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8篇
  14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the therm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maize starch during nixtamalization and the tortilla-making proces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grain hardness. Three maize types with varying hardness (hard, intermediate, soft) were processed by three nixtamalization processes (classic, traditional and ecological). Starch from the three maize types showed an A-type pattern and two endotherms corresponding to gelatinization and melting of the Type I amylose-lipid complexes. After cooking and steeping, in intermediate and soft grains the partial gelatinization and the annealing affected the starch properties and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amylose-lipid complexes. These effects were not observe in hard grains. The increase in melting enthalpy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peak 2θ∼20° from nixtamal to tortillas demonstrated the formation of amylose-lipid complexes. A third endotherm above 114 °C in some treatments of nixtamal and tortilla starch demonstra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me amylose-lipid complexes in a most ordered structures (Type II complexes). The V-type polymorph structure found in native starch, nixtamal, and tortilla corresponds to a coexistence of Type I and Type II complexes. Formation of amylose-lipid complexes in tortillas had a partial effect on decreasing starch retrogradation (r = −0.47, P < 0.05).  相似文献   
172.
用电生理学方法测定表明 ,家蚕下颚瘤状体栓锥感器SS Ⅰ和SS Ⅱ对维生素C均具有强烈的电生理反应 ,感受阈值为 10 -5mol/L左右 ,而且VC与蔗糖和肌醇能相互抑制味觉感受器内导放电脉冲的发生。最后对VC与家蚕食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3.
针对图像滤波中去噪与细节保护的矛盾,在分析极值中值滤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阈值的极值中值新型滤波方法。该算法将受脉冲噪声污染图像中的像素点用预判断算子法进一步分为噪声点、边缘细节区和平坦区3种类型,然后做不同的处理以获得良好的细节保护效果。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去除噪声的同时,能更好地保持图像边缘细节,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4.
对合成松油和商品松油试样中的各种优势组分进行了CC—MS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试样对铁矿的浮选实验研究,揭示了松油中各组分对浮选的起泡作用;确定了桉叶素类和一元醇类组分均为浮选起泡剂的有效成分,二者中的各组分表现出较好的协同作用;当桉叶素类和一元醇类组分的质量比值在0.39—1.0之间时,其浮选协同作用最好,浮选效果优于目前工业上使用的商品松油。  相似文献   
175.
176.
指出了高浓度茶多酚废水其水质特点是有机物浓度高、难于生物降解 ,原工程实例处理效果不达预期 ,其UASB、接触氧化池等工艺无法正常运行 ,出水水质不达标.对此进行了废水工程升级改造 ,介绍了混凝沉淀+微电解+芬顿、水解酸化池、IC反应器、气浮池等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详细阐述了工艺原理、主要工艺参数.改造后运行结果表明 :预处理效果显著 ,装置运行稳定 ,操作运行简便 ,对水质波动适应能力强 ,出水水质中COD、SS、色度等指标均达到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枠(GB8978-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7.
气候变化通过改变环境禀赋影响作物间的比较优势。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豆振兴计划"背景下,农户会根据气候变化情况调整种植结构还是调整生产资料投入?如何影响大豆播种面积?其作用机理是什么?本文基于1998—2017年3560份地级市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差分广义矩模型(DIF-GMM),考察了气候变化对大豆播种面积占比的影响。研究发现:日照、气温和降水均会影响大豆播种面积占比,进一步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气候变化主要是通过影响大豆单位面积产量,进而影响其播种面积占比。农户的适应性行为在气候变化对大豆播种面积占比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其中,灌溉、地膜和化肥在气温对大豆播种面积占比的影响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调节降水变化的要素主要是灌溉。同时,进口量、相对收益以及生产成本也是影响大豆播种面积占比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未来十年气候变化及农户适应性行为对大豆播种面积占比的动态影响路径和影响程度进行了预测分析,发现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可在短期内缓解气候变化对大豆播种面积占比的影响,而日照、降水、灌溉和地膜将对大豆播种面积占比具有长期持续冲击。  相似文献   
178.
This thesis expounds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attentive problems of the supervision of glass curtiain wall during preparing stage of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stage and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stage,and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s to ensure the work quality.Key Words glass curtain wall;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相似文献   
179.
对小球藻Chlorococcum sp.和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nsis的回流式、气液加压气浮采收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子和综合因子试验,探讨了微藻液位高度、藻液流量、溶气压力和气体流量对微藻采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藻液位高度对小球藻和金藻采收效果的影响最显著;当微藻液位高度、藻液流量、溶气压力或气体流量分别为1.2m、400 L/h、0.6 MPa或120 L/h时,微藻可获得较好的采收效果;小球藻Ⅰ、小球藻Ⅱ和金藻的最大采收率分别为60.3%、68.1%和65.4%.试验结果显示,在不改变藻液pH值和不添加絮凝剂的条件下,利用回流式、连续加压气浮技术对微藻进行采收,采收效果优于传统气浮采收.  相似文献   
180.
猪卵母细胞电激活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体外成熟的猪卵母细胞为对象,研究不同卵龄、电场强度、脉冲次数和激活液Ca ,Mg 对猪卵母细胞电激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脉冲就足以激活猪卵母细胞,电场强度以1 250~1500V/cm为优,含Ca ,Mg 的激活液激活效果显著高于非电解质液,卵龄以54h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