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3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544篇
林业   593篇
农学   717篇
基础科学   132篇
  306篇
综合类   1567篇
农作物   449篇
水产渔业   180篇
畜牧兽医   694篇
园艺   122篇
植物保护   31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水稻苗期生长特性的遗传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个水稻重组自交系为作图群体进行盆栽试验,分别在播种后第14、24、34和44天进行第1、2、3和第4次取样,考察秧苗苗高和干物重以及播种前所用种子的千粒重。结合1张高密度的遗传图谱,对性状进行复合区间作图,分别检测到控制秧苗干物重、苗高和种子千粒重的主效应QTL 6、14和3个。其中,位于3号染色体RM148-RM85区段的QTL qGC-3-3同时影响第4期干物重和第1、3和4期苗高,且其对苗高的效应呈逐期递增的趋势。与qGC-3-3相反,位于5号染色体RM163-RM161区段的QTL qGC-5 同时影响第1~3期的干物重和苗高,但其效应由强趋弱。在第1~4期中,秧苗干物重与苗高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70,为极显著(P<0.01)正相关。秧苗干物重和苗高与种子千粒重的相关性均呈逐期递减的趋势、以至于到后期相关性较弱或不显著。QTL定位结果表明,对种子千粒重效应最大的QTL正是上述5号染色体上的qGC-5,该QTL对这3个相关性状的效应方向均一致,但对秧苗干物重和苗高的效应大小是逐期递减。将本研究中定位到的QTL与已报道的利用同一定位群体所检测到的籽粒产量性状QTL相比较,发现有的QTL(如3号染色体上的QTL qGC-3-1和qGC-3-3)尽管在水稻生育早期的效应较小,但其效应随着生育进程的发展而逐期递增,且加性效应的方向在全生育期一致;有的QTL(如5号染色体上的qGC-5)在水稻生育早期的效应相对较大,但其效应逐期减弱,以至于对生育后期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没有直接影响或影响很小。这些QTL的表达具有较强的时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2.
水貂阿留申病毒VP2基因主要抗原表位区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水貂阿留申病毒(ADV)VP2基因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两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ADV国内分离株VP2基因中主要抗原表位区的两个片段,分别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c2的多克隆位点中。经酶切、PCR扩增和测序分析证实其已正确插入到表达载体中,且阅读框是正确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MAL-VPa和pMAL-VPb。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TB1,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检测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两段蛋白均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分别约为63、65kD,与理论推测的分子质量一致;并在终浓度为1mmol/L的IPTG诱导下,4h时其表达量达到高峰;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蛋白能被兔抗MBP抗体所识别,具有一定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13.
空间前方交会中外方位元素误差对测量立木高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推导了外方位元素包含误差的情况下,利用空间前方交会法对测量树高的影响,并对影响树高测量精度的外方位元素误差进行了实践检证。结果表明,外方位元素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利用空间前方交会理论测量树高,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4.
思茅松穗条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截顶类型对思茅松萌条数量和母株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穗母株萌条数量受截顶高度的影响明显,截顶高度8 cm比4 cm的萌条数量多;截顶高度对采穗母株的存活也有较大影响,截顶高度8 cm比4 cm的存活率高.对1年生采穗母株,截顶前的母株高度对采穗母株萌条数量和母株保存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刈割方式对饲草玉米SAUMZ1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田小区栽培,研究了不同留茬高度和刈割时草长对饲草玉米SAUMZ1(以下简称饲草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25 cm的处理与留茬15 cm处理的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相对饲用价值(RFV)、粗蛋白(CP)含量及CP总产量差异均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留茬5 cm处理。处理C220(草长220 cm时刈割)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CP产量均显著高于处理C190(草长190 cm时刈割),但CP含量和RFV较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较高。处理C160(草长160 cm时刈割)的鲜、干草产量和CP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但CP含量和RFV较高。研究表明,留茬25 cm、草长190 cm刈割适用于青饲;留茬15 cm、草长220 cm刈割适用于青贮。  相似文献   
116.
林分立木材积估计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相对树高曲线法建立杉木,马尾松的分树种和不分树种的模型,结合二元材积表估测林分和样地的立木蓄积,接近用二元材积表法估测立木蓄积的精度,比一元材积表法估测的精度有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7.
21个小麦品种(系)抗叶锈性基因推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7个小麦叶锈菌菌系对1999扑河北省使用的21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抗叶锈性基因的推导。通过与21个抗叶锈单基因系的反应型比较,鉴定出Lr1、Lr14a、Lr26和Lr37等4个抗叶锈基因。8904含有Lr1;5108和4185可能含有Lr1或含与Lr1不同的抗性基因;中麦9号含有Lr14a及其它抗性基因;84251、邯郸4564、71-3、梁麦2、7118-8、859-34、859-39和矮三共8个品种(系)含有Lr26抗性基因;2631、北农8、鲁麦23、高优503、97-11、益麦1含有与供试的已知基因不同的抗性基因;冀麦38、京38和3181没有鉴定出抗叶锈基因。  相似文献   
118.
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与株高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叶章(Deyeuxiaangustifolia)为三江平原的代表植物,也是优良的饲用植物,文章应用分形理论的方法,探讨了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与株高的关系,揭示其地上生物量的积累和空间分布规律及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分形特征,具有自相似规律。在6~9月其分形维数D值分别为1169、1674、2065、1843;在整个生长季其D值为1730。说明小叶章种群生物量积累及其空间分布是一个分形生长过程,服从D值规律增长。其成熟植株可看做是生长初期植株经生长放大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9.
冬暖大棚棚型结构温、光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棚型结构、建筑材料不同的4种冬暖塑料大棚的透光率、棚内温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冬季弱光条件下,大棚透光率与高跨比呈显著正相关,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相关性降低。棚内温度的上升速率与高跨比呈显著正相关。棚内气温与棚的保温性能、采光性能、管理措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0.
利用河南山区、平原62个县(市、区)收集的1154株刺槐样木,编制出了河南刺槐根径二元、一元立木材积表。用回归方法筛选出了刺槐根径与胸径关系的最佳数学模型(D1.3=a0+a1Dr+a2D2r)。并根据模型提出由立木积材表导算根径立木材积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