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64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26篇
  28篇
综合类   35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瑞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48-12150
在概述协同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需求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协同治理模式下大学生村官需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92.
吕志祥  高兵桃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516-1517,1520
提出土地沙漠化治理需借助林权的激励功能,指出我国林权“模糊”不利于其激励功能的发挥,并详细论述了完善林权制度,推动沙漠化治理进程的策略。  相似文献   
93.
刘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77-5379
基于对河南省3县6村的调查,总结出村庄带头人与社区现代农业建设的4种利益联结类型,认为农村社区现代农业建设离不开对村庄带头人的激励作用,良好的村庄治理是构建长效激励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
胡勇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6):199-203
为了深入解读农村土地资源纠纷,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对发生在古村的土地资源纠纷的案例调查为基础展开研究。试图分析该村土地纠纷的产生、应对的全貌,并分析整个过程中的利益博弈状况,探寻各方力量在化解中的博弈过程,探究多元纠纷解决方式的构建与乡村治理运行诸问题,从而提出应对土地纠纷化解的乡村治理策略。各种力量在土地资源所涉及的利益博弈过程中利益失衡而产生纠纷,这些纠纷通过正式制度设置与非正式制度安排加以化解,促使乡村社会的管理将转向较科学的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95.
声誉、客户资源以及人力资本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关键资源,也是事务所治理的主要对象。进入权是审计师控制和使用自身人力资本及其关键性非人力资本的能力。关键资源的控制和保留机制是事务所内部治理的关键所在,这一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权配置机制、剩余收益分配机制、授权机制以及合伙人遴选与退出机制。模型分析进一步表明,以进入权为基础的治理机制有利于事务所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对审计师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形成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96.
社会救助作为一项全国性公共物品,其主要的供给责任属于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社会救助法的公共治理应对国家权力的社会化,对该领域纵向府际关系的调整应当树立的理念是协同合作而非管制竞争。我国现行社会救助法制体系对纵向府际关系的调整呈现“事权与财力倒置”的趋势。这既造成行政权力错位,也给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带来挑战。建立合作型社会救助纵向府际关系需要明确各级政府具体职能,建立纵向府际协同机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法定程序,这也是社会救助法实现公共治理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7.
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成因机制及其治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沙漠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其危害及其产生的灾害却是持久和深远的。它不仅对当代人产生影响,而且还将祸及子孙。据专家测算,中国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直接或间接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存、生产和生活。土地沙漠化不仅恶化生态环境,衰退土地生产力,威胁江河安全,而且加剧沙区贫困。本文以系统论和生态经济学为指导,在介绍了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的基本概况、特征及危害的基础上,从地表沙源、气候、风沙灾害、水资源和土地利用、开发建设等方面,分析了黄土高原沙漠化的成因;结合黄土高原地区多年来沙漠化治理的经验,提出了生态建设治理、植物、工程、化学治理、沙产业主导、依托线状工程4种沙漠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8.
郝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67-369,372
在分析农村公共品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公共品的双层治理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的良好运转可确保各主体职责划分的合理性及合作的可能性,通过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职责分工与合作的方式,利用各治理主体公平博弈形成的均衡,能形成对农村公共品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99.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包容性生态规划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指出其能够推动社会治理范式的转换。生态规划是中国正在推行的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沟通自然与社会生态系统的桥梁,通过生态规划过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是区域国土空间规划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本研究基于2000年以来的研究和实践,分析生态规划中基层政府及其部门、公众、规划师、其他社会力量等各方在生态规划的编制、实施、监测与评估等交互合作过程中的作用,将生态规划面临的两种社会治理范式进行了比较,指出生态规划包容合作的治理范式有能力助力社会治理范式转换。通过对包容性生态规划过程的描述,指出可以通过其具体过程中协调主体间性的方式助力社会治理转变为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多方合作的治理体系和多元协商平台。  相似文献   
100.
统筹城乡发展中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空心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空心化是近些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突出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凭借其独特的乡村规划、文化传承和就业拓展等功能,对缓解农村空心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开发在吸引农村青年劳动力、荒废土地重置利用、农村风貌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作用显著。因此,乡村旅游可在旅游经济体的集聚、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旅游小城镇综合建设等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方面发挥有效作用,同时需要在战略规划、农民参与、具体实践、制度完善、生态文化保护等方面强化配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