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18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9篇
  41篇
综合类   203篇
农作物   9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龙眼荔枝属间原生质体电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龙眼的幼胚培养诱导、筛选出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 ,由之建立了胚性悬浮细胞系 ;用同样的方法建立了荔枝的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系 .龙眼的胚性悬浮细胞和荔枝的胚性愈伤组织在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各 10 .0g· L-1的 CPW- 13M的酶解液中酶解 ,经纯化后可得到较为纯净的原生质体 .采用电融合方法进行两种原生质体融合处理 ,获得了适宜的融合参数 ,融合率达 2 0 %以上 .融合产物经初步培养 ,形成了多细胞团  相似文献   
22.
以龙眼石硖品种为材料,采用改良涂片法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龙眼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蕾大小,花药颜色有密切关系,在同一花蕾甚至同一花药中表现不同步性。(2)龙眼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存在染色体片段、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分裂不同步、微核及多分体等异常现象,从细胞遗传学水平上分析了龙眼花粉母细胞减...  相似文献   
23.
果实采前套袋对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福建省主栽龙眼品种“福眼”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对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套袋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但降低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等营养物质含量,导致龙眼果实甜度下降、风味变淡。果实采前套袋降低了与龙眼果皮褐变密切相关的酚类物质(包括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了龙眼果实在贮藏期间果皮褐变的发生;同时,果实采前套袋明显减轻由采前病原菌潜伏侵染所致的采后龙眼果实病害,提高果实耐贮性,延长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24.
分析比较了龙眼各营养器官之间、同品种不同结果母枝类型间、同品种不同植株之间、不同龙眼品种之间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龙眼各营养器官皆含有多糖成分,且差异显著,依次为叶(4.575%)>新梢(1.928%)>枝条(1.644%)>根(0.918%);同一营养器官仅在不同成熟期的部分龙眼品种间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5.
龙眼果皮微细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及其与果实耐贮性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龙眼果实极不耐贮藏,采后极易失水、褐变和腐烂。无包装的福眼龙眼在(10±1)℃、50%RH下贮藏1d,果实失重5.84%,果皮失水13.59%,果皮开始褐变;贮藏2 d时果实失重10.37%,果皮失水26.40%,大部分果皮发生褐变;果皮褐变与果实失重、果皮失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果实失水主要发生在果皮而不是果。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可极显著(P<0.01)地减少果实失重和果皮褐变。用扫描电镜观察龙眼果皮结构,发现其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组成。外果皮周皮层薄;外果皮表面栓质少,未形成连续的栓质层;外果皮表面有许多相互连接的微裂口和形状、大小不同的皮孔;中果皮细胞间隙多、空隙大;皮孔通道与中果皮细胞间隙相通。龙眼果蒂部由维管束、石细胞和通气组织组成,具有大的细胞间隙和胞间腔。这些显微结构易引起采后果实失水、果皮褐变和病原微生物侵染,从而导致果实耐藏性和抗病性差。讨论了龙眼外果皮表面主色为褐色和内果皮比外果皮更容易褐变的解剖学原因及龙眼果皮结构与果实保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龙眼果实潜伏性病原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快速、简便的果肉分离法,从健康龙眼果实中分离潜伏侵染的真菌。经形态和致病性鉴定,2个分离频率较高的潜伏侵染真菌为龙眼拟茎点霉[Phomopsis longanae Chi]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 Maubl.];不同发育阶段的龙眼果实分离结果表明,龙眼拟茎点霉在花期RH可侵染,而可可毛色二孢主要在龙眼果实膨大期侵染。研究结果为制定龙眼果实采后病害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以龙眼体胚发生早期的胚性培养物为材料,通过简并引物结合PCR进行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的技术,克隆到了龙眼体胚相关未知蛋白基因DlUP-5全长序列,其cDNA全长为887 bp,由681个核苷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6个氨基酸(GenBank登陆号为GQ443759).该基因推导的蛋白分子质量为24511.9 u,理论等电点pI为9.65;该蛋白是Frigi-da-like蛋白质家族成员,是一个具有Frigida组件,无典型信号肽结构,无跨膜螺旋的亲水性蛋白;不规则卷曲是其最大量的结构元件,并且主要集中在C端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均有表达,呈"N"形趋势,其中以不完全胚性紧实结构阶段最高,而鱼雷形胚阶段表达量最低;方差分析表明,鱼雷形胚阶段DlUP-5基因表达量与其他7个阶段存在极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对DlUP-5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其在龙眼胚性愈伤组织胚胎发生能力、早期体胚正常发育和体胚成熟过程等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去壳龙眼果肉品质特性的影响,评价微波真空干燥工艺的可行性。【方法】以龙眼果肉干制品的收缩率、复水率、色泽、多糖含量、SOD活性和感官品质为评价指标,研究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5种干燥方法对龙眼果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5种干燥方法所得龙眼果肉的收缩率、复水率、色泽、多糖含量和SOD活性存在差异,微波真空干燥所制龙眼果肉的色泽最佳,收缩率、复水率、多糖含量和SOD活性仅次于真空冷冻干燥,但微波真空干燥的时间短、温度低、效率高,且所制龙眼果肉结构完整,金色饱满,质地适中,具有龙眼特有的风味,综合品质最好。【结论】微波真空干燥是最适的龙眼果肉干燥方法,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9.
采用低温振动研磨方式对龙眼干进行超微粉碎,探讨该粉碎方式对龙眼果肉全粉粒度分布、表观密度、流动性、溶解性、水分吸附特性及流变性等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粉碎时间的增加,龙眼果肉全粉粒径不断下降,且分布变窄;表观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休止角和滑角不断增大,龙眼果肉全粉流动性下降;溶解时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龙眼果肉全粉平衡水分含量不断增大;龙眼果肉全粉悬浮液的表观粘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为假塑性流体。说明该粉碎方式能对龙眼果肉干进行有效超微粉碎,但不同粉碎时间处理的龙眼果肉全粉物理特性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粉碎30~50 min得到的龙眼果肉全粉最好。  相似文献   
30.
简述四川泸县龙眼产业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基础设施、技术队伍、合作组织建设,加大投入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