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3篇
基础科学   42篇
  144篇
综合类   267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79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采用液体培养试验,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在不同氮源条件下生菜硝酸盐的还原特性。结果表明:当营养液中的硝态氮源被其它氮源形态替代以后,其硝酸盐含量均得到降低,其中以停供氮源降低最多;当营养液中继续有硝态氮存在时,原累积在生菜体内的硝态氮较新吸收进入的硝态氮难以还原,且因继续吸收而累的硝态氮与原累的硝态氮在分布上存在差异,前者易于累在代谢活动旺励的部位;在硝铵态氮源条件下原累积硝态氮的还原率又较原率又较硝态氮源条件下大,而新吸收的硝态氮刚相反。  相似文献   
692.
华南地区夏秋季叶菜类蔬菜防雨棚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菜类蔬菜的稳定供应关系到城市蔬菜价格的稳定。华南地区夏秋季(4耀9 月)气温高、日照强、雨量集 中,露地种植的叶菜类蔬菜容易受病虫为害和被大雨打坏,很难正常生长、产量低,农药使用量增加,严重影响叶菜 类蔬菜的连续生产、质量安全和市场供应。探索夏秋季叶菜类蔬菜优质高效栽培模式,有利于提高叶菜类蔬菜的产 量与品质。具华南特色的防雨棚既能防雨,又能通风透气,特别适合夏秋季叶菜类蔬菜的高效栽培,是解决华南地区 夏秋季叶菜类蔬菜生产瓶颈,稳定市场供应的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实用技术。通过介绍防雨棚的研究进展、性能、 高效栽培技术和投资分析,为广大投资、生产和推广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3.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比较不同垫料施用后的肥效。结果表明,施用不同生态养殖垫料后,土壤有机质、碱 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增加,生菜株高和生物产量分别增加 32.05%~48.78%和32.97%~92.56%。施用垫料也有利于提高生菜品质,生菜维生素C 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 2.74~5.93 倍和23.64%~46.67%。不同垫料对生菜的效应不同,养分含量较高的生态养鸡、养鸭垫料的增产效应较大, 养猪垫料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较大。此外,使用时间较短的垫料的养分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694.
695.
在无菌生菜组培苗培养基上分别侵染为108cfu/mL和106cfu/mL的大肠杆菌O157∶H7、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温度25℃,相对湿度65%无菌条件下分别培养15d和30d后,用PCR方法对其生菜苗上3种食源性致病菌情况进行检测。主要检测3种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生菜品种、不同菌液浓度及不同侵染时间的条件下对无菌生菜组培苗的侵染能力。结果表明,接种到培养基上的3种食源性致病菌都能从苗上检测到。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侵染能力最强,猪霍乱沙门氏菌次之,大肠杆菌O157∶H7侵染能力最弱。菌液浓度106 cfu/mL和侵染时间30d条件下,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侵染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696.
采用人工模拟降尘,以4种叶菜类蔬菜作物为材料,研究煤粉尘污染对蔬菜滞尘量、滞尘能力、叶片生长和酶保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降尘量的增大,4种叶菜类蔬菜的整株滞尘量和单位面积滞尘量均增加,白菜和生菜的滞尘能力最强,其次为油菜,最小为菠菜;煤粉尘对油菜和菠菜的叶面积影响不大,对白菜和生菜叶面积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煤粉尘促进了4种叶菜类蔬菜作物SOD、POD和CAT等酶活性的增强,从酶促反映分析,白菜、油菜耐煤粉尘能力比生菜、菠菜强些,受害程度相对较轻.综合分析,滞尘能力越强,商品性越差,建议在日降尘量小于3.75 g/m2的地方,种植菠菜、油菜等滞尘能力较差的叶菜类蔬菜;在日降尘量小于2.50 g/m2的地方可增加白菜、生菜等滞尘能力较强的叶菜类蔬菜.  相似文献   
697.
以小白菜、小油菜两种叶菜为研究对象,采用整株、叶片分别浸洗和超声清洗方式,研究0 ℃、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清洗方式对其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无清洗整株叶菜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叶片清洗处理组洗净率显著高于整株清洗,但贮藏5 d后黄化、腐烂现象较严重;小白菜清洗后易腐烂,但采用整株超声清洗的方式在贮藏第5天时失重率仅为0.77%,低于无清洗对照组,且无黄化、腐烂现象,采用整株浸洗的小油菜在贮藏第7天黄化指数最低,仅为2.2,且感官评分最高;建议清洗后小白菜和小油菜的商品期分别控制在5、7 d以内。  相似文献   
698.
施用保水剂对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盆栽生菜中施用3种保水剂,研究保水剂对土壤淋溶情况及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模拟干旱和非干旱两种情况下,与对照相比,施用3种保水剂都显著降低了淋溶液体积及电导率值,起到显著的保水、保肥效果;(2)施用保水剂显著提高了生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增加了植株地上部鲜重;(3)施用保水剂的生菜叶片明显比对照鲜绿,说明保水剂处理能够提高生菜的商品性状;(4)与对照相比,施入保水剂后的生菜根系明显变细变长,对照的根系较短粗;(5)自制保水剂层施与混施相比,两次淋溶情况、SPAD值及增产效果都为层施优于混施,初步推断保水剂层施效果较好。施用保水剂既能使生菜增产、提高商品性状,又能降低淋溶损失、减少环境危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农业栽培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99.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莴笋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考察底物特异性、pH值、温度、热稳定性、底物浓度、金属离子及抑制剂对PPO酶活特性的影响,研究莴笋PPO酶学特性。结果表明,莴笋PPO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最适pH值5.0,最适温度25℃;90℃热处理60 s莴笋PPO酶活基本完全丧失;莴笋PPO最适底物浓度为0.10 mol/L,PPO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Km=0.667 mol/L,Vmax=826.4 OD/min;Mg2+、Ca2+、Mn2+、Zn2+对PPO酶活有一定的的抑制作用,Cu2+和Fe3+对PPO酶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五种抑制剂对抑制莴笋PPO酶活力均具有一定的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抑制剂浓度的增大而加强,试验范围内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Na HSO3柠檬酸EDTA,抗坏血酸对莴笋PPO酶活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00.
The soilborne fungus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fects many important crop plants. Central to the success of this pathogen is the production of sclerotia, which enables survival in soil and constitutes the primary inoculum.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how crop plant type and S. sclerotiorum isolate impact sclerotial production and germination and hence inoculum potential. Three S. sclerotiorum isolates (L6, L17, L44) were used to inoculate plants of bean, carrot, lettuce, oilseed rape (OSR) and potato, and the number and weight of sclerotia per plant quantified. Carpogenic germination of sclerotia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hosts was also assessed for L6. Production of sclerotia was dependent on both crop plant type and S. sclerotiorum isolate, with OSR and lettuce supporting the greatest number (42–122) and weight (1.6–3.0 g) of sclerotia per plant. The largest sclerotia were produced on OSR (33–66 mg). The three S. sclerotiorum isolates exhibited a consistent pattern of sclerotial production irrespective of crop type; L6 produced large numbers of small sclerotia while L44 produced smaller numbers of large sclerotia, with L17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two. Germination rate and percentage was greatest for larger sclerotia (4.0–6.7 mm) and also varied between host plants. Combining sclerotial production data and typical field crop densities suggested that infected carrot and OSR could produce the greatest number (3944 m?2) and weight (73 g m?2) of S. sclerotiorum sclerotia,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ese crops potentially contribute a greater increase in inoculum. This information, once further validated in field trials, could be used to inform future crop rotation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