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22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12篇 | |
综合类 | 51篇 |
农作物 | 5篇 |
园艺 | 53篇 |
植物保护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81.
82.
83.
芥蓝—菜薹种间三倍体回交子代染色体数鉴定及单体异附加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创造CC染色体组附加A染色体组的单体异附加系,以芥蓝—菜薹种间三倍体(CCA)为材料,采用人工杂交、形态和细胞学鉴定及核型分析等方法,比较了芥蓝—菜薹种间三倍体与其亲本芥蓝(CC)正、反交的结实性,分析了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数及频率分布,并对筛选出的单体异附加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CCA×CC和CC×CCA的结籽率分别为0.28%和0.63%;在鉴定的88个CC×CCA的子代中,全部为2n=18的整倍体植株;在鉴定的156个CCA×CC的子代中,(2n+1)~(2n+9)等各类非整倍体均有存在,其中附加1条染色体的1个、附加2条染色体的16个;形态学标记鉴定和核型分析显示附加1条染色体的那个子代植株为单体异附加系CC+A9;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单体异附加系CC+A9的A9染色体常与一对C组的染色体发生局部联会,两者间存在着部分同源关系;单体异附加系CC+A9的n+1雌、雄配子均有一定传递率,分别为18.75%和9.82%;单体异附加系CC+A9自交获得了1株双体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84.
菜用羽衣甘蓝的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引自日本村田种苗公司的菜用羽衣甘蓝杂交种‘绿叶多汁’为试材, 对小孢子胚诱导条件、胚状体转接时间、生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筛选。在NLN-13 + 0.1 mg·L- 1 6-BA + 0.1mg·L-1 NAA和NLN-13 + 0.2 mg·L-1 6-BA + 0.2 mg·L-1 NAA两种培养基上获得了胚状体, 其发生率分别为1.38胚·蕾-1和0.98胚·蕾-1; 转胚时间以接种培养后25 d为宜; 适宜的胚状体生芽培养基为MS +2.0 mg·L-1 6-BA + 0.1 mg·L-1NAA + 3%蔗糖+ 0.7%琼脂, 丛生芽诱导率为56138%; 生根培养基以1/2MS + 0.1 mg·L-1 NAA + 3%蔗糖+ 0.7%琼脂为宜, 生根率100%。 相似文献
85.
分析了核盘菌侵染芥蓝过程中,芥蓝的发病症状、含水量、电导率、活性氧和芥子油苷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侵染过程中,侵染部位产生褐色病斑,并逐渐扩大到全叶。叶片含水量逐渐下降,电导率不断上升,活性氧(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大量累积,吲哚–3–甲基芥子油苷、4–甲氧基–吲哚–3–甲基芥子油苷、1–甲氧基–吲哚–3–甲基芥子油苷和烯丙基芥子油苷含量先上升后下降,3–丁烯基芥子油苷和2–羟基–3–丁烯基芥子油苷含量逐渐下降。研究表明芥子油苷,特别是吲哚类芥子油苷可能参与芥蓝对核盘菌侵染的防卫反应。 相似文献
86.
为了大量推广应用新育成高档珍稀叶菜食用羽衣甘蓝新品种绿雁,分设6个不同处理研究贮藏保鲜期。试验结果表明,绿雁的商品叶片室温16~21℃3个处理,以保鲜膜包装留孔保鲜方法最适,可达4~6d,鲜质量损失12.36%;冰箱O~4℃3个处理,保鲜盒内净存放,每天打开交换空气1—2min保鲜方法最适,可达36d,鲜质量损失17.97%。绿雁的保鲜期较常温延长了30d左右,受低温和环境空气影响各15d。说明食用羽衣甘蓝等绿色蔬(叶)菜高效低廉的贮藏保鲜方法是尽力保持较低的温度(一般在0—10℃)和处理好贮藏空间空气的流通情况。 相似文献
87.
Kale (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Chinese cabbage (B. 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 chikale (B. 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 × B. oleracea var. acephala hybrid) and turnip (B. campestris spp. rapifera) were studied. The proper plant size (number of true leaves) for the beginning of vernalization treatment was determined. All vernalization experiments commenced when the plants were 4 weeks old, with 5–7 true leaves. Plants were classified as bolters either through the visible appearance of flower buds at the apex, or by making longitudinal cuts through the apex if the flower buds were not visible. Cut plants with a pointed apex were classified as bolters. A defini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true leaves and bolting was observed for kale, the more difficult biennial species. 相似文献
88.
羽衣甘蓝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Ⅱ.生育期及在杂种一代中的遗传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利用引进的国外羽衣甘蓝杂种一代品种创造了40余份新种质,选育出耐冻性增强3~7℃、晚抽薹15~45 d、观赏性优的“冬春1-19号”系列羽衣甘蓝杂种一代新品种.本文报道羽衣甘蓝创新种质生育期及在杂种一代中的遗传表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9.
为筛选芥蓝×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背景,加速回交转育进程,采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手段进行远缘杂交,获得芥蓝和甘蓝型油菜的种间杂种F1和BC1群体。利用已有的220对SSR引物对双亲进行多态性筛选,获得多态性引物51对。挑选均匀分布在甘蓝9条染色体上、扩增稳定、条带清晰的33对多态性SSR引物,对3株F1单株和35株BC1单株进行遗传背景筛选。NTSYSpc2.11a分析结果表明:F1植株的遗传背景与亲本甘蓝型油菜更为接近,遗传相似系数为0.74;而BC1植株的遗传背景差异较大,与亲本芥蓝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6~0.65之间。在35株BC1植株中,单株14Y1与芥蓝的遗传背景最为相近,形态观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单株的遗传背景与回交亲本芥蓝更相似,可用于下一步回交转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