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41篇
  免费   3436篇
  国内免费   947篇
林业   1526篇
农学   1636篇
基础科学   712篇
  3398篇
综合类   5266篇
农作物   732篇
水产渔业   2597篇
畜牧兽医   4001篇
园艺   273篇
植物保护   2583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486篇
  2020年   792篇
  2019年   1318篇
  2018年   1069篇
  2017年   1234篇
  2016年   1131篇
  2015年   1017篇
  2014年   1192篇
  2013年   1455篇
  2012年   1758篇
  2011年   1429篇
  2010年   1234篇
  2009年   951篇
  2008年   954篇
  2007年   946篇
  2006年   823篇
  2005年   669篇
  2004年   594篇
  2003年   536篇
  2002年   450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394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为了研究导叶时序安装位置对离心泵水力性能及运行稳定性的影响,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在不同导叶安装时序位置时离心泵内部非稳态流场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导叶时序位置对叶轮做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导叶时序位置时,因动静干涉影响,叶轮叶片做功呈现周期性波动;不同导叶时序位置时,各叶轮叶片做功呈现的波峰与波谷时刻不同,且出现明显的相位差,表明时序位置对叶轮叶片做功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叶轮-导叶动静干涉、叶轮-蜗壳动静干涉及蜗壳不对称几何形状等;不同导叶时序位置时,叶轮流道做功均呈现周期性波动,并出现相位差,同时因叶轮-导叶动静干涉作用影响,叶轮出口处压力场分布不同,表明叶轮-导叶动静干涉是导叶时序效应对其叶轮流道做功影响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导叶式离心泵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为了提高农民施肥水平,对杂交中稻进行了习惯施肥与2种推荐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中稻配方推荐施肥处理较习惯施肥增产1 507.5 kg/hm^2,增收2 412元/hm^2,增产率为22.2%;而增施硅肥可增产135.0 kg/hm^2,增产率为1.6%,增产效果不显著。配方推荐施肥经济效益显著,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三峡库区水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水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当地甚至整个长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通过对库区水环境基本情况的分析,对库区水环境作出评价、探明问题所在,并提出了解决途径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4.
白蜡杆软化和防蛀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Fraxinus chinenesis)为木犀科(Oleaceae)白蜡树属(Fraxinus)的树种,落叶乔木或灌木。主要分布在西南、华中、华东、华北等地区。因白蜡杆木材具有材色浅、结构细、纹理直、软硬度适中、韧性好、可任意造型等优点,广泛用于农具、家具,特别适于弯曲部件、工艺品和文休用品的制作。自90年以来,以蜡杆、蜡条为主要原料生产高档工艺家俱的工作已经起步,但由于生产过程中缺乏合理实用的软化工艺及设备、防蛀工艺及设备,关键技术缺乏研究,不仅生产效率低,产品的内在质量无法改善,而且残次品率高,虫蛀率也高达80%以上。该研究提出了以蒸汽软化处理工艺、负压浸注防蛀工艺技术,既有效的软化了白蜡杆,同时达到了防蛀要求,产品的内在质量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75.
为客观评价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本文从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产地环境、生态保护能力、人居环境治理和绿色生产能力五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2010-2018年间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开展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天津市农业绿色发展指数由2010年的0.29提高到了2018年的0.94,增幅非常显著;2015年以来,有...  相似文献   
76.
野生玫瑰组培快繁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玫瑰当年生去叶带芽嫩茎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培繁殖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玫瑰的外植体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 BA3.0 mg.L-1 NAA0.3 mg.L-1,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 BA3.0 mg.L-1 NAA0.1 mg.L-1,增殖率达4.95倍;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 NAA0.1 mg.L-1,生根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77.
玉米叶片保绿度F1杂种优势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性-显性及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利用玉米6个亲本,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的15个杂交组合在4种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资料,分析玉米叶片保绿度F1杂种优势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玉米叶片保绿度F1杂种优势存在着极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不同杂交组合在同一环境下的F1杂种优势表现不尽相同,同一杂交组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也不尽相同。玉米自交系沈137是选育保绿性玉米杂交种较好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8.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及非条件和条件的分析方法,研究多环境下玉米吐丝后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保绿度性状的遗传主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非条件遗传分析表明控制玉米叶片保绿度在发育不同时期的各遗传效应均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并存在着表达水平上的差异;条件遗传方差分量分析表明,控制玉米吐丝后不同时期叶片保绿度表现的净遗传效应在各个发育时期均有新的不同程度的表达,对玉米由抽丝期到成熟期发育进程基因表达净效应的选择越来越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中间培育是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重要阶段,投喂率是影响此阶段养殖成效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开展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组投喂率(投喂率分别为体重的5%、7.5%、10%,分别命名为T5、T7.5和T10)对凡纳对虾中间培育养殖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期间,水体pH、盐度、温度及溶解氧均保持在适宜对虾生长的范围内。结果显示,随着实验进行,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出现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其浓度随投喂率升高呈现显著差异:T10>T7.5>T5。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投喂率升高呈下降趋势,不同投喂率的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0.36%~67.5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2.09%~67.53%);在属水平上,对凡纳对虾有害的弧菌(Vibrio)相对丰度在T10组最高(37.33%)、T5组最低(0.13%);对其有益的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相对丰度在T10组最低(0.28%)、T7.5组最高(9.78%)。凡纳对虾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T10组最低、T7.5组最高(P<0.05)。T7.5和T10组对虾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大于T5组(P<0.05),但T7.5和T1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率与存活率呈负相关,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利用因子分析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7.5组得分最高,为0.92,凡纳对虾中间培育的投喂率在7.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0.
水稻无花粉型核不育系特优占S育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经典遗传学方法,对无花粉型核不育系特优占S的育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特优占S在湖北夏季不育期长,不育期内属无花粉败育型,不育性稳定,可育转换温度在22℃左右,鉴定结果准确可靠,有明显的育性转换过渡期,即育性转换期是从无花粉型、少量花粉且典败、大量花粉且典败、染败、正常染色等逐步过渡的过程,不育期如受到低温的影响,不会直接转化为可育,可以有效避免普通两系杂交种子生产过程中因低温引起的种子纯度降低问题:长时间的低温和短光照条件方可诱导较高的可育性:可恢复性良好,不育性的遗传符合1对隐性核基因的遗传规律。本研究还对生产上利用无花粉型光敏核不育系解决两系杂交稻的难题进行了探索,对特优占S在花粉发育研究和雄性不育的发育研究上的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