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8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0篇
  49篇
综合类   245篇
农作物   54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0 毫秒
451.
通过对四川泸州2004~2011年荔枝产量与同期光、温、水等气象条件的对比发现,泸州荔枝产量丰歉与荔枝结果母枝的生长发育、花芽分化、开花以及果实发育等不同生长阶段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深入分析气象因子与泸州晚熟荔枝生长发育的关系,找出制约泸州荔枝丰歉的气象指标,在未来荔枝种植布局和防御措施上,主动避开不利气象因子的影响,充分发挥泸州晚熟荔枝优势,提高荔枝产量。  相似文献   
452.
荔枝果肉酚类物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工艺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荔枝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水果,其果肉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其果肉粗提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辐射和护肝活性。筛选对荔枝果肉酚类物质具有良好吸附、解吸性能的树脂,并优化分离工艺参数,为建立荔枝果肉多酚分离纯化工艺和鉴定荔枝果肉多酚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比较11种不同极性大孔树脂(HPD-200A、HPD-400A、HPD-100、HPD-500、HPD-600、HPD-722、HPD-826、D4020、NKA-II、NKA-9和AB-8)对新鲜荔枝果肉预冷80%丙酮/水酚类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的静态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分离荔枝果肉总酚和总黄酮均最佳的大孔树脂,考察其静态吸附动力学曲线,优化不同样液浓度(3.2、1.6、0.8和0.4 mg•mL-1)和不同上样流速(4.5、3.0和1.5 BV/h)动态吸附以及不同体积分数洗脱液乙醇浓度(95%、80%和60%)解吸工艺参数;通过与14种酚类物质标准品(儿茶素、没食子酸、绿原酸、香草酸、丁香酸、咖啡酸、表儿茶素、阿魏酸、四甲基邻苯二酚、香豆素、芦丁、槲皮素、白藜芦醇和槲皮素-3-O-芸香糖-7-O-鼠李糖)HPLC保留时间相比较的方法对所得组分酚类物质种类及其含量进行分析。【结果】HPD-826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和解吸荔枝果肉总酚和总黄酮的效果均较其它树脂好,其静态吸附4 h即可达到吸附饱和,吸附和解吸工艺参数为:荔枝果肉酚类提取物上样浓度0.8 mg•mL-1,上样速度3.0 BV/h,95%乙醇溶液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3.0 BV/h。经HPLC分析和鉴定,HPD-826分离纯化荔枝果肉酚类不会造成单体酚组成变化和明显损失(单体酚含量下降15%左右);荔枝果肉酚类物质主要由3,4二羟基苯甲酸、儿茶素、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表儿茶素、槲皮素-3-O-芸香糖-7-O-鼠李糖苷、阿魏酸和芦丁等9种单体组成,其中含量较高的依次是槲皮素-3-O-芸香糖-7-O-鼠李糖苷、芦丁和表儿茶素,三者合计占总量的94.37%。【结论】HPD-826型大孔树脂对荔枝果肉总酚和总黄酮有较好的分离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453.
螺旋环剥对幼龄‘桂味’荔枝果期光合和蒸腾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年生幼龄‘桂味’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Guiwei’)为试材,于5月果实发育期,从螺旋环剥处理和对照树上分别选取来自同一基枝的有果枝和无果枝,观察枝梢生长的情况并进行叶片光合和蒸腾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螺旋环剥有利坐果;螺旋环剥缩小有果叶与无果叶在光合效率上的差别,显著降低了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和羧化效率(CE),提高了光补偿点(LCP),削弱了光合效率;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Tr)极显著相关,螺旋环剥显著降低了叶片的Tr,Pn也下降但差异不显著,蒸腾作用减弱的程度比光合作用减弱的程度大;对照叶片的Pn和Tr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型,14:00时达最高峰,螺旋环剥叶片的Pn和Tr在13:00时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气孔限制是午休的主要因素;相同处理的有果枝叶片,其日均Pn和Tr都高于无果枝叶片,说明果实的存在可提高‘桂味’荔枝的Pn和Tr。  相似文献   
454.
