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74篇
  免费   1484篇
  国内免费   2800篇
林业   2332篇
农学   3548篇
基础科学   1416篇
  4101篇
综合类   10838篇
农作物   1663篇
水产渔业   1797篇
畜牧兽医   2424篇
园艺   1150篇
植物保护   1889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502篇
  2022年   779篇
  2021年   939篇
  2020年   1001篇
  2019年   1193篇
  2018年   828篇
  2017年   1332篇
  2016年   1582篇
  2015年   1289篇
  2014年   1525篇
  2013年   1741篇
  2012年   2152篇
  2011年   2199篇
  2010年   1675篇
  2009年   1660篇
  2008年   1425篇
  2007年   1485篇
  2006年   1107篇
  2005年   1003篇
  2004年   742篇
  2003年   603篇
  2002年   547篇
  2001年   451篇
  2000年   447篇
  1999年   356篇
  1998年   317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266篇
  1995年   239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209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49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吉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为明确吉林省玉米穗期害虫种类、分布及发生情况,2013~2016年对吉林省9个地市,42个县(市/区),累计409个地点的玉米穗期害虫进行系统调查,为玉米穗期害虫的监测预警和制定合理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发现,吉林省玉米穗期有27种有害生物,隶属于3个纲,7个目,18个科。亚洲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叶螨和蚜虫的有虫田率均在80%以上,百株虫量和危害级别较高,是吉林省玉米的主要害虫。美洲黍潜叶蝇、古毒蛾、大青叶蝉、梨剑纹夜蛾、赤角盲蝽、白星花金龟等有虫田率在20%以下,且百株虫量<1头,尚未玉米生产造成威胁。此外,迁飞性害虫黏虫也是玉米穗期重要害虫,棉铃虫是潜在的玉米穗期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962.
随着土壤盐碱地面积不断扩大,盐碱胁迫成为影响花生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究花生品种耐盐碱特性,筛选耐盐碱花生品种,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盐害率为指标,益花1号、花育25号、花育39号、汾花1号、豫花37号为试验材料,分析NaCl、NaHCO3和NaCl+NaHCO3(1∶1)3种盐碱类型,4种胁迫浓度(0.3%、0.6%、0.9%、1.2%)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对比分析各指标间的差异,并进行耐盐碱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抑制种子萌发,随着盐碱溶液浓度增加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盐害率呈上升趋势,且NaCl+NaHCO3(1∶1)胁迫程度大于NaCl和NaHCO3,0.9%和1.2%浓度下种子不萌发。盐害等级划分结果与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益花1号在3种盐碱胁迫下耐盐碱水平均较高,花育39号在各盐碱胁迫下耐盐碱性最差;益花1号为盐碱胁迫下的优势品种;新疆盐碱土壤类型主要为混合盐碱,综合各指标考虑,0.6%的胁迫浓度可作为评价各品种的耐盐碱性强弱的参考浓度。  相似文献   
963.
植物激素JA在植物响应低温胁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东农冬麦1号(Dn1)的强抗寒性与JA信号转导有关,为了探讨Dn1抗寒性的提高是否与内源JA合成基因的表达有关,以Dn1为试验材料,外施MeJA处理,对不同温度胁迫下JA合成基因(TaLOX1、TaLOX2、TaLOX3、TaAOS、TaAOC、TaOPR2、TaLOX2A、TaLOX2B和TaLOX2D)的表达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对TaLOX2A、TaLOX2B和TaLOX2D蛋白功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提高了Dn1分蘖节中TaLOX1、TaLOX3、TaAOC和TaOPR2的相对表达量,在-10℃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外源MeJA处理显著提高了0℃下分蘖节中TaLOX1、TaLOX2、TaLOX3、TaAOS、TaAOC的相对表达量;TaLOX2A、TaLOX2B和TaLOX2D基因均位于小麦5号染色体上,编码的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质中,属无规则卷曲蛋白,结构相似,保守结构域相同,蛋白功能相同或相似。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JA合成基因在冬小麦响应抗寒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4.
