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70篇 |
免费 | 376篇 |
国内免费 | 199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77篇 |
农学 | 441篇 |
基础科学 | 417篇 |
2517篇 | |
综合类 | 2223篇 |
农作物 | 177篇 |
水产渔业 | 360篇 |
畜牧兽医 | 726篇 |
园艺 | 119篇 |
植物保护 | 2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143篇 |
2022年 | 228篇 |
2021年 | 256篇 |
2020年 | 286篇 |
2019年 | 373篇 |
2018年 | 267篇 |
2017年 | 374篇 |
2016年 | 475篇 |
2015年 | 368篇 |
2014年 | 346篇 |
2013年 | 481篇 |
2012年 | 547篇 |
2011年 | 512篇 |
2010年 | 402篇 |
2009年 | 360篇 |
2008年 | 279篇 |
2007年 | 303篇 |
2006年 | 275篇 |
2005年 | 230篇 |
2004年 | 202篇 |
2003年 | 175篇 |
2002年 | 159篇 |
2001年 | 126篇 |
2000年 | 109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101篇 |
1997年 | 82篇 |
1996年 | 99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青稞秸秆替代苇状羊茅对全混合日粮青贮早期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青稞秸秆替代苇状羊茅对全混合日粮青贮早期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TH0)和3个青稞秸秆不同比例替代组TH5、TH10和TH15。青贮14 d开窖取样,分析其发酵品质、化学成分及微生物数量,将剩余的发酵TMR暴露于空气,用多通道温度记录仪记录温度变化;并分别在有氧暴露的第2,5和8天取样评定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TH0)相比,TH5的pH、乳酸、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醇含量无显著(P>0.05)差异;TH10和对照相比pH差异不显著(P>0.05),但乳酸、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醇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TH15 pH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乳酸、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醇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各组氨态氮/总氮和乳酸/乙酸无显著(P>0.05)差异,均以乳酸发酵为主,发酵品质良好。有氧暴露第2天后各组pH和氨态氮/总氮持续上升;乳酸、乙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持续下降;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显著(P<0.05)升高。除TH15外,其他各组温度在第35 h开始上升,TH15温度上升延迟,并且温度上升峰值最小。和其他组相比,TH15有氧稳定性最好。综合考虑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对青稞秸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建议采用TH15设计配方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2.
为筛选出适合于三江源区燕麦(Avena sativa)和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混播比例,在青海省甘德县进行了燕麦与小黑麦不同混播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个混播处理中,混播组合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3 605 kg·hm–2,显著高于单播(P <0.05),和燕麦50%+小黑麦50%处理差异不显著(P> 0.0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株高最高,比燕麦单播提高6.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单株产量和单株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燕麦单播和其他供试混播处理(P <0.05);小黑麦单株产量在燕麦40%+小黑麦60%处理下最高。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和小黑麦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单播,粗蛋白含量最高。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相对值进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得出混播处理的最佳比例为燕麦60%+小黑麦40%。 相似文献
53.
【目的】本研究基于试验测定的中国荷斯坦牛血液和乳汁中的孕酮浓度表型,探究了影响中国荷斯坦牛体内孕酮分泌的环境因素、孕酮浓度的变化趋势、孕酮浓度与乳成分的关联程度以及血乳中孕酮浓度的预测方法。【方法】试验于2021年8月在北京、山东两个牧场采集不同胎次、泌乳阶段和妊娠状态的中国荷斯坦泌乳牛的奶样、尾根血样,测定孕酮浓度,最终获得402条乳汁孕酮浓度和298条血液孕酮浓度表型用于数据分析。对孕酮浓度进行数据转化使其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胎次、泌乳阶段、妊娠状态、牧场等固定效应对奶牛孕酮表型的影响,运用R语言cor函数计算孕酮与各乳成分间的关联,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和个体及乳成分信息对孕酮浓度进行预测,以建立孕酮浓度表型高通量获取手段。【结果】妊娠状态对转化乳汁孕酮浓度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胎次、场效应对转化乳汁孕酮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转化血液孕酮浓度只受到妊娠状态影响(P<0.01);全乳固体、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与转化乳血孕酮浓度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14~0.37,P<0.05;P<0.01);基于本试验数据,乳成分与个体信息对转化乳血孕酮浓度的预测准确性不高(R2=0.030~0.17),但如果增加血液或乳汁的转化孕酮浓度对乳汁或血液的转化孕酮浓度进行预测,预测效果则有大幅提升(R2=0.40)。【结论】影响泌乳期中国荷斯坦牛转化孕酮浓度的因素除妊娠状态外,可能还包括饲养条件与胎次。此外转化孕酮浓度与乳脂率、乳蛋白率等乳成分呈极显著相关。基于乳成分信息与转化孕酮的关系,获得了对中国荷斯坦牛乳血转化孕酮浓度预测的可用策略,为今后牧场的繁殖辅助管理、奶牛育种新性状研发以及孕酮浓度的高通量获取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4.
