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林业   69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53篇
园艺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思茅松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其适宜的萌发培养基,并对其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成熟胚萌发的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卡那霉素的质量浓度为40mg·L-1,抑菌剂羧苄青霉素的质量浓度为800mg·L-1;遗传转化的适宜条件为:菌液比色浓度的OD600为0.8,浸染时间15~30min,共培养时间1~2d;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了GUS瞬时表达。  相似文献   
92.
栽松留阔模式思茅松的生长及抗松梢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3种不同的留阔抚育方法与常规抚育进行比较,研究各种抚育对思茅松生长及抗松梢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松留阔模式对思茅松高、径、冠幅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影响不大,并且能够保持较多的物种,能有效阻挡松梢螟的侵入,减少松梢螟的数量。  相似文献   
93.
思茅松干季光合生理日动态及光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icor-6400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了思茅松干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响应特征,分析了光合生理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思茅松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均呈三峰曲线,Pn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14:00和17:00,最高峰出现在光强最强、温度最高的时刻(14:00),胞间CO2浓度(Ci)变化方向则相反.Pn、Tr和气孔导度(cond)与主要环境指标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和大气相对湿度(RH)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Pn、Tr与PAR、Ta和RH的相关程度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Coind与Ta相关程度达到显著水平(P<0.05).PAR是影响干季思茅松Pn和Cond最主要的环境因子,而Tr是受Ta影响最强烈的生理因子.非直角双曲线拟合的思茅松光饱和点(LSP)为1800μmol·m-2·s-2左右,表现为典型的阳性树种.  相似文献   
94.
思茅松人工中幼林的含碳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云南省思茅松集中分布区不同林龄的思茅松人工林含碳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林林木主干与其它构件的平均含碳率存在显著差异,主干的含碳率最高(48.48%),由基部向梢头含碳率呈下降趋势,其它构件的含碳率依次为树枝(48.13%)、主干皮(47.49%)、松针(47.27%)、球果(47.02%)和树根(46.80%)。在所测定的4个径级组中,径级组1(16~30 cm)林木主干的平均含碳率(48.43%)显著高于其它小径级组,小径级组间的含碳率差异不明显;树枝、主干皮、松针、球果和树根的含碳率在不同径级组间的差异不明显。思茅松人工中幼林单株的全株含碳率为47.91%。  相似文献   
95.
两种干燥环境下思茅松干燥前后抽提物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的化学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思茅松木材干燥前后抽提物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思茅松木材经高温干燥,不仅会发生水分扩散等物理变化,还会发生裂解等化学变化.认为这是由于可挥发性化合物在干燥过程中随水分的蒸发和迁移而从木材中挥发出来,此外,干燥温度升高使木材提取物中部分成分由不可裂解物质变成了可裂解物质,并且从未材中挥发出来.  相似文献   
96.
以云南省普洱市45块思茅松天然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选用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和断面积Gini系数(G)对思茅松林分总体、思茅松和其他树种的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进行量化,并采用CCA直接梯度排序法分析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随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和林分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样地总体和思茅松的Shannon指数(H)和Simpson指数(D)的变化比较一致,其他树种的Shannon指数(Ho)、Simpson指数(Do)和断面积Gini系数(Go)变动幅度均比其他6个指数大。(2)气候、地形、土壤和林分因子直接排序的第一排序轴分别解释58.6%、92.0%、64.4%和76.4%的信息量,较好地反映了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3)从环境因子与排序轴的相关性上看,气候因子中除年降水外的8个降水因子相关性在0.15以上,而温度因子与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的相关性不高;地形因子中海拔(Alt)与第一排序轴的相关性最高(-0.467 5);土壤因子中全磷(TP)、全钾(TK)与第一轴排序相关性均高于0.30;林分因子中林分优势高(Ht)与第一排序轴呈现-0.418 0的负相关。(4)当较高气温和中等降水,海拔和坡度中等,全磷(TP)、全氮(TN)、有机质(OM)质量分数和p H值中等时,林分优势高和林分平均高最小;林分密度指数中等时,思茅松天然林具有最大的Ht、Hs、Dt、Ds值,而其他树种的林分直径多样性指数以及3个断面积Gini系数的规律性不强。  相似文献   
97.
思茅松树干平均密度估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径阶思茅松树干生物量测定问题,进行了树干平均密度的估计研究.依据估计密度的一般回归模型,在3种假设条件下分别对思茅松树干平均密度进行估计.通过比较确定最优估计方法,运用哑变量方法对思茅松树干不同部位、不同龄组之间密度的差异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思茅松木材密度的估计以方法3的效果最好,可以消除方差非齐次性的影响,而树皮密度的估计则应采用方法1;思茅松树干不同部位之间的木材密度无显著性的差异,而树皮密度除中部与下部无显著差异外,上部与中部、上部与下部之间的差异性显著;中龄林与近成熟龄林之间的木材与树皮均无显著性的差异.据此在利用材积密度法估计思茅松树干千重时,不同个体的木材均可采用统一的平均密度值.  相似文献   
98.
土壤化学性质对思茅松人工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调查不同立地条件下思茅松人工幼林的树高、地径及其土壤化学性质,并运用灰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思茅松人工幼林树高、地径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探讨了土壤化学性质对思茅松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阳离子交换量、速效P、水解酸和pH值,其次是有机质、全P、全N和全K,影响相对较小的肥力指标是盐基饱和度、速效N和速效K。  相似文献   
99.
思茅松人工林幼林期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定植3年的思茅松人工幼林进行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思茅松高、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需N、P、K肥配合施用。在一般立地条件下,思茅松追肥较为合理的施用量为:尿素50g/株;过磷酸钙200g/株,硫酸钾50g/株。此外,合理施肥能够保持甚至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0.
高仲亮  周汝良  李浩  戴柔毅  李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35-7137,7158
以云南景谷为研究对象,以追求最大固碳效率为出发点,研究和评价了计划烧除和常规林2种不同森林管理模式下腐殖质层含水率、厚度、载量和有机碳贮量,以及0~60 cm土壤层次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贮量来分析计划烧除对土壤的固碳效率。结果表明,思茅松经计划烧除林腐殖质层厚度较常规林平均厚0.527 cm,载量高3.362 t/hm2,平均有机碳贮量高2.145 t/hm2;不同立地条件下经计划烧除林0~6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与常规林同层次相比,都高出约0.5%;经计划烧除林土壤有机碳贮量比常规林高38.526 t/hm2,说明计划烧除可增加森林土壤的固碳量,达到森林增汇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