显著增加了产琥珀酸拟杆菌的数量,对绵羊瘤胃其他微生物菌群数量影响均不显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氢化油/单甘脂(质量比为9∶1)处方组金霉素微囊化颗粒及PEG4000/单甘脂(质量比为5∶5)处方组金霉素微囊化颗粒有相对较好效果,分别只对牛链球菌及产琥珀酸拟杆菌的数量有显著降低趋势,对绵羊瘤胃其他微生物菌群数量影响均不显著。结论 氢化油/单甘脂(质量比为9︰1)处方组金霉素微囊化颗粒对绵羊瘤胃微生物数量抑制作用较小,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87.
为提高小檗碱生物利用度,并改善其对动物的适口性,采用醇提法从黄连中提取出小檗碱成分,以液中干燥法制备小檗碱成分肠溶微囊,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微囊形成的几个关键条件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小檗碱成分肠溶微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小檗碱∶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1∶7,HPMCP∶丙酮乙醇混合液=1∶20,丙酮乙醇混合液∶液体石蜡=1∶5,司班80∶液体石蜡=6∶100。以此工艺制备3批微囊,其平均包封率为93.32%,微囊外观规整,呈现均匀的流动性和分散性,粒径大小在5~55μm,平均粒径为30.54μm;微囊在人工胃液中2h内溶出少于2%,而在人工肠液中2h释放达到97.343%,几乎达到完全释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要求。  相似文献   
88.
建立了红景天苷缓释微囊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其遗传算法优化技术。结果表明,结构为5-12-3的神经网络模型能较为精确地拟合测试的样本数据,其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4%;遗传算法优化的红景天苷缓释微囊制作最佳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与红景天苷的质量比为2,海藻酸钠浓度为30g/L,壳聚糖浓度为5g/L,氯化钙浓度为10g/L,壳聚糖溶液pH值为6.35,该工艺参数下的最大适应度较单因素及二次旋转组合试验中的最大适应度高14%,且最佳工艺参数下载药量、包埋率和决定系数的预测值和试验值基本相符。说明用神经网络模型描述微囊制作参数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用遗传算法优化微囊制作工艺参数,能设计出性能最佳的微囊制作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9.
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型设备,对大蒜提取物(大蒜精油)进行微胶囊化,并对影响大蒜提取物微胶囊造粒过程及包埋率的多种因素进行了系列研究,确定物料流速为0.4mL/s,喷雾气体压力为0.15MPa,物料粘度为2590mPa·s,得出了微胶囊产品状态质量与物料流速、喷雾气体压力和物料粘度之间的关系方程;壁材和心材质量比为1∶1,乳化剂配比为0.2%吐温-80+0.1%单甘酯,壁材浓度为27.5mg/g时得到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6.88%,产品收得率71.22%。  相似文献   
90.
阐述了微胶囊技术的特点及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介绍了显微镜在微胶囊产品研制过程中的应用范围、作用及重要性。介绍了利用显微镜观测微胶囊制备过程及产品形貌的操作方法,并展望了微胶囊技术在人造板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