为对荔枝新品种‘御金球’果肉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结果共检测到烯类(73.87%)、酯类(4.38%)、醇类(3.12%)、醛类(0.81%)、酮类(0.14%)、酸类(0.19%)、烷烃类(0.57%)及其他成分10大类共52种化合物,其中烯烃类含量最高,共计24种。右旋大根香叶烯、α-衣兰油烯、1-甲氧基-3,7-二甲基-2,6-辛二烯、榄香烯、月桂烯、α-异松油烯、柠檬烯、香橙烯、γ-衣兰油烯、γ-杜松烯、α-蒎烯、(+)-环苜蓿烯,β-榄香烯、乙酸香茅酯、1-乙酰基-16,17-双脱氢-(9CI)-Curan-20-醇、(1a,3b,4b,6a)-4,7,7-三甲基二环[4.1.0]庚烷-3-醇、香叶醇、柠檬醛为其主要香气成分。而相对含量最大(20.16%)且具有抗菌作用的右旋大根香叶烯、抗菌抗氧化的柠檬醛、黄酮类的3',4',7-3-O-甲基槲皮素等物质的检出显示出‘御金球’荔枝具有潜在的药理及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455.
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对惠州市惠阳永湖百利宏荔枝同不同害虫治理模式下杂荸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区相比,对害虫进行化学防治的化防区内杂草群落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化防区杂草有14个科23个种,自然区有14个科22个种,且2个区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基本一致,但其优势种有所不同.化防区的优势种有酢浆草(Oxalis orniculata L.)、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inn.)和繁缕(Stellaria monosperma Buch.-Ham.ex D.Don);而自然区的优势种为酢浆草(Oxalis.orniculata L.)、打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和少花龙葵(Solariumphoteinoearpum Nakamura).  相似文献   
456.
综述了6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10多年来年龙眼、荔枝和红毛丹花芽及花性分化的内部变化及其与外部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并对龙眼、荔枝和红毛丹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以期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57.
荔枝胚胎发育,有正常型、败育型和部分败育型3类。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胚胎发育状况是可遗传的性状,由一个多基因系统所支配的。在这个基因系统中,某个或几个基因发生突变时,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在某个阶段受到阻遏,使胚胎发育中途停顿,产生败育种子。完全败育型是在胚胎发育早期阶段受阻,故败育时期早,种子极小;部分败育型可能是一种突变杂合体,由于雌雄配子结合子的基因型不同,导致同一植株上果实间胚胎发育状况以及发生败育时期的差异,有的种子发育正常,有的败育;种子大小呈连续的变异状态。  相似文献   
458.
幼胚和花药培养诱导荔枝胚性愈伤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荔枝主栽品种元红的幼胚为外植体,优化了离体培养诱导胚性愈伤组织(EC)的培养基.对EC的诱导,较高质量浓度的蔗糖(50gL-1)和2,4-D(2~4mgL-1)优于较低质量浓度的蔗糖(30gL-1)和2,4-D(0.5~1.0mgL-1).BA和活性炭(AC)对EC的诱导有抑制作用.适当的硫代硫酸银(STS)(29.4μmolL-1)可以抵消BA的抑制作用.在MS附加质量浓度为50gL-1的蔗糖和2mgL-1的2,4-D培养基上,下番枝、乌叶、元红和陈紫幼胚诱导EC的频率分别为22%、14.5%、17.2%和16.8%.在上述培养基中,元红花药产生EC的频率为0.1%~0.6%,而加入STS(29.4μmolL-1)可提高至1.2%~5.6%.对影响EC的诱导因素和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59.
本文报导的荔枝蝽的一种新天敌——索线虫(Mermis sp.)为国内外首次发现。该索线虫寄率某些年份可高达60—70%,在我省荔枝。龙眼产区分布普遍。属于腹腔寄生。索线虫幼虫侵入昆虫寄主(荔枝蝽)后,以宿主的组织作为食物,可引起宿主大量死亡。在摸清索线虫的生活习性之后,可望利用它来杀灭荔枝蝽。  相似文献   
460.
针对当前荔枝保鲜熏硫或浸硫处理而引起硫含量超标,本试验采用缓慢释放SO2、CO2气体方法处理荔枝,研究了荔枝在低温下的果皮褐变及其某些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2-4℃贮藏条件下,降低呼吸强度,乙醇含量增加,PPO酶活性下降。而采用缓释剂b处理,可贮藏60d,其效果最好,好果率为90.1%,褐变指数仅为1.40,PPO酶活性为2.01,其SO2残留尚未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