为研究不同播种模式下花后高温胁迫对春小麦旗叶转录组的影响,以宁春5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高温的方法,设条播和匀播两种播种方式,灌水施肥方式均为水肥一体化,对高温处理后的春小麦旗叶分别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采用FPKM法计算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常温处理,高温胁迫下条播和匀播滴灌处理分别有199和1 819个基因上调表达,55和 1 335个基因下调表达,说明高温胁迫下匀播滴灌处理对春小麦旗叶转录组的表达影响明显。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高温胁迫下与条播滴灌处理对比,匀播滴灌处理的春小麦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注释到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有52个,其次为淀粉和蔗糖通路(注释到50个差异表达基因);而常温条件下与条播滴灌处理对比,匀播滴灌处理的春小麦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注释到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多,有49个,其次为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通路(注释到41个差异表达基因)。因此,高温胁迫下匀播滴灌技术可以更好地改善植物的光合系统,有效缓解高温引起的小麦植株早衰。  相似文献   
965.
以‘文椰2号’、‘文椰3号’和‘文椰4号’成熟种果为材料,研究种果长宽比值、预处理方法对种果萌发率、萌发时间、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长宽比值对种果发芽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萌发时间影响显著,对幼苗生长指标也有显著影响。不同预处理对部分品种的萌发时间和萌发率存在显著影响,部分生长指标与对照相比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66.
[目的]研究菌株TLSB2-K的铜耐性以及其铜富集能力的特性.[方法]通过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序列比对,对前期分离的菌株TLSB2-K进行了鉴定,并采用振荡培养法,探讨了温度、pH值和渗透压对菌株生长的影响,以及铜胁迫下菌株对铜的耐性及富集能力.[结果]TLSB2-K属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为27℃、pH值为7、渗透压为1.1% NaC1.铜浓度100~500 mg/L范围内,菌体生长良好,铜浓度在100~400 mg/L范围内,菌体铜含量随着铜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铜浓度400 mg/L胁迫培养30 h,菌体铜含量达到最大值2 250mg/kg;菌株的最高铜耐受浓度为700 mg/L.[结论]菌株TLSB2-K具有较强的铜耐性和较高的铜富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7.
以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选育的Ryau96172I和Ryau9327D两个番茄品系的花粉为试材,低温(4℃)及超低温(-196℃)条件下保存.接种于培养基上,置于28℃的培养箱进行恒温培养.镜检测定花粉活力。结果表明.离体花粉在4℃和-196oC条件下保存1~3d,花粉活力与对照(25℃)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另外随着解冻次数的增多和储藏时间延长.花粉活力呈下降趋势.并于第7d基本失去活力。  相似文献   
968.
以苏蚕2号、海门大青皮、上虞田鸡青、美国蚕豆、陵西一寸、通鲜6号、日本大白皮、慈溪大白蚕以及自主研制新品系(长荚型蚕豆)共9个鲜食蚕豆品种为试材,进行低温保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豆荚形式贮藏,以上虞田鸡青的保鲜效果最好,慈溪大白蚕、日本大白皮和长荚型蚕豆等3个品种次之,以2℃贮藏28d为宜。以豆粒形式贮藏,日本大白皮和慈溪大白蚕等2个品种保鲜效果最好,以2℃贮藏21d为宜。  相似文献   
969.
为了探究杨十斑吉丁虫的基本飞行能力,本试验利用飞行磨吊飞结合野外测定,探究了性别、光照对杨十斑吉丁虫飞行能力的影响并对杨十斑吉丁虫野外单次飞行距离和活动场所进行了研究.吊飞结果显示:雌、雄虫的平均飞行距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平均飞行时间、平均最大飞行速度之间差异不显著,杨十斑吉丁虫个体之间飞行能力差别较大,其中,雌虫的平均飞行距离为2.6172 km,平均最大飞行速度为2.0108 km/h,平均飞行时间为1.7674 h;雄虫的平均飞行距离为2.1385 km,平均最大飞行速度为1.7801 km/h,平均飞行时间约为1.8732 h.个体飞行能力最强为雌虫,其飞行最远距离为5.2 km,飞行最大速度为2.91 km/h,最长飞行时间约为2.9 h.野外研究结果显示:杨十斑吉丁虫主要在树木的树干部位进行活动,单次飞行距离最远可达18.3 m.结果表明:杨十斑吉丁虫有较强的飞行能力,且在光照条件下杨十斑吉丁虫的飞行能力要显著高于黑暗条件下.  相似文献   
970.
从陕西合阳县葱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帚霉E71702M,根据形态学和5.8S-ITS rDNA序列分析研究,鉴定其为草生帚霉Scopulariopsis hibernica。通过CMC-刚果红染色法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产纤维素酶能力,发现E71702M菌株在低温条件下亦能够分泌纤维素酶,具有一定的潜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