混合林的营造具有成活率高、病害控制能力强、生态系统稳定等优点,因而在现代人工林建设中具有很大的营造价值。探讨混合林营造技术措施是林业建设的科学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技术提升的前提,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5.
Chen Siqing Chen Tinghuai Zhou Liuding 《保鲜与加工》1992,(4):21-25
The rank one updating formula and the parallel eliminating algorithm for linear recurrence systems ane combined fo form a MTMD parallel algorithm fo solve tridiagonal Toeplitz Cinear equations. This algorithm has a simple strictire and requires onlty a few storages as well as in-terprocessor communications. There is no special demand on the number of processors in the parallel system. The speedup can come dose to p12 comparing with the LU decomposition method (p is the number of processors). It is worth pointing out that it is proposed algcmthn that considels and organizes the parallel arithmetic in the first order linear ricurrence systems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s. 相似文献
56.
The development of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s at industrial sit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fill urban green spaces. However,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use and redevelopment of post-industrial sites has mainly focused 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studies combined with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data to quantify public preference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deep learning was used to semantically segment the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 and a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non-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nd public “restorative-repressive” perception,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between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nd public perception data were established. We investigated and found (1) Semantic segmentation models for machine learning combined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 analysis can categorize post-industrial parks into two groups dominated by artificial elements and natural elements. (2) Public perceptions varied more in the natural element-dominated group and less in the industrial element-dominated group. In addition, waterbody in the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 existed as a destabilizing factor. (3) There was a difference i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and subjective perceptions in the two categories of parks. (4) Height of industrial building (HIB), function of industrial building(FIB), vegetation succession(VS)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public satisfaction. These findings informed that public satisfaction with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s can be enhanced by taking full account of the different uses of natural and artificial elements and enabling researchers to analyze the redevelopment of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s from a new perspective of evidence-based design. 相似文献
57.
应用遗传算法基本原理,采用锦标赛选择、算术交叉、均匀交叉、均匀变异和非均匀变异算子,设计了一般非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问题的通用求解算法,应用Matlab6.0编制了相应的求解软件。实例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应用于一般的非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58.
本文得到了两类混合变元中立型微分方程的解的某些新的振动准则,大大改进了〔[5,7-9〕的结果.并推出了变系数的混合中立型方程. 相似文献
59.
为探究无瓣海桑人工混交林在河口海湾的生态效应问题,采用样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海沧湾16年生无瓣海桑与其它种类红树的人工混交林结构和幼苗天然更新扩散能力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①该群落外貌简单、林相整齐、空间层次分层明显。位于乔木一层的是无瓣海桑,位于乔木二层的有无瓣海桑、秋茄、红海榄;位于灌木-小树层的有秋茄、红海榄和白骨壤;位于幼苗层的只有秋茄。②无瓣海桑在乔木层的重要值为35.1%,秋茄在乔木层、灌木-小树层和幼苗层3个不同层次的重要值均为最大。③该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值均较低,灌木-小树层的各多样性指数值均比乔木层和幼苗层的多样性指数值高。④在4种不同类型样地调查幼苗扩散情况,均未发现无瓣海桑幼苗或历年生的幼树,而乡土红树植物秋茄在4种类型样地中均有幼苗自然生长,白骨壤在光滩中有发现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60.
油松侧柏混交林效益及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陕西省淳化县干旱阳坡立地上,10年生人工油松侧柏混交林的研究结果表明,侧柏属浅根型树种,根系系集中分布在0~40cm深的土层中,而油松根系在0~60cm深的土壤中呈均匀分布。混交林的根系在土壤剖面上,垂直分布趋于均匀。行间混交林、株间混交林均能显著提高油松、侧柏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同时能增强土壤中磷酸酶、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尽管株间混交林能明显改善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提高油松、侧柏的枝叶生物产量,但行间混交林在这些方面却表现出强烈的负效应。混交林对油松、侧柏针叶中的氨、磷含量的影响,随混交方式而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